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注释是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我国经典文化在不同时代赖以传承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古籍的注释,可以让后人在阅读过程中更加顺畅和得心应手。但是,古籍注释最重要的要求是符合古书的原貌。然而,许多古籍注释都会出现违背作者原意的问题,这样就会误导读者和其他接受者。因此,本文以《西厢记新注》为例,结合《西厢记》的其他注本及其注释词语在其他文籍中的解释,来对其注释内容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阐述。
关键词:注释;错误;新注
作者简介:刘巍(1990.2-),女,河北邢台人,辽宁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1
郑樵在《通志·艺文略》中说:“古人之言所以难明者,非谓书之理意难明也,实为事物难明也;非谓古人之文言难明也,实为古人之文言有不通于今者之难明也”。郑樵认为古文之所以难懂,不是因为其本身义理和言辞晦涩,而是由于时代的推移导致了环境和语言的变化。于是,古书注解成为接受者阅读古代文献、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桥梁。然而,在对古籍注释的过程中,由于受时代背景、文化特点、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的限制,常常会出现错注的现象,《西厢记新注》中就出现了许多这样的现象。这本书于1980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是由张燕瑾、张松颐根据当时流行最广、影响较大的几个版本校订的,旨在将其作为通俗读本,其注释更是“事无巨细”,“力求做到浅明、详细”,为《西厢记》的接受者提供了阅读上的便利。然而,在注释过程中,由于他们过于追求浅近通俗,出现了一些误注现象。下文按照其误注原因的不同将其分为四类加以阐释。
一、对“一词多义”词的误注
一词多义是指一词可以指不同的事物。这种现象符合语言发展经济性的原则,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简略,减少了人们的记忆负担。然而,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对这些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理解出现了歧义。在《西厢记新注》第一本的楔子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p9)这句话中的“方丈”一词共有四种意思:1.一丈见方;2.方丈之食;3.住持或住持、僧尼等住的房室;4.海上神仙的名字。而在《西厢记新注》中,注者把这句话解释为“把食物摆在前面一丈见方的地方,有数百个跟着一起吃饭的人。极言家里人口众多。”(p12)其中,“方丈”的意思解释为“一丈见方”。结合上下文语境以及生活实际推断,在“一丈见方”的狭窄空间里,是容不下数百人一起吃饭的。通过引证在同样语境下其他书籍中对“方丈”的理解和注释,可以确定《西厢记新注》中的注释确实不合理。如《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中的“方丈”,赵歧解释为“极五味之馔食,列于前,方一丈。”意为菜肴极盛极多,这里用了方丈的第二个意思“方丈之食”。再如《墨子·辞过》“美食方丈,目不能遍视”中的“方丈”也是指食物之多的意思。因此,在对“一词多义”词的注释不应只注意其常见词意,而应该结合文章语境,并且注意参考此词在其他文章中的注释,否则,就会出现理解上的歧义。
二、对古今义有变化的词的误注
在古汉语中,很大一部分词汇被保留下来了,其中只有少数词的词意没有变化,是古今同义词。多数则为古今异义词,它们的古今词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差异。因此,在注释过程中,如果按照现在通用的语义去理解过去的典籍内容,往往会走入理解的误区,曲解作者的原意。在《西厢记新注》中,错误主要出现在第四本第三折“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p249)中“奈时间”的注释。注者将其解释为“怎奈时间太长的意思。”(《新注》255页),显然是望文生义。而在王瑛的《诗词曲语辞汇释》中则解释为“目下,时下”。 “时间”在古时候是两个词,“时”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四时也。从日寺声。旹,古文时,从之日。市之切。”,最早解释为四季,后来才延伸为时辰、时候、时间,并且在发展中,其词性也发生了变化,如形容词“合时宜的,适时的;当时的”,副词“常常、偶尔”,代词表示近指“这,此”,如《尔雅》中解释:“时,是也”。而“间”本义是“间隙”,后来延伸为“中间、一会儿、顷刻、近来”等意思。因此,“时间”解释为“目下,时下”是合理的,这里用了“时”代词的含义“此、这”,“间”的引申义“近来”。此外,“奈时间”也出现在其他典籍中,如《云窗梦》剧二:“也待花满眼,酒盈尊,奈时间窘”、《襄阳会》剧三:“奈时间将少兵微,你则去访觅英贤可便厮扶持”等,其中“时间”都是指“目下”的意思。此外,注者对第三本第二折“我是个猜诗谜的社家,风流隋何,浪子陆贾”(p179)中“风流”和“浪子”的注释,也犯了类似的问题,使得读者对此产生了误解。
总而言之,注释在经典古籍的传播与接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沟通古今人思想的桥梁。但是,对于错误或是不合理的注释,不仅不会对接受者有疏导作用,并且会将读者引入误区,导致讹传。因此,只有具备了各方面的知识能力以及严谨周密的态度,才能将经典更好的传承下去。《西厢记新注》的注者之一张燕瑾对其错误进行了修改及调整,并于199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大学生必读本)的《西厢记》,超越了其之前的版本,成为当今流行的《西厢记》版本。
参考文献:
[1]郑樵著;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M].北京:中华书局,1995.
[2]张燕瑾、张松颐.西厢记新注[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
[2]王季思校注.西厢记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
[3]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关汉卿.关汉卿戏曲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