乔玲玲
[摘 要]几何直观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它凭借图形的直观性特点,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深入数学本质,发展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画图策略、空间几何、数形结合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关键词]几何直观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81
几何直观,是指借助直观图形进行思维感知的一种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直观贯穿教学始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核心内容。教学中,如何才能在课堂中发挥几何直观的作用,建构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一、立足画图策略,运用数学表征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头脑中难以形成直观的几何模型,导致解题思路混乱。究其原因,与学生缺乏画图策略分不开。基于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看图、读图、作图的能力,帮助学生建构画图策略,使其学会运用数学表征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例如,“分数应用题”的一道习题:将一根绳子剪去20%后又接上了5米,比原来短了3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因为这道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初看题目感到毫无头绪。此时我引导学生采用画图的方法梳理数量关系,将已知和未知一一呈现出来:
在图中可以清楚看到,绳子原来的长度是未知的,已知条件是原来长度的20%被剪去后再加上5米比原来短3米。由此学生可根据线段图列出等量关系式,即“原来长度的80%”+5等于“原来的长度-3”。设原来长度为x,则列出方程式“80%x+5=x-3”,得到结果为40米。我追问:“想一想,你从这道题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学生认为,遇到这样复杂的应用题时,要先用线段图梳理数量关系,找出直观的数学表征,而后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完满的解决方案。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立足画图策略,带领学生紧扣已知和未知进行数量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采用线段图进行分析,使学生很快找到问题的核心所在,实现几何直观能力的发展。
二、立足空间观念,培养想象能力
课程标准已将空间观念作为一个主要目标。何谓空间观念?在小学阶段,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其二,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其三,能够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其四,能够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几何直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时,我设计了空间想象的教学活动:先在黑板画出长方体的六个面,然后擦去面,紧接着擦去几条棱,让学生根据剩下的三条棱确定长方体的形状。学生通过棱的信息,想象对应的面,从而确定长方体的形状(如图2)。
教师通过擦去面和棱,帮助学生建立面的特征,并由线到面再到体,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使学生通过提取和分析表象,对长方体有了深刻认知。学生不但在想象中逐步建构了空间观念,还大大提升了空间想象能力。
三、立足数形结合,促进直观感知
数形结合不但在数学中应用广泛,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借助图形,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简单,还要将图形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使问题表达更加精确。“数”和“形”的相互渗透,不仅使解题简洁明了,还利于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形成。
例如,“乘法口诀”的习题:如图3所示,一个小三角形表示数字5,那么这个大三角形表示数字几?请列式计算。
学生一开始完全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此时我围绕数与形展开引导,让学生观察大三角形里有几个小三角形。学生很快得出共有4个小三角形。我问:“4个小三角形能用什么数字表示?为什么?”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认为这是表示4个5相加,可以通过乘法计算,列出算式“4×5=20”。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领悟到数中有形、形中有数,有效突破了数与形的界限,促进了学生对数和形的直观感知。
总之,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要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隐蔽的问题明朗化,才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深入数学本质,使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