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冬云(长春市二道区人民医院 血液透析中心,吉林 长春 130031)
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有效方法研究
韩冬云
(长春市二道区人民医院 血液透析中心,吉林 长春 130031)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85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液透析护理能对护理风险进行更好的识别,源头上控制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方法
末期肾病患者多采用血液透析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临床护理有着较高的要求[1]。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同时应用风险管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把85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男性25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2.6± 3.2)岁;观察组43例,男性27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3.3±3.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实行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建立护理制度,具体管理方法如下:①完善医院的血液净化、消毒等制度。②护理人员注意水处理和透析管理等环节的管理,保证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无菌操作,透析用品忌反复使用[2]。③护理人员一定要根据医院规章制度操作,放置血液标本时要单独放置,忌将2例及以上患者标本放置在一处。④患者进行内瘘穿刺要根据规范进行操作,防止插管感染或者穿刺针的脱落。⑤护理人员检查患者插管位置是否发生移动或渗血,定期监测透析器的运行情况。⑥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若有心悸或头晕等症,及时上报医师处理[3]。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中发生的风险事件与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4.65%,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21.4%,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对照组风险事件中有3例为护理不当,2例为护理投诉,2例为意外事件,2例为操作不规范;观察组风险事件中有1例为护理不当,1例为护理投诉。
血液透析有着较高的风险,风险因素有治疗的因素也有患者的因素,肾衰竭患者与药物中毒患者治疗中应用血液透析较为广泛。很多血液透析患者身体功能差,易发生医疗意外与并发症,护理人员对患者要进行深静脉置管、内瘘穿刺,易受到院内感染,加重病情[4]。
血液透析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发现并发症时要及时处理,护理人员掌握专业的知识,才能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同时要培养护理人员的交流能力,保持严谨工作态度,加强风险安全意识的培养,既要保护患者,也要保护自己免受医疗伤害。使患者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监督患者按时用药,做好定期复查和透析。对血液透析环境和设备加强管理,保持透析环境的良好,有效提高患者血液透析质量。监测血液透析的环境,对透析室做好感染控制工作,避免发生感染。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和患者家属的沟通,降低污染概率,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护理人员与患者要做好防范意识,定期检查和维修血液透析仪,处理透析室产生的医疗垃圾,避免环境受到污染。
护理风险管理如果在风险发生后实施,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提前应用风险管理,则可以提高护理分析准确性,认识到护理的潜在风险,在管理流程与细节工作中对风险进行控制,起到理想的防范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报道一致[5]。可见,血液透析护理时增加风险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1] 何秀琼,窦素冰,谭建兰,等.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7):3443-3444.
[2] 倪辉华.集束化护理理念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96-287.
[3] 熊传美.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J].现代护理,2013,10(12):61-62.
[4] 丛凤爽.血液透析护理中风险管理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7(24):257-258.
[5] 彭清平,刘俊茹,康敏,等.优质护理服务结合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在血液透析室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4,25(20):3113-3116.
R473.5
B
1671-8194(2016)20-02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