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多”与“少”

2016-01-31 03:40钟爱明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探究性平行四边形教材

钟爱明

[摘 要]教师要把握好数学教学中的“多”与“少”的分界线,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归纳总结,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关键词]优化 “多”与“少”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61

小学数学教材再次改版,更加侧重于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和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动手、多思考、多观察、多表达和多总结,通过自己的探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与“少”问题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学课堂中的“多”与“少”

由于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很多知识点和概念、原理等都比较抽象,对于初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如果在课堂上,数学教师只注重讲解,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学生不但未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还会养成机械模仿和被动记忆的不良学习习惯,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教师讲解公式,没有让学生参与探究,不论教师讲解的多么精辟和细致,都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抽象的数学公式,学生只能进行机械性记忆和运用。如此一来,又如何让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并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呢?因此,在课堂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笔者首先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入课堂上将要讲解的内容:“在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除了可以用格子量,还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吗?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么,现在是否可以想办法先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然后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再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借助直尺、剪刀和纸片等工具,通过剪切、平移和拼接等方式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去解决上述问题,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平行四边形转变为长方形的过程并思考其中蕴含的原理,而通过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的方式总结归纳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也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含义和推算过程。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抽象结论生动形象地转化为一个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总结的探究性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既夯实了数学知识基础又形成了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将数学概念与原理理解得更到位,运用起来更得心应手。但是对于一些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如“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约定竖为列、横为行,就可以由教师的直接讲解,没有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必要。

二、教学练习中的“多”与“少”

教学练习不仅能让学生对课堂上学习到的新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和运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能力获得提高的同时也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正确处理好练习的“多”与“少”问题。要尽量减少盲目性的、机械性的和重复性的练习,因为题海战术不仅使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厌恶数学的情绪,不利于数学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提供以下几方面的练习。第一,针对性强且有目的性的练习。例如,在学习“合数”一课时,学生很容易将“偶数”与“合数”的概念混淆,此时就需要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以此加深学生对二者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地掌握“合数”与“偶数”的基本概念以及实际计算和运用。第二,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施教理念的练习。例如,“某校五年级共有女生40人,男生总人数是女生总人数的7 / 8,                       ?用一句话将问题补充完整并解答时”。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动脑思考,很快就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五年级的男生人数是多少?该校五年级有共有多少学生?五年级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几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几分之几?通过这样的问题补充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明确3种分数应用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而且还能通过分层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并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自主探究中的“多”与“少”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自我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索发现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时应该做到“三多一少”的原则。

第一,多钻研小学数学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探究活动过程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进而减少偏离教学目标的探究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多分析数学教材,保证提出的探究性问题的直接性和明确性。这样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引导,为学生提供适度的探究时间与空间。

第三,多关注学生,特别是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多引导、多启发和多鼓励。教师的教学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更好地学习,所以探究性活动的开展要尽可能多地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作为数学教师,要随时观察每一个探究性学习小组活动的开展情况,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自己的探究性活动任务,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第四,少做太难或太易的知识探究性活动,真正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数学教师要在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多设计合适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探究。例如数学性质、数学定律、数学公式和数学规律等。让探究性活动更有价值,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增强动手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思维与方法,并获得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既是学校教育的对象又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练习和探究性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多”与“少”的分界线,让学生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动手、多思考、多观察、多表达和多总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理性思维的能力。

(责编 莫秋鸿)

猜你喜欢
探究性平行四边形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精读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