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昭
(吉林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中医科,吉林 长春 130031)
中医治疗50例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延昭
(吉林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中医科,吉林 长春 130031)
目的观察并分析中医治疗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慢性肾盂肾炎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中医组和西医组,中医组采用补肾强脾淋汤进行中药治疗,西医组先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对效果不佳者再采用抑菌方法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结果 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0%,中医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对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中医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疗效
慢性肾盂肾炎是由细菌感染肾脏而引发的一种慢性炎症疾病,持续炎性侵袭,导致患者肾间质、肾盂和肾盏组织发生损伤,从而造成肾脏功能出现障碍,引发患者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腰疼、乏力或发热等症状,对患者的健康生活造成一定影响[1]。临床对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多采用西医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抗炎、抑菌作用的药物,但疗效一般。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师们不断研究此病,并进行治疗方法的探索和尝试,最终研制出补肾强脾淋汤,对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效果较好。下面本文就我院50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进行中医中药治疗的探讨,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慢性肾盂肾炎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中医组和西医组2组,每组50例;中医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2~78岁,平均(50.42± 11.27)岁,病程20~84个月,平均(52.15±27.89)个月;西医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3~77岁,平均(50.65±11.51)岁,病程24~80个月,平均(52.41±28.15)个月。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尿检、尿细菌培养、肾功能检查、肾盂造影检查及膀胱镜检等,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拍片结果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对病情进行确诊。
西医组患者均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根据检查结果选取对应抗菌类药物给予患者治疗,2周以后对其进行再次检查,对效果不佳的患者再取具有抑菌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用药期间医护人员需随时观察患者有无发生不良反应。
中医组患者均采用补肾强脾淋汤进行治疗,中药方剂为:白术15 g、土茯苓15 g、炙甘草10 g、生地黄15 g、茯苓20 g、党参15 g、丹皮10 g、败酱草15 g、益母草10 g、巴戟天15 g,混合添水煎熬;对合并有气虚的患者,再取黄芪15 g、仙灵脾12 g加入上述汤剂中煎熬;对合并有阴虚的患者,则取知母10 g、玄参10 g加入上述汤剂中煎熬;对合并有湿热的患者,取蒲公英10 g加入上述汤剂中煎熬。服用方法为每天口服1剂,1个疗程为2周[2]。2组患者各治疗6周,之后观察并对比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的判定,均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情况和尿检复查结果进行评价,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类。痊愈指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尿检复查结果均呈阴性,恢复正常;显效指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尿检复查结果均呈阴性,趋于正常;有效指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尿检复查结果偶有阳性出现;无效指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好转迹象,尿检复查结果无改善,均呈阳性[3]。总有效率等于痊愈率加显效率加有效率。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医组50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的有22例(44.0%),显效的有14例(28.0%),有效的有11例(22.0%),无效的有3例(6.0%),总有效率为94.0%。西医组50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的有11例(22.0%),显效的有9例(18.0%),有效的有13例(26.0%),无效的有17例(34.0%),总有效率为66.0%。中医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出现。
慢性肾盂肾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发主要因素是细菌感染,导致肾盂、肾盏等组织发生损伤,引发肾脏功能阻碍或发生萎缩,从而致病;有的患者伴有易感因素,也会增加病发慢性肾盂肾炎的概率,如尿路感染或肾下垂等[4]。慢性肾盂肾炎病发后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尿急、尿频、尿痛、腰疼、腰酸、畏寒、发热、乏力或食欲不振等。临床对慢性肾盂肾炎的确诊,需根据其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拍片情况、膀胱镜检查及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评估后诊断,实验室检查中,尿检呈阳性、尿蛋白增多大于2 g/24 h[5],肾功能检查中血清肌酐及血尿素氮均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中肾盏异常,变窄且肾脏形态凹凸变形;膀胱镜检查输尿管发生炎性病变、反流等,均可判定患者病情。
临床对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治疗,常采用的方法就是给予西药治疗,药物选用具有抗菌、抑菌作用的药物,目的是将细菌消除,同时抑制细菌的生殖[6],但通过经验总结,西药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临床对中医中药治疗的再度重视,医师逐渐加强对慢性肾盂肾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最终证明补肾强脾淋汤可有效提高此类疾病的治疗效率,而且安全性较高。本研究也可表明,采用中药补肾强脾淋汤治疗的有效性,本文选取的2组患者,经补肾强脾淋汤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采用西药治疗的患者,其总有效率为66.0%。慢性肾盂肾炎在中医治疗中将其归为“石水”、“劳淋”范畴,主要证候为肾阴亏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伴有下焦湿热或肝火旺盛等症状,因此治疗中应以肾虚为治疗根本,并给予健脾治疗。在补肾强脾淋汤的方剂中,包含白术、土茯苓、炙甘草、生地黄、茯苓、党参、丹皮、败酱草、益母草和巴戟天等10种中药,其中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除胃热、增进食欲等作用;土茯苓具有解毒、祛湿、通利关节等作用;炙甘草具有益气滋阴、强脉通阳等作用;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清热等作用;茯苓具有健脾、安神、利水排湿等作用;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丹皮具有止痛、镇痛、降温、清热等作用;败酱草具有化瘀、清热解毒等作用;益母草具有抗菌、活血化瘀等作用;巴戟天具有风湿痹痛、降低畏寒等作用。10种中药混合应用具有益肾健脾、清热通淋、补中益气、镇痛抗炎、利湿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7],因此对患者的治疗后,可有效抑制细菌,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感染程度,增强肾功能恢复等。而且可根据不同患者合并症状,给予对应的中药调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率。由于中药本身无毒,因而采用补肾强脾淋汤不仅疗效明显,而且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8]。虽然补肾强脾淋汤可有效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疾病,但病发后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因此应加强对本病的预防,建议应加强身体运动锻炼,增强免疫力;避免劳累过度,加强休息;女性应注意阴部清洁卫生;加强饮水,促进尿液排出;饮食以维生素高、热量高等易消化食物为主等。
综上所述,对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李劲松.中医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24(5):2687-2688.
[2] 刘丽荣,路凡.中医治疗慢性肾盂肾炎7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1):150.
[3] 李彦彬.中医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8):94-95.
[4] 胡献荣.补肾健脾清淋汤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1):124-125.
[5] 程传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1):2462-2463.
[6] 李焦枝.中医治疗慢性肾盂肾炎31例分析[J].光明中医,2015, 30(9):1925-1926.
[7] 谢旭光.中医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27(1):68-69.
[8] 黄建平,赵彬,麻成,等.补肾健脾清淋汤治疗慢性肾盂肾炎100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2009,22(3):29-31.
R256.5
B
1671-8194(2016)36-01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