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梅(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
张 梅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方法 将2013年7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200例,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100例。对照组进行的是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实施的是预见性护理,这其中包括疼痛护理,心理护理以及预防术后感染和预防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等。结果 实施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出现并发症较少,并且住院时间相对较短,患者的满意程度也相对较高,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预见性护理是一种能够减少并发症产生并改善康复效果的一种极其有效护理手段。
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预见性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各项身体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其在实施骨折手术之后容易出现各种感染、压疮或导致深静脉血栓等随之出现的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如何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预见性护理的应用进行探讨,从而在老年骨折患者手术康复中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提高和改善治疗及康复效果。
1.1临床资料:采取我科2013年7月至12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中的10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其中男患者77例,女患者23例。年龄62~80岁。在受伤原因的调查中,车祸导致22例,另外由于跌伤导致78例。造成结果其中有66例是股骨颈骨折,另外34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此基础上,同时选择了2013年7月至12月我科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100例为实施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其中男患者65例,女患者35例。年龄60~82岁。损伤原因调查,车祸原因30例,剩余70例为跌伤所致。损伤结果其中股骨颈骨折为58例,42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针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以及手术和麻醉的方式具有可比性,无任何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实施常规护理的老年骨折术后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为实施预见性护理的老年骨折术后患者。
1.2.1疼痛护理:医务工作者应及时向患者宣传术后疼痛相关的知识,减少患者对术后疼痛所产生的恐惧感。在此基础上教授患者及其家属学习减轻术后疼痛的相关技巧和方法,例如为避免引起切口疼痛或者防止牵扯到缝线,在咳嗽或者需要深呼吸的时候,可以用手或者使用其他东西按住切口能够有效减少疼痛,并且告知尽量避免可能会产生疼痛感的其他具体行为和操作。针对一些患者需要留置引流管,平时活动一定尽量不要扭曲或者牵拉到管道以免产生疼痛。同时还要积极转移患者的注意视线,使患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护理方法,采取更为轻松舒适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另外,针对个别疼痛如诊断原因明确,可以使用小剂量的止疼药。
1.2.2心理护理: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生活比较枯燥和单调,术前可能已经存在一些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人常见的基础疾病,在骨折手术后更容易产生忧虑、失落和孤单恐惧的心理。作为医务人员应该普及介绍疾病的相关健康科学知识,及时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多巡视多观察,并且积极引导患者家属经常探视和陪伴,消除老年患者的孤独、恐惧心理,鼓励患者乐观应对疾病,让患者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足够的耐心和康复的信心,并且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都予以肯定和指导,与其共同制定和最终完成康复计划。
1.2.3预防感染的护理:泌尿系统感染:作为医务工作者应及时引导患者进行早期排尿,鼓励患者多喝水,如需进行诱导排尿时,在患者耻骨上方用手按住同时需要用清水进行清洗外阴。对于需留置导尿的患者,应该严格的实施无菌化操作,每天都要进行2次尿道口和尿道外导尿管的擦洗,并且根据患者自身的尿意以及患者膀胱的充盈状态决定放尿的时间[1]。肺部感染:对于肺部感染患者应及时去除口中的食物残留物及各种口腔分泌物,按时进行拍背翻身,同时鼓励患者通过咳嗽等方式及时进行排痰,如有必要可以安排雾化治疗方案。所有的护理过程必须严格实行无菌化操作,在此基础上需要病房定时的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1.2.4预防压疮的护理:医务工作者应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第一时间对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发生压疮危险性的评估,并与患者及家属阐明术后可能带来的压疮并发症,解释压疮的危害性,与患者家属积极制定一系列的护理措施,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和信任,避免发生没有必要的医患纠纷。由于骨科手术经常会要求患者采取固定的体位并且需要保持较长的时间,尤其是俯卧位、仰卧位或者侧卧位的患者由于不能经常及时性的变换体位容易导致压疮的产生。可以根据平面要求以及患者在手术时采取的体位要求,使用不同材质和形态的垫子、圆枕垫等垫在患者不同的骨骼所承受的压力部位。另外在饮食上也需要严格注意和控制,多吃高热量和含有高维生素、比较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以此来增加身体组织的修复能力。同时应尽量减少一些摩擦和外物刺激,避免潮湿状态的产生,保持环境的整洁舒适。
1.2.5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患者应保持通畅的大便,清淡饮食,避免便秘,以免增加腹腔所承受的压力很可能会导致静脉回流受到阻碍。此时可以抬高患者的双下肢,位于高于心脏的平面以上25 cm左右的程度为最佳[2]。在此基础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家属应对患者的下肢肌肉进行被动的按摩活动,但需要注意控制活动量和活动时间,这样能够更加促进静脉回流防止发生血栓。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应认真观察患者的体温、对是否发生肢体肿胀现象以及对肢体末梢的循环状况做好记录。
针对于本次研究的老年骨折术后的200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且分别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住院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后各项指标比较
目前,老年人大多都伴有骨质疏松等一系列老年病,加之平日活动量较小,肢体不够协调和灵活,极易引发老年人骨折现象,即使是十分轻微的碰撞也不能大意。在治疗老年人骨折的过程中,手术治疗也逐渐成为十分重要的治疗方式。但是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弱,骨骼组织也多已退化、愈合能力不佳,手术后由于需要长期卧床,极易引发各种术后并发症,从而导致骨折手术治疗周期较长,康复时间较慢。再加上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可能因为术后产生很大波动,发生情绪上的变化甚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和矛盾,为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又增加了一定的概率[3-5]。
自从我院针对老年骨折患者采取了预见性护理后,明显降低了骨折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同时通过心理护理等方式,与患者及家属双方积极配合,共同制定和完成治疗方案。对各种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了较有针对性的护理,从而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相比对照组的各项护理指标,实施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呈现显著不同,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中,预见性护理是值得实行和推广的护理方案。
[1] 沈厚梅.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病房高龄老年患者误吸预防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5,(3):590-592.
[2] 甘月红.老年骨折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2(29):77-79.
[3] 郭纪红.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6):7478-7479.
[4] 张玉杰.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J].世界临床医学,2015,9(4):182.
[5] 靖薇.老年骨折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14):230-231.
R473.6
B
1671-8194(2016)23-02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