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文化·过程:当下中国政治生态现状的三维审视*

2016-01-31 19:04刘笑言郝东明
社会科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政治体制体制政治

刘笑言 郝东明

体制·文化·过程:当下中国政治生态现状的三维审视*

刘笑言 郝东明

政治生态主要由体制要素、文化要素和过程要素三部分构成,三者共同构成了政治生态的三维空间。从体制的维度看,尽管我国政治体制整体上处于良性状态,但仍然不能避免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惯性,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体制惰性,以及由于政治体制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体制运行动力的行政命令化导致的体制张力。从文化的维度看,当下中国官场政治文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超前、滞后和断裂三个方面:即党政干部所拥有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是超前的,但部分党政干部的伦理观念和实际工作作风则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意识形态的超前和行为方式的滞后共同导致党政干部群体在价值和实践上的断裂。从过程的维度看,我国政治过程生态的不足之处主要集中于:公权力在资本市场的逐利现象,政府部门和官员在逐利过程中的悖德行为,及其在处理各类社会政治问题中的强制方式。当然,政治生态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谓的优势与不足都只是相对的概念,只要本着公平、正义、科学、民主的宗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努力,政治生态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就会由政治生态的失衡达至均衡、和谐。

政治生态;体制;文化;过程

“政治生态”作为一个政治概念,是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6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可以说,政治生态概念的提出,不仅仅是针对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而言的,它也是针对当前我国政治形势的宏观把握和理性考量,更是针对当前我国现实政治生活与政治实践的改革期许。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政治生态’进入人们的视野,是现代政治发展走向深入的客观必然,也是今日中国政治走向清明的历史自觉”*辛鸣:《论政治生态》,《中国青年报》2015年6月29日。。因此,要使当代中国政治走向现代化,准确认识和把握当下中国政治生态的现实状况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要探讨当下中国政治生态的现实状况,需根据政治生态的内涵与外延来进行。所谓政治生态,是指政治主体*限于研究主题,这里的“政治主体”主要是指在政治过程中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的政治行为者,即党政干部。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516页。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的生存方式以及在此政治环境下养成的政治习性,同时也指政治主体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的状态*郝宇青:《“政治生态”的内涵解读》,《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11期。。据此,政治生态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政治主体的静态要素和政治主体的动态(过程)要素。其中,静态要素主要表现为“政治主体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的生存方式以及在此政治环境下养成的政治习性”,或者说,静态要素是政治主体在一定的政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和制度规范。因此,在静态要素中包含了体制要素与文化要素两部分。动态要素体现为“政治主体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是体制要素与文化要素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的过程转换。因此,动态要素本身即可以视为过程要素。这样,政治生态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体制要素、文化要素和过程要素三部分,三者共同构成了政治生态的三维空间。因此,本文将尝试从体制、文化与过程的视角来对当下中国政治生态的现状加以分析和诊断,以期对当下中国政治生态的优化、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顺利推进有所助益。

一、 体制之维:惯性、惰性与张力

这里所说的体制,指的是政治体制。它是指“以国家政权组织为中心的各种具体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规范的总和。即为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所采取的组织形式、权限划分、工作方式等具体制度和规范,如领导制度、选举制度、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制度、人事制度、人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制度、政策制订制度等”*《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502页。。在我国,政治体制要素主要包括:由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执政党和司法系统等政治主体构成的政权组织形式及其运行规范。它不仅涉及如何处理、规范好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政府所代表的治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摆正司法系统所代表的法权,还涉及央地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级党政干部的行为规范等内容。

总体而言,我国政治体制的生态是处于良性状态之中的。这一判断主要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政治体制并没有僵化,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行进而不断进行着自我调整,进行着制度化的建设*Andrew Nathan就认为,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已经克服制度化的障碍,显示出了政治体制的韧性(Resilience)。其制度化的具体表现为:政治继承过程逐渐受到规范约束、政绩因素对甄补政治精英的重要性增加、机构功能分化与专业化提高、建立政治参与机制以加强统治合法性等。参见Andrew Nathan, “China’s Changing of the Guard: Authoritarian Resilience”,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14, No.1, January 2003, pp.6-17,转引自寇健文《中国共产党精英政治的变迁——制度化与权力转移 1978—2010》,台北五南图书公司2010年版,第3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适应性的特征。这一适应性特征,在沈大伟看来,中国共产党“从前共产主义世界的垮台事件和非共产主义制度中汲取的经验教训”,“不仅带来了一系列党内改革举措,而且带来了那些影响到国家、社会和经济的改革。在对前共产党国家的事件作出反应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非常积极地进行党内和国内的改革。长期执政的政党需要使自身重新合法化,增强核心能力,扩大群众基础,调整政策以适应新形势。就此而言,这些改革构成了一种典型的‘调适’”*[美]沈大伟:《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吕增奎、王新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9页。。这些“调适”无疑是我国政治体制保持活力、开创生命力的表现,意味着其具有适应环境挑战的能力。按照S·P. 亨廷顿的观点来判断,我国政治体制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因为在亨廷顿看来,“环境提出的挑战越多,年代越久,适应力也就越强”*[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2页。。我国政治体制的生态处于良性状况的另一个证据是:我国遵循的政府主导型改革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也已为世人所认可。可以说,正是改革开放催生了“中国奇迹”*黄宗良:《催生“中国奇迹”的强大动力》,《人民论坛》2009年第6期;黄宗良:《从苏联模式到中国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尽管国外有“中国崩溃论”的叫嚣*Joseph Khan, “In China, Talk of Democracy is Simply That”, New York Times, April 14, 2007.,但是,中国不仅没有崩溃,反而在这种不断叫嚣中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忍耐力、反思力、发展力,表现出了一个大国应有的自信和气度,这本身就是我国政治体制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强有力的证明。

我国政治体制生态总体处于良性状态,但它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有些甚至是十分严重的。大致而言,我国政治体制生态的缺点,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惯性、惰性与张力。具体来说就是,尽管我国政治体制有着适应性的一面,但是由于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政治体制的惯性化运行;而在体制惯性运转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体制的惰性。另外,由于我国政治体制的组织结构设置不尽合理、政治体制运行动力的行政命令化等倾向,又导致了我国政治体制存在着一定的张力。

我国的政治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依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之所以要借鉴苏联模式并建立起这样的政治体制,就在于它不仅和中国政治传统相吻合,而且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之初亟需建立并巩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秩序的形势所迫*[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顾速、董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7页。。应当说,这一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在中国共产党政权建立之初有其合理性,恰如亨廷顿所言,对于许多现代化之中的国家来说,“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一个合法的公共秩序。人当然可以有秩序而无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无秩序。必须先存在权威,而后才谈得上限制权威”*[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7页。。而且,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具有组织效率高、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也已经为事实所证明,并为人们所认知。譬如,苏联就是借助于这一体制的优势在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实现了工业化,并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世界强国;中国则是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然而,必须承认的是,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一旦建立,它便具有了高度的自主性。而且由于制度设计中权力监督要素的缺失,这种自主性在权力的冲动和欲望之下,便形成了一种不可逆的权力扩张和聚集的体制惯性。在改革开放初期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中央权力下放,也曾经提出过政治体制改革。例如,邓小平在1986年9月3日会见日本公明党委员竹入义胜时就指出,“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6、277页。。但是,由于这种疏于监督、过于自主的体制还具有“一放就乱”的特征,之所以会出现“乱”的局面,就是因为地方政府和下级官员缺少自主性的政治训练,在他们面对下放给他们的权力时,往往会出现不知所措的窘态,甚至出现了“本领恐慌”,于是就乱象丛生。所以,邓小平在1988年9月12日在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就指出,“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没有这一条,就是乱哄哄,各行其是,怎么行呢?……党中央、国务院没有权威,局势就控制不住”⑥。而在1994年实行分税制之后,不仅强化了中央的财政汲取能力,而且也使得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有了经济上的政策支持。这种过于自主的政治体制的惯性,其本身就是政治生态不良的表现,也是政治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譬如,它容易形成个人崇拜、个人独断、压制民主等不良的政治风气与氛围,容易形成官僚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的政治习性。

政治体制生态表现不良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体制惰性。体制惰性与体制惯性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在某种意义上,是体制惯性导致了体制的惰性。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惯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地方政府和下级官员处于有职无权的执行者的角色。如果说,这一体制在建立之初,在革命理想和激情的促使下,作为政治主体的地方政府和下级官员也许并不计较地方利益和个人得失,仍然有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仍然有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转型,这些都逐渐在经济利益面前式微了,利益驱动堂而皇之地成为了体制运行的根本动力,于是,体制的惰性逐渐显现,并成为体制生态的病灶。可以看到,在不少地方以及党政干部中间,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创新意识等在不断弱化;一些政府部门冗员充斥、行政效率低下,“庸懒散”现象以及“体制性迟钝”现象*郝宇青:《当前中国“体制性迟钝”原因剖析》,《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3期。较为突出;“腐败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的观点多有市场,以至于近年来腐败问题都是“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强力反腐的压力下,以至于在官场中出现了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等消极现象。这种消极现象已经严重到了一定的程度,否则它也不会出现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指出,“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人民日报》2015年3月17日。。)。总之,体制惰性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政治生态的污染源。它和体制惯性相叠加,不仅影响着执政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削弱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制约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政治体制生态表现不良的第三个方面就是体制的张力。我国政治体制的张力主要表现为:一、政权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存在彼此之间的职责重叠、职能界限不清等情况。这不仅可能造成不同职能部门间的相互推诿、扯皮,而且还可能造成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等弊端。二、政治体制运行的动力来自于上级政治的、行政的命令,而非源于本层级、本部门、本地方的实际需要。这一压力型、动员型政治体制促使下级常常疲于被动应对、陷于消极观望和得过且过,而少有创新的政治作为。三、司法系统在我国政权结构中处于较为微妙的地位。虽然在我国政治体制框架中,司法系统的重要性一直被强调(“文革”期间除外),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表现为法治不彰,表现为政治权力对法治的渗透和干预。四、在政治体制的张力中,还存在着政治权力和民众之间的张力。正如詹姆斯·R. 汤森指出的那样,“1949年之后中国的权威主义与民众主义的主张也发生了持续的冲突,民众主义的主张对权威主义的影响提出了挑战和修正”*[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顾速、董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7页。。总之,政治体制张力的存在本身即表明了政治体制生态的不和谐,表明了与政治制度化的要求相背离,这不仅影响着政治体制运行的效率,也挑战着政治体制的合理性及其权威。

二、 文化之维:超前、滞后与断裂

如果说,体制要素是政治生态的硬件,那么,文化要素就是政治生态的软件。这是因为,对于一个政权来说,通过制度的形式确定权力格局之后,自然还要将制度性的权力格局上升至精神与价值层面,这样才能够化权力为权威,才能够为其社会成员所真正接受。因此,喀麦隆学者丹尼尔·埃通加-曼格尔指出,“文化为体制之母”*[美]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主编:《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16页。。在我国,文化要素主要包括:政治主体所拥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社会主义政治观念与政治思维方式,以及当下所强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当然,除了政治主体所持有的价值观念、政治认知之外,还包括他们所养成的工作和生活作风、风俗习惯等。限于研究的主题,这里主要考察作为政治生态重要表现形态的官场政治文化。

施工技术人员在处理软土地基前,应当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环境勘察,其具体勘察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条件、地下水文情况等。再者,施工技术人员还需科学分析相关资料,以此作为优化施工方案的参考依据,完善基本内容。

概括地说,当下中国官场政治文化的特点,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超前、滞后与断裂。

所谓“超前”是指党政干部所拥有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是超前的。我国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度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超前于我国落后的现实,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张健:《合法性与中国政治》,《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5期。。毛泽东曾经说过的“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红旗》1958年第1期。,在某种意义上就可以看作是对这一事实的回应。需要指出的是,在很大程度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政权之间具有了物理学意义上的“串联”关系,或者说,两者是共生的关系。因此,要巩固社会主义政权,自然就要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提高与扩大其影响力、控制力。有学者就此指出,“正确的意识形态——绝对地献身于集体主义、平均主义和共享的社会——是革命成功的关键;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之,并把这种意识形态作为评价人物及其行为、社会和文化表现的首要标准”*[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顾速、董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4页。。这种情形,对于官员来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种必须接受和践行的政治观念,这不仅是他们被政治录用而进入体制的前提条件,而且是保证他们政治正确和政治晋升的基本要求。因此,意识形态在这个意义上也就成为施加政治控制的途径之一,并借助于政治录用、政治晋升等强化了这种控制*[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的思维方式》,张立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56页。。当然,体制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和安排,如在党章中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就有“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201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员常用党内法规学习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的规定;又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党校系统,以及其他类型的培训机构,旨在加强各级党政干部的政治素养。

这种超前的意识形态,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正向功能,例如,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秩序(包括制度和结构)进行辩护,促进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等,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它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官场政治生态恶化的原因之一。可以看到,这种超前的意识形态极其容易在党政干部中间造成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政治风气。例如,由于不少党政干部把意识形态看作是绝对真理,却忘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忘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践要求;他们唯书、唯上,盲目照抄照搬,只知道从书本中寻找现成的答案,却忘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教导的,“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页。;他们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愿创新,到最后是不会创新,他们只会说一些漂亮的空话和套话,说一些无关痛痒的正确的废话,甚至在不断制造着“语言腐败”*张维迎:《警惕语言腐败》,《经济观察报》2012年4月27日。的闹剧,却在根本上丧失了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他们贪图“虚名”、“虚功”,做一些无关实际的“政治秀”,却少了“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3页。。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中浸润出来的党政干部,其政治能力是大可怀疑的。

所谓“滞后”是指在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中,不少党政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作风仍然停留在传统社会的轨道上,并没有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的速度同步,因而在伦理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型与变迁,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多方位、多层次、多向度的变迁。其中,结构的分化向结构的定型化过渡,从而导致了社会阶层分化逐步朝着阶级化型塑。这些社会结构的变迁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断裂与失衡,逐渐成为了当今较为显见的碎片化的社会生态*孙立平:《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分析模式的转换》,《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但是,无论这些变化的方向和性质如何,它们都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社会某一部分发生了改变,必然要求其他部分进行相应的变化,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保持彼此的协调。否则,就会因某一部分发展的迟滞而造成社会的失衡、失序甚至动荡。这种情形,对于党政干部而言,也就需要他们的伦理观念和行为方式跟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而发生相应的调适与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协调发展,保证“社会继续结合在一起向前迈进”*韦政通:《伦理思想的突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1页。,而不至于出现断裂和失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党政干部的伦理观念和行为方式并没有跟进变化,仍然保持着传统社会的特征。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判断,主要是根据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的判断社会发展阶段的5对模式变项——普遍主义/特殊主义、能力/先赋、情感中立/情感作用、专门性/扩散性、自我取向/集体取向*《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212页。——而做出的,其中,前者为现代社会的价值和行为标准,后者为传统社会的价值和行为标准。据此可以发现,不少党政干部按照传统社会的价值和行为标准做人、做事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虽然很难测量出传统社会的价值和行为标准在党政干部的行为中发生作用的情况究竟占有多大的比重,但是,从一些相关的研究和报道中,还是可以看到些许的端倪。譬如,北大社会学系博士生冯军旗从2008年初开始,在中部某县挂职两年。挂职期间,他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细致地从内部深入记录了一个县级政权的人员组成、结构、晋升方式和相互关系。在其博士论文《中县干部》中,作者指出,“政治家族”在当地相当普遍,占据了各部门的重要职位,令人触目惊心。政治家族的大小,往往和家族核心人物的权力和位置成正比——核心人物权力和位置越重要,家族内出的干部也就越多*冯军旗:《中县“政治家族”现象调查》,《南方周末》2011年9月2日。。又如,有学者认为,在我国现代化转型中,逐渐形成了官员庇护网络,出现了所谓的“地方庇护网政治”——“在改革开放后,动员型意识形态的政治伦理淡出,权力资源又高度集中于地方各级主官,这样,在省与县之间,县与乡镇之间,官员的上下级关系中,很容易逐渐蜕生出一种具有封建色彩的庇护制关系”*萧功秦:《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的地方庇护网政治》,《社会科学》2004年第12期;萧功秦:《中国的大转型:从发展政治学看中国变革》,新星出版社2008年版,第193页。。再如,原安徽省委副书记王昭耀,在他的“权力大树”下,妻子由一名演员升任安徽省行政事务局接待处处长,大儿子由一名普通干部升任共青团安徽省委联络部副部长,妻大弟杨枫由一名教师升任宣城市委副书记,妻二弟杨哲信由货车司机升任宿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堪称“鸡犬升天”的鲜活样本*萃岚:《“做官发财”思想千年不绝的四大成因》,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8-07/16/content_8549310.htm。。其实,不论是“中县”的“政治家族”,还是地方上形成的“庇护网政治”,亦或王昭耀裙带之下的“鸡犬升天”,无不是按照传统社会的先赋标准和特殊主义取向行事,却丝毫体现不出官僚体系中的现代价值关怀。近年来“官二代”现象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很大程度上就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固化*黄豁、侯大伟:《底层人群向上流动难》,《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5期。,反映了先赋标准和特殊主义取向等传统社会的价值在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社会条件下仍然大行其道*郝宇青:《中国产生“官二代”现象的原因》,《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9期。。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官场生态是和现代社会的权力结构及运行规则背道而驰的。

所谓“断裂”是指,一方面是意识形态的超前,另一方面又是伦理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滞后,这种情形在党政干部中间即表现出价值和实践的断裂,或者说,文化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断裂。虽然“价值规定了行为的总方向”*[美]T.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梁向阳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45页。,但是,由于价值和实践之间的断裂,使得价值难以对行为发挥“规定”的作用。这种断裂对于官场政治生态的影响不可小视。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官场中弥漫着言行不一的歪风邪气。譬如,一些官员说着漂亮的现代言辞,却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得较为传统。前文已经提到的诸如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语言腐败,政治秀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言行不一的表现,在此不再赘述。

三、 过程之维:逐利、悖德与强制

这里所说的过程,指的是政治过程。它是指“依靠合法的强制力连续作出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75页。。“政治过程由政治行为者在政治系统的输入与输出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互动行为构成的。政治行为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在当代政治生活中,影响政治过程最重要的行为者实际上是政党和政府。”*《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492页。在我国,政治过程要素主要包括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的政策制订和政策执行,或者按照系统论观点的分析,政治过程包括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构成的政治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反馈三部分。

总体而言,和我国政治体制生态良性状态相对应,政治过程的生态也处于良性运转之中。这主要表现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决策体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包括决策观念的进步、决策机构和运行机制的完善、决策手段的现代化、决策咨询机制以及决策辅助机构的逐步发展等方面*李景治、熊光清等:《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制度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56页。。而决策体制的完善,又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决策制订和实施的民主化、科学化、专业化、法制化和公开化。例如,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对于一些重大决策,坚持先试点,以便积累经验,并在汲取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纠错、纠偏,从而使决策在更加科学化的基础上加以推广。又如,在我国的政治实践中,探索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两种形式的民主,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理论*李君如:《完善两种民主形式 形成中国民主理论》,《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3年第2期。。再如,在我国的政治实践中,探索了基层自治的民主实践,这已经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制度性平台,不仅保障了民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性的扩展,而且保障了执政合法性资源的再生产。所有这些,对于优化我国的政治过程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政治过程生态总体上处于良性状态,但它仍然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和不足,这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逐利、悖德与强制。

在实际的政治过程中,这种逐利的行为,已经演变为一种风气、一种文化,似乎谁不这样做,谁就是傻瓜,就是不通人情世故的天外来客,甚至被戴上阻挠市场经济改革、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大帽子。而且,如果你这个地方、这个部门不去逐利,不去发财,经济总量上不去,人员薪金上不去,也会有很多的怨言和怨气。再则,从心理学的角度考量,别个地方、别个部门发财了,你又怎么能耐得住贫困和寂寞呢?总之,一句话,谁不去逐利,谁就是“千夫所指”。

在实际的政治过程中,公权力的逐利行为是屡见不鲜的。例如,在2008年7月,河南省交通部门决定高速公路对警车收费。决定刚一出台,河南省公安部门随即开始查扣交通执法车,并关闭全省车管所内与交通相关的所有窗口。对此有评论指出,“听说过水、电打架,也听说过电、气打架,如今,交通和公安部门又为各自的利益上演了一场‘龙虎斗’。与以往不同的是,虽然出于自身利益,相关部门在停水断电时常常也不忘扯上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而这一次,双方连这唯一的遮羞布也扔掉了。你收我的费,我就扣你的车,公权服务于私利的表演可谓淋漓尽致”*桦熹:《有多少制度屈服于部门利益》,《羊城晚报》2008年7月8日。。这可以说是部门利益在作怪。又如,官员滥用手中的权力为不法的商人(企业家)谋取利益,以此来换取对方的贿赂。同时,不法商人游走于政治与商业之间,凭借官员作为保护伞,谋取不当利益,甚至有些商人成为官员的“家奴”,难分你我*④ 贾宇:《新型政商关系亟待筑牢法治防线》,《人民论坛》2015年第3期。。尽管有些商人对于一些官员的“权力寻租”感到压抑和愤懑,但是为了赚钱,在官员面前只能像“三陪小姐”那样的笑脸相迎*黄豁、段博、张先国:《不该有的“仇官”心态》,《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4期。。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权力寻租在作怪。再如,官员的配偶子女在其管辖范围内经商办企业,官员利用权力插手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专营业务,为自己的家族企业谋取利益④。这实际上是权力个人化之下的以权谋私在作怪。除了上述的情况之外,还包括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特别偏爱,以至于民营企业难以和国有企业进行平等的竞争*钟伟:《房地产是一个泡沫但现在不能破》,http://finance.sina.com.cn/zl/china/2016-06-17/zl-ifxtfrrf0500852.shtml。,等等。

总之,在权力不仅是“政治过程赖以运行的动力”*《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492页。,也是经济过程赖以运行之动力的情况下,权力的逐利就在所难免了。可以想象,当政府部门、官员等都忙于利益的追逐,这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景观?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生态?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自利的公职人员会推动国家的扩张,因而倾向于抵制自由市场政策”*[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的思维方式》,张立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52页。,以至于在改革过程中,各级政府及部门陷入到了“狭隘的利益分割当中”,陷入到了机会主义的漩涡之中,甚至会导致关于改革共识的离散*《凝聚改革共识——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谈之一》,《光明日报》2014年3月24日。。可以看出,逐利之风的存在,不仅造成政治生态的恶化,而且也不利于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实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

所谓“悖德”,是指在我国实际的政治过程中,在政府部门和官员中间出现的悖离公平正义原则,屡屡突破伦理道德底线,甚至价值观严重扭曲的情形。

毫无疑问,悖德现象和逐利之风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对于政府而言,因为逐利,便会把发展经济和GDP的增长看得高于一切,至于其他领域如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则退居次要位置,因此不可能做到全面而协调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走上社会达尔文主义,支持强者(往往是利税大户),却无视弱者的利益和诉求,无视市场经济的规则,更无视强者所进行的各类没有底线的恶性竞争,地方政府在无形中成为强者的保护伞。尽管在这些地方,政府并不是恶性事件的制造者,但却是纵容者,这就在一定意义上悖离了政府的宗旨。对于官员而言,因为逐利,也就把金钱、物质看得十分重要,私欲也就高度膨胀。而在欲望面前,什么公平正义,什么礼义廉耻,什么伦理道德,都变得一文不值。一些贪官的情色日记就是这种情况最好的注脚。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那么,一个无耻的贪官则有可能搅浑了整个官场,乃至整个社会。《韩非子·有度》中曾指出,“治国先治吏”,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官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官员不好的一面当然也会发挥负面的导向作用。

在实际的政治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悖德行为的发生,还与他们对权力和民众的敬畏心的缺乏有关。对权力和民众缺乏敬畏心,突出地表现为政府和官员的霸道与任性,那就是政府和官员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而完全不用顾忌民众的看法、态度和利益*郝宇青:《政府机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的障碍》,《社会观察》2015年第8期。。例如,黑龙江省东宁县在2009年初提出三年内拆除县城内剩余的60万平方米平房。县长告诫“钉子户”,不要与东宁人民为敌,不要以卵击石。在这位县长的话中,“钉子户”无异于是阻碍城市发展的“全民公敌”,是自不量力的“卵”,是必除之而后快的“绊脚石”。如此雷人的狠话,其背后的逻辑就是不把民众放在心上*黄豁:《清除官员“雷语”的底气》,《瞭望新闻周刊》2009年第52期。。类似这样霸道与任性的事例还有很多,比较典型的如,福建长乐市环保局局长陈桂光说,“局长的电话是一般群众不能打的电话”*赵鹏:《“局长电话群众不能打”福建长乐环保局长停职》,《人民日报》2011年8月10日。;河南驻马店市的一位老太太在公安局接待大厅喊了三声“想见局长”,就以“扰乱单位秩序”的名义而被拘留8天(2014年7月8日至16日)*王南:《河南驻马店67岁老太称喊三声“想见局长”被拘留8天》,《法制日报》2014年7月29日。;镇江某街道城管敢于对商贩蛮横地表示,“我就欺负老百姓”*《镇江城管称“我就欺负老百姓”》,《新华日报》2014年11月20日。,等等。虽然政府的霸道与任性在十八大以来掀起的反腐风暴的压力下有所改变,但是并没有得到根本的遏制。

所谓“强制”,是指在我国实际的政治过程中,由于政绩考核的压力,尤其是计划生育、上访、群体性事件等一票否决制;由于贫富差距拉大、民生问题凸显、腐败问题严重等,导致民众不满情绪日增,官民关系紧张;由于政策缺乏连续性、可预期性,且有可能损害民众利益;由于官员习惯于口头承诺,却不去主动兑现,等等,这就使得各级政府和官员(尤其是基层政府和官员)的公信力下降,其手中可使用的法律的、行政的、文化(价值)的等柔性手段越来越少*刘笑言:《以柔性执政化解政治制度的刚性化》,《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11期。,而且越来越无效,以致使他们在处置各种社会政治问题时,往往更倾向于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在这个意义上,强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表现形式,即公权力持有者对社会公众的规则强制、官僚体制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权力强制以及思想和价值理念上的文化强制。

在实际的政治过程中,政府和官员并不是不懂得亚当·斯密这句话的道理:对政府而言,管理和劝说“总是最容易最安全的工具”,而强制与暴力“是最坏最危险的工具”*[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357页。。但是,在现实的政治压力和政绩压力之下,政府官员不得不诉诸最为快速有效的刚性化强制手段。譬如,在一些地方处理群体性事件时,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公安、武警推上第一线,“为了稳定,公平和正义也要为之让路”*孙立平:《重建社会——转型社会的秩序再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序言,第6页。。陕西岚皋县180余名农民工在河北青龙县一家矿业公司打工,遭遇巨额欠薪。承包人及部分工人在向青龙县政府表达诉求时被刑事拘留,随后被青龙县法院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判刑。这种将刑事的“最后手段”当作惯用利器的治理方式,已经透露出社会治理过度依赖强制手段的弊病了*兵临:《陕西180名农民工在河北遭巨额欠薪表达诉求被判刑》,《京华时报》2016年6月16日。。

同时,由于传统的革命党思维方式、全能主义政府管理理念的影响,各级政府和官员对于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命令的管理方式驾轻就熟,却陷入了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的“本领恐慌”之中。许多行政官员不仅日益丧失了自我反思判断的政治能力,更养成了“惟上是从”的思维习惯。当各级官员都在搭乘权力的便车谋取自己的利益而枉顾伦理道德底线,权力就成了最大的庇护所,上下级之间的强制性指令和任务摊派反而成为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因此,官僚体制内的官员们一边抱怨着“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权力强制,一边却享受着权力依附关系中所获得的相对安全感。

实际政治过程中的强制方式,还包括对不同思想和意见的不妥协、不宽容。这主要表现在压制批评、不让批评、听不得不同意见。这种批评不仅仅是组织内部的批评,也来源于社会层面的外部批评。虽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保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且2016年3月份中纪委再度强调“共产党人愿意倾听不同意见”,但依然不能回避的一个现实政治现象则是:由于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场内部“阿谀”之风日盛,反使得大多数官员愈发不愿意倾听“不同意见”;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官方意识形态在社会快速发展变化过程中所显示出的解释力下降,各级政府也已经在事实上日益收紧了对社会异议言论的监督和管理。长久下来,这种对不同思想和意见的不妥协和不宽容将形成一种文化惯性,对我国民主制度建设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实际上,妥协和宽容不仅是政治权力在文化和价值层面拥有自信的最好证明,更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条件*[美]卡尔·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83页。。假如没有妥协和宽容,也就谈不上什么民主了。

结 语

行文至此,深深地感受到对于当下中国政治生态现状的探索,不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因为要反映客观的实际,可能就不得不少谈一些成就,多谈一些问题。或许,只有这样,才算是尽到了学者的责任。

必须申明的是,尽管当下中国政治生态的现状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并不等于没有了前途和希望。事实上,政治生态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谓的优势与不足都只是相对的概念,只要本着公平、正义、科学、民主的宗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努力,政治生态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就会由政治生态的失衡达至均衡、和谐。

(责任编辑:潇湘子)

System, Culture and Process: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Political Ecology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Coordinates

Liu Xiaoyan Hao Dongming

The political ecology is constructed by system, culture and process, which are called three-dimensional coordinates of political ecology. On the system dimension,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is in benign state on the whole,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system inertia of highly centralized power, the system sluggishness of sloth administration, and the system tension of unreasonably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overwhelming administrative order. On the culture dimension, the trait of officialdom political culture in China could be summarized by three words: advanced, hysteresis and fracture. On the other word,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and values which the cadres of party and government believe in are advancing, but their ethical concepts and work style are hysteretic, both the advanced ideology and hysteretic behavior make the fracture between the cadres’ value and practice. On the process dimension, the disadvantages of China’s political ecology are as follows: profit-first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when the state power being in capital market; the graceless behavior when some government and governors being 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profits; and compulsory method in dealing with some social and political problems. However, the political ecology itself is a dynamic procedure, both the so called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are some kind of relative concepts. If the government does everything on the basis of fairness, justice, science, honesty and democracy, the political ecology will be better and better, and in the end, it will become a balanced and harmonious ecology.

Political Ecology; System; Culture; Process

2016-07-08

*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的立法体制研究”(项目编号:15JZD006)的阶段性成果。

D621

A

0257-5833(2016)11-0034-10

刘笑言,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讲师、博士后;郝东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战略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 200241)

猜你喜欢
政治体制体制政治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预算改革的体制约束:基于国家模型的一种分析
勃列日涅夫时期政治体制倒退及其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