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急诊护士的职业风险与危机管理

2016-01-31 06:52:56潘玉坤吉林市职业病防治院吉林吉林13200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3期
关键词:锐器急诊科危机

潘玉坤(吉林市职业病防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浅谈急诊护士的职业风险与危机管理

潘玉坤
(吉林市职业病防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随着医疗水平及公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公众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护士的职业风险近年来呈直线上升趋势,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护士的职业风险比较高。危机管理作为管理者的一种新思维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实施危机管理可提高急诊护理管理的工作质量,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为提高。

危机;危机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医学科学知识和法制观念的普及,患者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现代医院面临危机的种类以及发生频率与日俱增,危机管理作为管理者的一种新思维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1]。目前,医护工作者面临着严重的职业风险,特别是急诊科的一线工作者。急诊就诊量大、危重患者多、工作压力大、医患关系紧张等形成大量的潜在风险。现结合我院急诊科的实际情况,浅谈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1 危机管理的概念

危机是指能够对医院正常运营或声誉造成潜在破坏的事件。所谓危机管理,就是为应付各种危机情景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员工训练等活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2]。

2 急诊护理职业风险因素

2.1锐器与针刺伤给急诊护士造成的职业风险:锐器与针刺伤可能导致感染的危害性高居各种接触性感染的首位,也是造成医护人员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就诊的患者绝大多数为急危重症患者,需要紧急救护。护士工作就显得尤为紧张、忙碌,加上心情急躁,就很容易发生针刺伤。

2.2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给急诊护士造成的职业风险:急救医学科护士所接触的部分患者往往处于传染病的潜伏期或诊断前,而且都是一些急、危、重症患者,但为了挽救患者的宝贵生命常常在未确定传染病之前便立即进行相关处理和抢救。从而导致急诊科护士在这个过程中接触患者血液和体液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概率也大大增多。

2.3暴力事件引发的职业风险:不良的工作环境,半开放的抢救场所,使护士的操作多处于患者家属的直视下,护士心理压力大,穿刺时有时就不能一针见血。近年来,医院暴力事件频发,急诊科作为一个特殊性的医疗场所,更是袭医伤护事件的高发科室。这些来自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暴力侵犯不仅影响了医院正常的诊疗秩序,同时也严重危害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2.4护士自身的因素导致的职业风险

2.4.1护理技术欠佳所造成的风险:医院急诊科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岗位,对医护人员的要求极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良好的技术操作能力,护士需迅速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低年资护士由于欠缺临床经验,心理素质较差等因素,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误,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2.4.2法律意识淡薄:对于急病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也应该正确、及时、完整的书写护理文书,一定要用医学术语,如果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病情描述不确切、医学术语不当、反映动态观察记录不及时、用药后效果观察记录不及时等,易埋下纠纷隐患。

2.4.3危机意识缺乏:急诊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司空见惯,工作机械化,缺乏危机意识,而急救现场的一系列工作均在患者及家属的监督下完成,任何言语或操作失误均可成为纠纷的触发点。所以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2.5医院系统给急诊护士造成的职业风险:医院是一个为社会提供医疗产品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还要面临一个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因此要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医院制定政策或管理制度时,可能在处理提高患者满意度与追求合理的经济效益时会发生冲突。例如急诊抢救时,患者家属往往情绪比较激动,心情很急,急诊的护士由于直接与患者家属接触,易产生对立的情况,引发遭受人身伤害的危险。

以上均为潜在的危机,作为一名急诊护士必须深入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正确识别出潜在危机,采取措施将潜在危机“化解”于萌芽状态。

3 危机管理的措施

危机的发展可以分为潜伏期、否认期、爆发期和灾难期4个阶段。有人根据危机的发展过程,将危机管理分为3个过程:危机防范、危机处理和危机总结[3-8]。

3.1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急诊科是高风险科室,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关键是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让每个护士树立积极、正确的医疗风险意识,正确认识风险的发生既有客观的方面,也有可以控制的方面,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避免、控制风险。

3.2实施屏障保护:对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和黏膜暴露等危险时,应实施屏障保护措施:做介入性检查和治疗,如气管插管、吸痰、动静脉抽血和动静脉置管操作等,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处理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和医疗器具时,均应佩戴乳胶手套和口罩,遇特殊感染患者应穿隔离衣,戴护目眼。

3.3防止锐器伤:减少锐器伤害的关键是每一位操作者按安全程序使用锐器。安全使用锐器,制定和完善避免锐器伤的防护措施。避免用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和注射器。在处理使用过的锐利器械时,应佩戴防护手套。

3.4应用安全医疗器具:安全器具是一种设有安全功能装置的注射器或其他锐器,被用来降低使用锐器时所造成的针头扎伤或其他锐器伤的危险,有自动毁形注射器、安全留置针、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等,安全医疗器具在临床的投入使用可用以阻止和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但仍不能绝对保证操作安全。

总之,更快、更有效、更舒适、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满足急诊患者的需要,是现代急诊的服务模式。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护理人员在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各种护理风险因素,积极采取防范措施,以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来赢得患者,同时降低护理风险,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 杨艳霞,孙黎娟,李玉芹.院前急救护理的危机管理[J].职业与健康,2008,24(5):492-493.

[2] 杨华,颜延杰.现代医院危机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 (4):200-202.

[3] 周天福,隆卫权.医疗服务中的危机管理[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15(12):757-758.

[4] 孙红霞.强化急诊护士的职业风险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J].全科护理,2011,9(14):1298.

[5] 张娅婷.急诊护士职业风险分析与对策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5):2555-2556.

[6] 周秀娟,邵冬梅.试述急诊科医护人员职业风险及防范[J].新疆医学,2011,41(1):46-47.

[7] 庞娟萍.急诊科医护人员职业风险与防护[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9):1196-1197.

[8] 瞿春妹,庄妹.急诊科室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和防护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7):209-210.

R47

C

1671-8194(2016)23-0293-02

猜你喜欢
锐器急诊科危机
防倾倒双层伸缩锐器盒在临床的应用效果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移动式可伸缩锐器盒放置架的设计及应用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英语文摘(2019年4期)2019-06-24 03:46:08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停电“危机”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危机”中的自信
汽车观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35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