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泰钦
几株野草几多商
□吕泰钦
生活在团场连队,基本上是天天跟草打着交道,接触的不是种草就是除草。有的草嫩的时候是菜,长老了便成了草。我所说的几株野草,是草、是菜,还可能是药。
这种草有一个非常让人回味的名字——荠菜。在饥肠辘辘的年代,它曾经让很多人垂涎,也救过人的命。经过时代的起伏变迁,荠菜渐渐退出人们的餐桌,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让80年代出生的人感到陌生。然而,随着近年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它又回来了。
靠近公路旁边有个连队,连队有个小吃店,经营小店的是一对青年夫妇。如何经营得好一点,着实让这对小夫妇思考了、也摸索了很长时间。他们利用家里庭院大的优势,试着自己养殖了猪、鸡鸭鹅,然后就在自己店里加工,虽然大厨(夫)手艺不错,连队交通优势也可以,但小店生意总是不温不火、起色不大。他们开始想是不是到别处开店。
一天,大厨看见妻子从地里采摘回来的荠菜,大叫一声,有了。他们做了一个大广告牌,上面写着:野菜系列、主打荠菜水饺。家养的猪肉配上新鲜的野荠菜,加上他们诚信的理念,热情的服务,小店因而名声鹊起,连队的篮球场俨然成为了停车场,吃饭开始预约、排队。
野荠菜生长在连队的麦田和苜蓿地里,是每年初春危害麦子和苜蓿的一种田间杂草。一岁一枯荣,岁岁无不同。当这对小夫妇发现了它们、发现了商机,荠菜才开始成为菜、成为商品,荠菜才开始变废为宝,才开始焕发青春。
小学课文中学习过一篇《挖荠菜》的文章,我的依稀印象中,没有觉得荠菜有什么特别的味道,荠菜也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特别的记忆,倒是有一个小女孩天天在为如何填饱肚子发愁的样子,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我是在七十年代初出生的,上学开始记事的时候,土地就已经分田到户承包责任制了,虽然兄弟姐妹多生活说不上富裕,但吃饭基本无虞。对于三年特大自然灾害、饿死人等没有亲历,只是在上一代人的传说中略知一二,当然对于饥饿的体会根本谈不上深刻,所以对小女孩饥饿的状态会匪夷所思。
现代人吃野菜,充其量是尝一个鲜,调剂一下口味,也有可能是吃的是生态、是一种心情。对于一株野菜火了一个偏离城镇的店,我想它是从某种意义上印证了一个时代和一个国家的发展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