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不同应用方案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

2016-01-29 03:49李丽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6期
关键词:甘露醇血肿脑出血

李丽娜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中心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

甘露醇不同应用方案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

李丽娜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中心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

目的评价甘露醇不同应用方案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59)和治疗组(n=59),参照组予以传统甘露醇方案治疗,治疗组予以125 mL甘露醇方案治疗,对比2组不同时间段血肿体积改变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同参照组总有效率进行统计比较,参照组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治疗1周、2周后的血肿体积明显小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采用125 mL甘露醇应用方案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血肿体积,是值得临床使用和积极推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脑出血;甘露醇;不同应用方案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由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患者数量逐年增多。脑出血血肿的占位效应是导致颅内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出血灶周边出现的脑水肿会进一步升高颅内压,进而形成脑疝,这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针对出血量大、同时形成脑疝的脑出血患者,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术后予以常规全量甘露醇治疗。但是,对中等量脑出血患者而言,保守治疗后如何应用甘露醇尚存在一定的争议,部分医院甚至滥用甘露醇,而大剂量应用甘露醇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确诊,临床症状、体征符合脑出血标准;②发病时间≤6 h;③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语言及认知功能障碍;②严重肝肾、心肺重要脏器疾病,脑肿瘤、脑动脉畸形或凝血功能障碍;③出血性脑梗死或混合性脑卒中,不适宜使用甘露醇;④中途退出或治疗依从性不佳。其中男患者63例,女患者55例,患者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62.4±2.6)岁,出血量10~60 mL,平均(30.6±6.8)mL;其中脑叶出血36例,小脑出血25例,基底节出血57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59)和治疗组(n=59)。将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组间差异比较均衡,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2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包括纠正电解质、酸解失衡,对血压、血糖进行有效调控;清除自由基和抑酸、改善脑循环等。参照组予以传统甘露醇方案治疗,具体方法与剂量:250 mL浓度为20%的甘露醇行静脉滴注,0.5 h内滴注完成,连续治疗2周。治疗组予以125 mL甘露醇方案治疗,即125 mL浓度为20%的甘露醇行静脉滴注,0.5 h内滴注完成,间隔6~8 h再次滴注,连续治疗2周。

1.3 相关指标评定: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血肿体积改变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同时评定治疗效果。痊愈:4周后,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颅内压完全恢复至正常标准;显效:4周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颅内压下降>90%;有效:4周后,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颅内压下降在50%~9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在治疗后无任何改善,病情持续加重,甚至死亡。痊愈、显效、有效三者百分比之和为治疗总有效率[2]。

1.4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21.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包分析所有数据,使用()表示血肿体积改变情况,给予t检验,使用百分率(%)表示治疗总有效率,给予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组59例患者痊愈24例(40.7%),显效20例(33.9%),有效12例(20.3%),无效3例(5.1%),参照组59例患者痊愈20例(33.9%),显效17例(28.8%),有效10例(16.9%),无效12例(20.3%),治疗组与参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9%(56/59)、79.7%(47/59),经统计比较,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比较2组不同时间段血肿体积:治疗前,治疗组血肿体积为(16.01 ±3.01)cm3,治疗1周后为(18.36±2.01)cm3,治疗2周后为(10.07± 3.09)cm3;治疗前,参照组血肿体积为(16.51±2.01)cm3,治疗1周后为(15.31±1.47)cm3,治疗2周后为(13.65±2.19)cm3;2组治疗前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1周、2周的血肿体积则显著小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出血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病,其预后效果不佳,致残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临床重视度非常高。一般情况下,颅内压持续升高是导致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疗脑出血,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所在就是如何尽快降低颅内压[3]。

高渗性脱水药物是临床治疗脑出血的首选,具有较高的应用频率。甘露醇是一种山梨醇同分异构体,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管内渗透压,加快脑间质水分子和脑实质细胞向血管内的回流速度,促使微循环得以改善,进一步缓解脑组织、脑细胞水肿情况。根据大量的临床实践结果可知,甘露醇对脑出血的治疗效果确切,但传统剂量会导致肾功能下降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基于此,对甘露醇合理有效、安全可靠的应用方案进行积极探索十分有必要。

125 mL的小剂量甘露醇相比于传统剂量的治疗方案,优势更为明显,其在促进血肿吸收方面的治疗效果比传统方案更为理想。同时,125 mL甘露醇还能减少对患者肾脏造成的损伤,安全性更高。故小剂量甘露醇的治疗方案在临床脑出血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为:①甘露醇可在短时间内使血浆渗透压得到提高,同时促进组织液水分不断的转移至血浆,且经肾脏排出体外的方法可显著提高脱水效果;②甘露醇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脑脊液的分泌量,还能提高再吸收率,从而对颅内压进行调控。相关研究发现[4],甘露醇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以此缓解脑组织损伤情况。相比于甘油糖果、七叶皂苷等临床常用药,其在急性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非常普及。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疗1周、2周后的血肿体积改变情况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这与李艳在有关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5]。由此充分证明脑出血采用125 mL甘露醇应用方案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血肿体积,是值得临床使用和积极推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1] 郝晓云,吴松笛.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85例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2):239-240.

[2] 曹利,戴艳萍,靳美,等.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6):802-803.

[3] 康燕,方秀杰.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疗效分析[J].淮海医药,2014,32(5):444-446.

[4] 郭华.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2):160-162.

[5] 李艳.不同剂量甘露醇对脑出血预后及肾损害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5):111-112.

R743.3

B

1671-8194(2016)36-0143-02

猜你喜欢
甘露醇血肿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