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从脾胃论治不安腿综合征

2016-01-31 05:32张天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辨证论治内经脾胃

张天笑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72



浅议从脾胃论治不安腿综合征

张天笑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72

【摘要】不安腿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神经内科疾病,中医从肝与血论治。通过研究历代中医书籍,理论上分析从脾胃论治不安腿综合征的可能,可为本病的治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不安腿综合征;内经;辨证论治;脾胃

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又称不宁腿综合征或腿部神经过敏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下肢尤其是小腿部有一种难以表达的异常不适,迫使患者下肢不停地活动,安静时发作,夜晚或长时间休息后症状严重,病程可迁延10~20年。1685年由Thomas Willis首次记述,1861年Witmanck将此征视作癔病的一种表现,并命名为不安胫(anxietastibiarum)。1945年瑞典神经病学家EKbom对本征作了全面研究和阐述,故又名埃克波姆(EKBOM)氏综合征。[1]

中医学虽然没有此病名的记载,但早在《内经》中就有与本综合征相类似的描述,如《灵枢·百病始生篇》云“厥气生足悗”,“(足)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的论述。悗(瞒),即为惑乱之义。足悗即指足部酸困、疼痛、行动不便等表现不一、难以形容的一组不适症状,进一步发展至小腿,则表现为小腿发凉。又如《素问·痿论》中的记载“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论述了不安腿综合征小腿酸软、胀痛及抽动感的症状,而《素问·五脏生成篇》云:“人卧血归于肝,……足受血而能步……。卧出而风吹之,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厥也”,将这种不适感归于肝与血。《伤寒杂病论》中描述的“血痹”、“痉病”、“腿挛急”等也与本病的表现相似。明·薛己《内科摘要》中曰:“夜间少寐,足内酸热。若酿久不寐,腿内亦然,且兼腿内筋似有抽缩意,致二腿左右频移,展转不安,必至倦极方寐”的描述更接近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医林改错》中描述的:“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余付,可根除”,也是对本病的形象记载。《景岳全书·痉症》说:“凡属阴虚血少之辈,不能养营筋脉,以致抽挛僵仆者,皆是此证。”盖诸多论述,多归结于痹病、痿病范畴,责之肝与血。

笔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不安腿综合征与脾胃亦有很紧密的联系。现论述如下。

1脾胃为后天之本

《医宗必读》:“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在脾”。脾胃不仅是气血生化之源,又是气机升降之枢,人体的生理活动完全需要依靠脾胃来调节。《素问·痿论》云:“脾主身之肌肉”。人体的肌肉四肢均需要脾胃运化来的水谷精微充养。所以脾胃关系到肌肉的健壮与衰痿。《素问·太阳阳明论》云:“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消,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这里更是明确提出四肢功能正常与否,脾胃的运化功能至关重要。

2改善不安腿患者的睡眠对治疗本病有重要作用

统计历代对RLS的描述,多伴有夜不安、不得卧的症状,1995年国际不安腿综合症研究组(IRLSSG)制定的由四个症状组成的最低诊断标准,把“不能入睡、床上辗转反侧”列为运动症状之一。这些均与“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症状有相似之处。《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篇》:“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意思是说,有胃病的人,晚上休息的会不好。而RLS的治疗,也不能仅仅着眼于患者腿部的不适,充分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另辟蹊径,从脾胃入手调整睡眠。既解决患者的不寐症状,又可以通过睡眠的改善调整患者整体状况,从主侧两个方面治疗RLS。

3患病部位与经络走行对应

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2],患者不适感表现多为小腿部,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其经络走行与本病密切相关,且足阳明经多气多血,在辨证的基础上,针刺足阳明胃经,也应能提高相应的疗效。

4从脾胃论治与其他辨证相辅相成

肝脾同治,也符合治未病的中医思想。《金匮要略》首提:“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这句话有多个含义。第一,好的医生要掌握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第二,体现了脾气充足对人体抵抗外来邪气的重要作用,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第三,说明了实脾对治疗肝病的重要作用,强调了肝脾二脏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的紧密联系。

总之,对RLS的中医辨证论治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但注重调理脾胃是治疗RLS的重要原则之一。在相关文献总结的不安腿综合征的中医主要辨证分型[3]: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瘀血阻滞、寒湿痹阻中,临床相应的治法不外乎调补气血、培补肝肾、活血化瘀、散寒祛湿,然临证多考虑从脾胃出发,注重脾胃在气机升降以及气血生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始终保持气机的升降有序,气血的生化有源,则气血充足,血运调达,寒湿不存,对各型的RLS治疗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也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以及病机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法与手段,以确保治疗效果。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研究传统中医理论,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的优势,开辟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19

[2]石学敏.针灸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7.

[3]孙怡,杨任民,韩景献.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25.

The Theoretical Discussion about the Treating Restless Leg Syndro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omach-spleen

ZHANG Tianxiao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300193

Abstract:the restless leg syndrome is a disease of nervous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with complicated etiology. Mos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ver or Blood.Through the study of ancient books,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trea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omach-spleen.

Key words:Restless Leg Syndrome;Neijing;Treatment D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Stomach-spleen

(收稿日期:2016.01.31)

【中图分类号】R74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152-01

作者简介:张天笑(1986-),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

猜你喜欢
辨证论治内经脾胃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内经》“脾(胃)-脑”神识系统的理论滥觞及内涵延伸
冠心病从肾论治研究
肌肉骨骼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78例临床疗效分析
产后风湿病辨治心得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