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珊(沈阳急救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6)
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钟 珊
(沈阳急救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6)
目的 总结临床对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 全部患者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并进行严密监护和全面科学的护理。结果 经全面系统的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及有效的护理措施,68例患者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结论 经过一系列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能有效预防心律失常患者病情发生与发展。
心律失常;临床观察;护理
心律失常是内科常见危重症,是由于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导致的心脏搏动频率或节律异常,使心脏无法按照正常节律跳动完成泵血功能。我院急诊于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心律失常患者68例,经系统的治疗,严密的观察和监护,精心有效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本组心律失常患者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35~80岁。室性快速心律失常30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0例,重度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8例。68例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全部好转出院。
2.1心电监护:正确安置监护电极,一般安装5个电极,安放监护电极前注意清洁皮肤,用乙醇棉球去除油脂,电极放置部位应避开胸骨右缘及心前区,以免影响做心电图和紧急电复律。认真做好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护和心电图的观察记录监护,心律失常每日做心电图,以便了解心肌的供血情况和全面分析心律失常的部位和原因[1]。
2.2加强对心律失常的夜间观察:夜间入睡后,迷走神经的张力增高,心肌兴奋性降低,心率相对减慢,病态窦房综合征、传导阻滞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低氧血症类患者常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和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常是心脏患者夜间猝死的主要原因。
2.3病情观察。①心律:当心电图或心电示波监护中发现任何一种心律失常,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做急救处理。②心率:心率<40次/分或>160次/分的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出相应处理。③血压<80 mm Hg脉压>20 mm Hg、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出冷汗、神志不清、四肢厥冷、尿量减少时应立即进行抗休克处理。④阿斯综合征:患者意识丧失、昏迷或抽搐、此时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呼吸停止或发绀、瞳孔散大。⑤心脏骤停:突然意识丧失、昏迷或抽搐、此时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呼吸停止或发绀、瞳孔放大。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阿斯综合征和心脏骤停的症状,应立即进行抢救,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施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等[2]。
3.1一般护理:对存在明显症状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患者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严重心律失常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不需卧床休息的,可做适当活动,注意劳逸结合。给予2~4 L/min氧气吸入,给予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图、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建立静脉通路,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他抢救药品,备好除颤器、气管插管等急救用品,使之处于应急状态。
3.2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速度应缓慢,一般5~15 min内注完。静滴速度严格按医嘱执行,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用药期间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PR间期、QT间期变化,以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向患者说明服药的重要性,嘱患者按医嘱服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擅自改用其他药物,告诉患者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3心理护理:安慰患者及家属,消除精神紧张。向患者解释情绪可诱发和加重心律失常,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焦虑。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给予耐心的解释、安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说明心律失常是可以治疗的,消除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加强床边巡视,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3.4饮食护理:一般心律失常的患者在饮食上无特殊要求,但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应戒烟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避免饱餐。嘱患者多食高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对伴有血流动力学变化而限制活动的心律失常患者、因心律失常而接受介入手术的患者会因卧床所致肠蠕动缓慢而出现腹胀,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应限制钠的摄入,对服用利尿剂者应鼓励多进食富含钾的食物,避免出现低钾血症而诱发心律失常。控制摄入水量,记录出入量,测体质量。
3.5健康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及诱发因素,说明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不可擅自改用其他药物、自行减量或停药,向患者做好认真解释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指导患者及家属改正生活中对疾病不利的习惯,如吸烟、饮酒、浓茶及咖啡等,尽量营造轻松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心动过缓的患者避免排便时过度屏气,以免兴奋迷走神经而加重心动过缓。指导患者学会自测脉搏,以利于自我监测病情。对反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危及生命的患者,教会家属心肺复苏术以备应急。
心律失常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足以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而致低血压、心衰、甚至猝死,需紧急抢救治疗。而护理工作的早期观察、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一环。如治疗护理不当,病死率非常高。所以对这类患者,在积极治疗下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措施,如严密病情观察、精心生活护理、合理饮食指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药物护理,密切配合的抢救是患者转危为安的必要条件。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9-140.
[2] 俞申妹.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39-40.
R473.5
B
1671-8194(2016)23-02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