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璐
摘 要:翻译时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增加,翻译逐渐承担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任务。在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崛起的趋势下,我国与其他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交流越来越频繁。翻译在这个时期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是世界三大语言之一,所以英语与汉语的互译定能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异;同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1
“异”在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中的释义为:1.有区别;2.奇异,特别;3.惊异;4另外的;5.分开。翻译过程中,我们面临的“异”可以是语言层面上的“异”、思维层面上的“异”、文化层面上的“异”。
从语言层面上来看,中英文本身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自然而然,在语序、句法结构、表达习惯等方面,两种语言区别很大。这样就要求译者在进行中英文本的翻译时,准确把握两种语言的差异。
从思维层面上来看,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法国文学翻译家傅雷在1957年的“翻译体会点滴”一文中说道:“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人的距离多么远。他们喜欢抽象,长于分析;我们喜欢具体,长于综合。”(孙致礼、周晔,2010:71)由此可见,中国译者在翻译英语作品时,一定要学会使用西方人的思维,准确把握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从文化层面上来看,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译者在翻译西方作品的时候,一定要了解熟悉西方文化,准确把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翻译出准确的译作。
“同”在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中的释义有:1.相同,一样;2.跟某事物相同;3.共同,协同;4.一齐,一同;5.(介)引进动作的对象,跟,向;6.(介)表示与事物有无练习,与;7.(介)引进用来比较的对象;8.(连)表示联合关系。这样看来,“同”即“无矛盾”,那么翻译过程中我们遇到“同”的时候,就自然而然要保留“同”的部分。
谭载喜在《西方翻译简史》中说到:“两个原始部落间的关系,从势不两立到相互友善,无不有赖于语言和思想的交流,有赖于相互理解,有赖于翻译。”由此可知,从古至今,翻译都是两个部落、两个国家间就哲学、科技、艺术等方面交流的不可或缺的桥梁,而这些方面的交流也就是文化交流。方梦之在《应用翻译教程》中说道:“狭义地说,翻译主体就是译者,在整个翻译活动链中,译者处于中间地位。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性,即翻译主体能动地操纵原本、改造原本、转换原本,使之为读者服务的特性,是翻译主体的本质力量在其翻译行为中的外化。”那么从文化交流的角度上,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翻译时我们保留“同”。那么我们怎样对待“异”呢?
陈小慰在《新编实用翻译教程》中关于“文化背景知识”如是说:“我们知道,交际只有在作者(说者)和读者(听者)都心照不宣地默认足够量的相同预设或相同背景知识时才会成功。”这也就是说,说者与听者要在某一问题的文化层面上达成一定的共识。我们知道中西文化差异巨大,想要达成共识,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就需要作为主体的译员巧妙地处理文化交流中的“异”。首先,在观念上面,我们要正确认识“异”,对待异国文化,既不要目空一切,为我独尊。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忽视异国文化从而导致恶果的例子。比如说,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一直目空一切,唯我独尊,并且以“天朝”自居。当时西方的工业革命已经使西方国家工业发展起来。清王朝对此却不屑一顾,以至于在鸦片战争打响的时候,军备上面远远落后于英国,这是导致其后来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再如许筠在《翻译概论》中引用的谭载喜在《西方翻译简史》中的“在中世纪,对待非正统的教义、思想或学说,必诛灭之而后快。欧洲文化中心论者,也认为其他民族的文化是异端。只有欧洲民族是文明的,其他民族都是‘蛮族。”很显然,这所谓的“欧洲中心论”是错误的观点,大部分人若长期持有类似的观点,必然会阻碍国与国、文化与文化之间平等良好的交流。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切忌无视异域文化或轻视异域文化的观念或行为。其次,“对待外国文化,有可能还会走上另一个极端,那就是一味崇拜外国的文化,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而渐渐丧失‘自我。”(许筠,2009:180)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逐渐融入到世界经济中,进出口贸易不断增长。在中国国内洋品牌随处可见。有一部分人难免产生了一种“外国的就是好的”观念。在这样的观念的驱使下,一系列外国牌子受到这些人的追捧。这不禁让我们发问:“难道国产的品牌就真比不上外国品牌吗?”其实不尽然。因此,做到不仰视异国文化,平等地进行文化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在文化交流、文化传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鉴于中西方文化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在翻译活动中,译者面对文化中相同的部分要保留,面对文化中“异”的部分,也就是不同的部分,在工作做中要克服三种态度,即许筠在《翻译概论》中提及的“一.无视异域文化,二.轻视异域文化,三.仰视异域文化。”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好承载中西文化交流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孙致礼、周晔,《高级英汉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2]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2004版。
[3]陈小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版。
[4]许筠,《翻译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版。
[5]方梦之、毛忠明,《应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版。
[6]《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商务印书馆20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