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芝 王艳秋 白昳 闫莉 雷春华 冯则智 马骉 高捷
黑龙江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研究
刘清芝1王艳秋2白昳3闫莉4雷春华1冯则智1马骉1高捷1
老龄化的“银色浪潮”来袭,养老压力日益凸显,已成为中国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如何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问题,促进健康老龄化。本文借鉴国内外养老模式的实践,通过对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的调研,结合省内相关政策与实际,从实践中凝练出“医养结合”四种健康管理模式。
黑龙江 医养结合 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有关人士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形象地比作“银色浪潮”,而这股浪潮正在席卷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已是人类当今共同面临的课题。我国自上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已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到那时我国每三个人中就将有一个老年人。在应对老龄化的过程中,健康是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据悉,我国目前人均预期寿命是75岁,健康的预期寿命是68岁,就是说其中有7年时间老年人是与疾病相伴的[1]。而老年人对健康服务需求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适宜的医疗服务,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未富先老的中国,面对“老而缺养、养而缺医、医而缺人、人而缺管、管养缺行”的现状,如何破解医养分离严重制约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让老年人享受高品质的养老服务,有尊严地养老,安享晚年,促进健康老龄化,正在考验着政府、社会以及每个家庭的智慧和耐力。加快推进构建“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既势在必行,又任重道远。
2.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医养结合为主题的研究正在不断探索。我国在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且老龄化速度较快。截止2014年末65周岁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导致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日渐显著,目前有限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需求迫切[2]。目前养老机构普遍没有医疗功能,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疲于辗转,既可能贻误急危重病的抢救、治疗,也增加了家属的多重负担。医疗和养老的分离,也致使许多患病老人常住医院,占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也给医保基金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同时,另一些老年人出院后不能得到很好的医疗服务,老年人的医护需求难以实现[3]。
2.2 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在养老服务建设方面具有明显差异。美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多层次的,具有不同性质不同服务项目的养老机构2万多家,已覆盖各个阶段护理需求的老年人[4]。英国的养老机构已基本实现私有化。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由于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老年人拥有优厚的社会保障;日本养老机构早在20年前就开发了“互联网+现代养老服务管理”方式的“护老专家云”软件。国外养老服务形成了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
2.3 研究评述 综上所述,我国失能老人机构养老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医养结合、政策创新等理念,但没有一套具体化的、可行性的方案。发达国家在失能老人机构养老实践上比较成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5~8]。结合国内“4+2+1”家庭结构养老功能弱化的实际,以及黑龙江养老现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省的机构养老健康管理的新模式。
3.1 黑龙江省老龄人口调查情况 黑龙江省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省份之一,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增长速度排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人口老龄化给黑龙江省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带来诸多挑战。近些年来,黑龙江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截至2015年底,黑龙江省常驻总人口数为3812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龄人口415.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0.9%。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765万,老龄化水平达19%;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80万人。到2045年,黑龙江老年人口将超1164万,老龄化水平达33%以上[9~12]。通过调研省卫计委、民政厅、低保局统计的数据,全省有登记注册的养老机构1562家其中,公办336家,民办1012家。单纯养老功能的机构1435家,具有服务叠加功能的健康养老旅游综合经营主体277家,61家2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内设了医疗机构。全省共有养老床位总数为151095张,其中:省内农村幸福院共581家,床位总数为12385张。具有养护功能的机构数比率3.91%,床位数比率5.67%。全省城市社区总数为2992个,其中建有日间照料中心的城市社区为2019个,覆盖率达67%。
3.2 黑龙江“医养结合”四种健康管理模式
一是鼓励原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从黑龙江省医疗机构资源分布情况分析,全省综合医院共673所,床位使用率为81.59%,专科医院185所,床位使用率为89.89%,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院144所,床位使用率平均为61.1%,针对上述各医疗机构的不同情况,结合公立医院改革,在二级以上各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老年病门诊,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将闲置床位较多的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人护理院,发挥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鼓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护理院,开设医疗护理型床位或病区,发展康复、临终关怀等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特色科室。鼓励社会资本创办医养结合机构。盘活现有医疗服务闲置资源,促进养老事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医养结合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是原有的养老机构经改建申报医疗服务资质。目前黑龙江省的养老机构大多没有医疗资质,按照“卫生计生准入、民政扶持、医保定点”的方式,省《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200张床位以上规模的养老机构可内设一级以上医疗机构。不具备设置条件的,依据需求,可内设医务室、护理室等。支持民办养老机构设置医务室、护理站或独立的医疗机构,为老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准入门槛大大降低,有条件的养老机构鼓励开设老年病医院、专科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国家各级行政部门对符合设置标准的医疗机构按规定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
三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推进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形成医养联合体。各类养老机构根据医疗康复的实际需求,与二级以上医院签订长期协议,明确医、养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等事宜。医疗卫生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务,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建立“双向转诊”,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临床服务的同时,可以接纳符合出院标准但家庭康复、护理有困难的老年病患者。这种情况目前比较普遍,省内已出现多家医养协作联合体。目前真正实现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拟入住床位都在排号等候,所以国家特别鼓励这种模式。
四是医养结合进社区、进家庭。主要依靠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形成家庭医生模式,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护理、家庭病床等上门服务,使医疗护理服务走进家庭,开展签约服务。对社区中心辖区内的老年人,建立健全健康管理服务制度,实施老年人健康信息动态管理。依托互联网+养老的新模式,开展远程服务和移动医疗,丰富和完善服务内容及方式。调查结果显示,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充分说明医养结合纵深发展是大势所趋,地位重要。为保证这一模式持续有效的运行,更需要养老、家政、医疗等各种服务模式的无缝对接及政府各部门的政策支持。
4.1 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以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解决养老问题,实现健康老龄化为切入口,再通过总量供求矛盾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典型案例分析,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及我省目前医疗养老的现状,凝练出医养结合健康管理的四种模式[13]。通过阅读有关国内外文献,掌握最新动态,了解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借鉴、创新。依据国家相关政策,通过对不同类型养老机构实地考察,了解养老和医疗服务方面的实际状况以及老年人对健康养老的需求。通过多种调查形式,征求与反馈社会的预期要求,包括所有可能的医养项目等等。并对调研和调查的结果进行回收、统计、分类、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吸取精华用于支持研究。
4.2 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拟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将医疗服务和养老有机结合起来,能破解医疗、养老双重需求的现实困惑,使部分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免于在养老院和医院之间来回奔波之苦,提供有尊严的健康养老服务。实现“对症”养老,提高老龄群体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使老年人晚年安康[14]。一是缺乏工作机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只能分散,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和社保机构三者之间互相独立、自成系统。缺乏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资源互补、有机整合的工作机制。二是缺乏政策支撑: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门槛较高,很难获得医疗机构身份和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影响了众多养老院转型为医养机构。三是缺乏专业人才:老年人护理,特别是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比普通养老机构要求更高,但是专业人才短缺问题也迫在眉睫。
4.3 对策及建议 一是出台意见规划,根据我省卫生服务需求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状况,应切实践行,对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规划布局和设置,充分着眼于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有机衔接。二是完善实现方式,针对我省医养结合健康管理的四种模式,在实践中进一步梳理,并根据城乡差异、地域差异加以补充和完善。三是制定管理办法,在民政、卫生、医保之间建立一个协调机构,打通政策和资源壁垒,加大工作协同力度,制定一套统一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准入、退出机制,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加强对养老机构和护理工作的监管。四是出台扶持政策,建立专项发展基金,鼓励支持民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用地用房、税费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五是加强队伍建设,利用高校和医疗机构资源,把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纳入城乡就业培训体系,逐步建立起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职称评定体系。健全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发展体系,引导更多高职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分类、分层、分阶段,建立起医卫养老服务人才培训长效机制。六是强化信息化支撑,汇集全省人口自然信息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信息,推进平台建设和信息共享,最终建立完善的数据交换共享体系。
5.1 实践价值
5.1.1 发展医养结合机构有助于老人的健康幸福:根据1956年联合国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国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该国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目前,黑龙江省老龄人口已达415.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0.9%。已经超过国际通用标准3.9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765万,老龄化水平达33%以上,而且高龄化、病残化、失能化趋势加剧,面对这一庞大的高龄化群体,迫切需要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只有医养结合才能够积极应对病残化、失能化的发展趋势,提高失能、病残老人生活质量,使他们对长期医疗护理的需求能在机构得到满足。并且能够通过长期照料维持健康,保障生活质量,增加老人的认同感和家属的信任感。
5.1.2 发展医养结合机构有利于卫生及养老资源合理配置和相关机构的发展:医养结合是解决老年人占用临床医疗资源的有效措施,并能解决延伸治疗的问题,解决养老机构目前养、护、医、送四大功能分离的现状。还能够为机构老人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供给。
5.1.3 养老机构转型医养结合机构有助于促进双诊制发展:医养结合机构推行首诊制承接医院老年康复患者,改善双诊制“转上多,转下少”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减轻以单项转诊为主的突出问题,保证双向转诊的持续性。
5.2 应用前景 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国家推出了“医养结合”崭新模式,这是增进亿万家庭福祉的惠民举措,医养结合工作的开展,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的“多赢”。它体现了是现代政府对于民生问题的关切与责任承担,能够助推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更能够增加全体民众的幸福指数。这一新兴的产业,虽然当前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医养结合是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这一目标的现实路径,它能优化和盘活医疗和养老资源,是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15]。有国家的政策、措施和保障体系,有我省《关于加快推进医院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总体目标和发展规划,这一朝阳的产业前景将会无限美好!
1 刘文俊,孙晓伟,张亮.构建全民健康覆盖视角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必要性[J]. 中国卫生经济,2016,35(1): 35-37.
2 刘清发,孙瑞玲. 嵌入性视角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初探[J]. 西北人口,2014,35(6): 94-97. DOI:10.3969/j.issn.1007-0672.2014.06.018.
3 李秀明,冯泽永,成秋娴,等. 重庆市主城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 1199-1203.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19.
4 刘运玲,张艳令,卢敏. 医养结合背景下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 现代养生B,2016(3): 165-165. DOI:10.3969/j.issn.1671-0223(b).2016.03.154.
5 王玉芬. 探索医养结合模式的政策思考[J]. 开放导报,2016(3): 75-80. DOI:10.3969/j.issn.1004-6623.2016.03.018.
6 鲍捷,毛宗福. 社会医疗保险助推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探讨[J]. 卫生经济研究,2015(8): 40-42,43.
7 张立平. 把老年“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做成最美的夕阳产业[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 5496-5497.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3.21.146.
8 赵晓芳.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 兰州学刊,2014(9): 129-136. DOI:10.3969/j.issn.1005-3492.2014.09.016.
9 冯丹,冯泽永,王霞,等. 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思考[J]. 医学与哲学,2015,36(7): 25-28.
10 何洁,王筱蓊.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5): 2086-2087,2088.
11 杨强,刘胡容,杨莉. 助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的探讨[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7): 116-118.
12 李秀明,冯泽永,王霞,等. 部分二级医院开展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1): 16-18.
13 王灵灵,王玲,徐记芳,等.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人员现状调查[J]. 中国民康医学,2016,28(5): 99-101. DOI:10.3969/j.issn.1672-0369.2016.05.047.
14 吕鹏飞,陈晓玲,周宏东,等. 上海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卫生监督困境及对策[J]. 医学与社会,2016,29(2): 71-73. DOI:10.13723/j.yxysh.2016.02.021.
15 鲍捷,毛宗福,祝山惠.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公共物品理论浅析[J]. 医学与社会,2016,29(1): 30-33,64. DOI:10.13723/j.yxysh.2016.01.010.
刘清芝,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卫生经济。
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161000 2.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民政局 161000 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财政局 161000 4.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医保局 161000
2016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编号(16037)
10.3969/j.issn.1672-4860.2016.05.066
2016-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