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6-01-29 03:49田春艳潘月彩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6期
关键词:生长因子电位神经

田春艳 潘月彩

(吉林省敦化市医院,吉林 敦化 133700)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田春艳 潘月彩

(吉林省敦化市医院,吉林 敦化 133700)

目的分析神经生长因子在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肌内注射NGF18 μg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维生素B12,4周后观察两组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为82.4%,对照组50.0%,两组患者优良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差异显著(P<0.05)。结论 NGF可以有效的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神经生长因子;周围神经损伤;临床疗效

临床创伤中,周围神经损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近年来,随着外科显微修复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进步,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提高,但是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再生仍然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周围神经损伤是多发于手术之后、外伤后出现的损伤,有资料显示骨科手术后发病概率为5%[1]。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Levi-Montalcini在小鼠肉瘤细胞内发现的第一个神经营养因子,是较早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治疗神经损伤的药物,迄今为止,依然是临床中研究的最为清楚的神经营养因子。对交感神经和神经嵴感觉中的神经细胞而言,NGF具有维持并促进其存活、分化和成熟及执行的作用,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生和功能修复有重要作用。为研究NGF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本组对68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17~50岁,平均(41.33±2.6)岁,正中神经损伤20例,尺神经损伤24例,桡神经损伤12例,腓总神经损伤12例。根据致病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车祸损伤18例,砸伤11例,石膏压迫7例,玻璃割伤12例,刀伤11例,医源性损伤4例,长时间体位压迫5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神经损伤部位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前先给予所有患者常规的神经修复,即先使用8-0无创尼龙针线通过常规的神经外模束膜联合缝合法将其神经断端连接,然后用石膏将患者的肢体固定6周。缝合手术之后,治疗组中患者给予NGF18 μg,给药途径为肌内注射,每次2 mL,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维生素B12,给药途径也是肌内注射,每次500 μg,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

1.3 主要观察指标:①神经电生理功能,观察治疗前后行感诱发电位、肌肉动作电位,并检测神经传导速度。②感觉、运动功能评定结果(具体见下文)。③伤口愈合情况。④临床治疗给药之后患者是否不良反应,如过敏、疼痛、皮疹或胃肠道不适等[2-3]。

1.4 疗效判断标准:结合BMRC感觉、运功功能标准[3],对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①感觉功能评定标准:完全没有感觉为S0级,;存在深痛觉为S1级;有部分触觉和痛觉为S2级;存在有触觉和痛觉,但是感觉过敏为S2+;有完全的触觉和痛觉为S3级;有完全的触觉和痛觉,而且能辨别两点,但辨别距离较大(7~11 mm)为S3+;感觉完全正常,且能辨别6 mm以内两点,存在有实体感觉为S4级。②运动功能评定标准:肌肉没有收缩现象界定为M0级;肌肉收缩不明显界定为M1级;关节出现动作反射,关节在无地心力对抗的情况下能够主动的向一定方向活动完全,界定为M2级;M3级:关节在无阻力的情况下可以自由活动,达到完全动度;M4级:关节在有一定阻力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完全动度,但是肌力还没有完全恢复;M5级:关节恢复完全正常,即使存在阻力也能完全动度。结合以上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指标将疗效分为四个等级,即优良可差。①优级:感觉和运动功能在S3+M4以上,功能基本正常或正常,没有出现畸形。②良级:S3M3,大部分运动和感觉功能正常,且患者未出现畸形或有轻度畸形。③可级:S2M2患者保存有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有保护性感觉,关节活动度减少明显,出现有中度畸形。④差级:S1M1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且出现有明显的畸形,关节僵硬。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对比,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测,若P<0.05,表示二者之间存在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感觉和运动功能比较:根据BMRC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组中优者有12例,良者有16例,可者有4例,差者有2例,优良率为82.4%。对照组中患者优者有7例,良者有10例,可者有3例,差者有14例,优良率为50.0%。两组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神经电生理比较:治疗组患者感觉电位的潜伏期时间为(6.5±1.2)ms,波幅为(9.2±2.2)mV,运动电位的潜伏期为(6.2 ±1.1)ms,波幅为(9.8±2.0)mV;对照组中感觉电位的潜伏期时间为(11.8±2.2)ms,波幅为(5.7±1.7)mV,运动电位的潜伏期为(11.2±1.9)ms,波幅为(5.9±1.8)mV。治疗组中感觉和运动电位的潜伏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两项数据比较均存在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3 结 论

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躯体运动、感觉和交感神经障碍,常会给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神经组织结构复杂,成分繁多。周围神经损伤后,能够刺激分泌神经生长因子,又可以刺激到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和修复,其可以控制和促进交感神经元的存活和分化,决定轴突的生长方向和营养[3],成为神经损伤和功能修复的重要因素。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在对其病变确诊之后,涉及到了神经损伤的再生和修复,也涉及到损伤时机体合并伤和功能的恢复和重建等诸多问题,因此也造成临床治疗的难度[2]。神经生长因子是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也是其维持神经和机体正常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必要因素,NGF的发现提高了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NGF对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中的机制为:在神经受损之后,NGF科与许旺细胞表面p57受体结合,聚集此处并贮存,待近端神经再生轴突生长锥接触许旺细胞表面之后,NGF自p57脱落并结合轴突膜上TrkA受体,被吞饮进轴突中,自逆行轴浆运输至细胞体,调控靶细胞基因表达进而发挥作用,对神经元的存活加以维持,并促进神经元再生。另外,NGF可和周围神经损伤后增殖、分裂的许旺细胞表面的NGF受体结合,促进内源性NGF生成,从而促进轴突再生[4-6]。

本组研究表明,临床中神经生长因子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减轻患者症状,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和修复,促进电生理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李明明,李林林,季晓燕.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24-26.

[2] 张新波,梁喜凤,张梦云,等.纤维蛋白胶黏合法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7): 1025-1027.

[3] 陈庆真,施明祥,刘盛飞,等.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修复周围神经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33):5356-5360.

[4] 徐军,孟繁巍,崔新涛,等.神经生长因子植入导管桥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9(6):541-542.

[5] 罗妮,郑卫红.神经生长因子致痛机制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 2014,35(18):1784-1786.

[6] 张梦云,梁喜凤,张新波.纤维蛋白胶黏合法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5(1): 88-89.

R745

B

1671-8194(2016)36-0152-02

猜你喜欢
生长因子电位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电位滴定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神经”病友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简析线性电路电位与电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