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颖(辽宁省盖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辽宁 盖州 115200)
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郭 颖
(辽宁省盖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辽宁 盖州 115200)
目的 研究探讨习惯性流产病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门诊部与住院部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针对患者的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60例自然反复流产的患者夫妻双方染色体均表示正常,其中34例免疫出现异常,妊娠成功率为77.3%;3例内分泌异常,妊娠成功率为72.3%,6例解剖异常,妊娠成功率为72.4%;8例不明原因,妊娠成功率为50%;复合因素10例,妊娠成功率为74.3%。结论 临床中习惯性流产的原因主要是免疫紊乱,内分泌因素与解剖因素出现异常同样会导致产妇习惯性流产。与此同时两种因素合并发生反复发生习惯性流产的概率同样非常高。
习惯性流产;临床分析;病因
临床将产妇连续发生3次或者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称之为习惯性流产,而在国际判断标准方面,将2次或者2次以上的流产称之为习惯性流产[1]。从调查中了解到,习惯性流产的发生概率不到1.0%,在妊娠中占有比例较低。习惯性流产在临床中表现的非常复杂,涉及的因素比较多。本文随机抽取我院门诊部与住院部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反习惯性流产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习惯性流产病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门诊部与住院部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非近亲结婚,男方各项检查均正常。
1.2方法: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例报告记载情况。同时在病情诊断需要的基础上,为患者施行相应的监测措施。
分析结果显示,60例习惯性流产的患者夫妻双方染色体均表示正常,其中34例免疫出现异常,妊娠成功率为77.3%;3例内分泌异常,妊娠成功率为72.3%,6例解剖异常,妊娠成功率为72.4%;8例不明原因,妊娠成功率为50%;复合因素10例,妊娠成功率为74.3%。
在本次研究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就发现,引起习惯性流产的因素有很多种,本次研究活动发现,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解剖因素是引起反复之然性流产的主要原因。有研究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染色体异常同样是引起习惯性流产的重要因素,但是报道中有记载染色体核型异常引发习惯性流产的概率较高,与此同时染色体易位、非整倍体与多态性同样是引起习惯性流产的因素。在本次研究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针对患者进行染色体检验,而具体的染色体是否会对患者产生反应,本次实验研究活动并不能给出直接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在生殖免疫学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有免疫因素引起的不孕与习惯性流产已经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检查中就会发现,习惯性流产妇女血液中的抗磷脂抗体阳性较高,具体表现为抗磷脂抗体。妇女体内的抗磷脂抗体会对胎盘合体滋养层形成造成影响,同时还通过阻碍前列腺环素的产生等手段促使胎盘内的血小板凝集,进而形成血栓与胎盘栓塞,最终引起流产。该类影响因素在学者的研究中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可。当前,临床研究人员对该类影响因素的统一观点是,即使抗磷脂抗体并不能作为预测流产的一个指标,但是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检测高位妇女的有效方法。而抗磷脂化验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操作,进行这样的检验需要特殊的仪器,抗磷脂抗体引起妊娠失败的主要原因为:首先,抗磷脂会对滋养层表面的抗原磷脂造成影响,导致抗原的黏附、分化与融合,进而促使合体滋养层细胞形成不足,对胎盘具有维持作用的急速减少,进而造成子宫对胚胎的接受性降低。其次,PGI2血栓素平衡受到影响,血小板受到影响形成微血栓,进而引发胎盘梗死,产生不良结果。最后,抗磷脂抗体在胎盘血管内皮细胞膜的磷脂产生反应,引起胎盘血栓与血管的收缩,对后胎盘的血流量就会减少,或者是引发胎盘血管炎,导致胎儿供氧不足,营养缺失,最终引发死亡[2]。不仅自身抗体会引发反复自然性流产,还包括抗核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与抗精子抗体等情况,临床中还有的患者出现交叉的情况。从临床实践中就可以了解到,抗核抗体同样会对反复自然性流产产生影响,抗核抗体在实际中有可以分为抗非组蛋白抗体、抗组蛋白抗体与DNA抗体。
临床胚胎着床继续发育,主要依赖于复杂的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在协调的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将都有可能导致流产。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抗进、PRL升高一级多囊卵巢都有可能影响丘脑、卵巢轴与垂体功能的发挥。在临床主要表现为FSH水平偏低。导致功能异常,进而引发早期流产。卵泡成熟的过程中FSH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激素,该激素的分泌量与黄体功能同样会产生影响。如果患者黄体期出现缺陷,那么患者在月经周期就会出现FSH水平偏低。如果患者体内的FSH不足,将有可能导致促黄体激素与释放激素分泌出现异常。如果促黄体激素脉冲频率增加,就会导致LH脉冲频率增加,卵泡成熟阶段FSH分泌减少,影响卵泡成熟,进而也就影响黄体功能的发挥[3]。综上所述,临床中习惯性流产的原因主要是免疫紊乱,内分泌因素与解剖因素出现异常同样会导致产妇习惯性流产。与此同时两种因素合并发生反复发生习惯性流产的概率同样非常高。
[1] 朱湘虹,葛春晓,马俐,等.子宫纵隔伴反复流产宫腔矫形术的疗效分析[J].江西医药杂志,2011,27(11):854.
[2] 耿建芳,秦冰,张炳均,等.习惯性流产妇女夫妇双方染色体核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9(16):1370.
[3] 蔡永林,郑裕明,汤敏中,等.不孕及流产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13(8):107.
1671-8194(2016)21-0046-01
R714.21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