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冠状动脉CTA后处理在心肌桥的诊断学应用效果分析

2016-01-29 03:49李维刚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6期
关键词:诊断学后处理影像学

李维刚

(本溪市金山医院放射科,辽宁 本溪 117000)

心脏冠状动脉CTA后处理在心肌桥的诊断学应用效果分析

李维刚

(本溪市金山医院放射科,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探讨心脏冠状动脉CTA后处理在心肌桥的诊断学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实施冠状动脉CTA检查的9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都使用GE Optima CT660 64排128层CT机完成检查,由2名资深放射科医师完成冠状动脉血管分析,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95例患者全部通过冠状动脉CTA检查显示49例患者被检查出心肌桥,是全部患者的51.58%;被检查出8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患者,是心肌桥患者的16.33%。结论 心脏冠状动脉CTA后处理在心肌桥的诊断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具有较高特异性,诊断准确性高,对临床心肌桥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冠状动脉;冠心病;CTA;心肌桥;诊断

心肌桥是临床较为多见的一种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指的是冠状动脉或是冠状动脉分支的某个节段走行到心肌纤维内,在这个节段覆盖的冠状动脉心肌束[1]。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常规诊断冠心病的黄金标准[2],由于这些年影像学技术与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临床出现了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CT angiography),对冠心病患者开始应用64排多层螺旋CT予以无创检查,且该方法十分迅速和精准。CTA也开始逐渐应用于冠状动脉心肌桥检查,近些年有相关研究结果表示[3]心肌桥的发生可能和猝死、心肌缺血以及动脉硬化等因素有关。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心脏冠状动脉CTA后处理在心肌桥的诊断学应用效果,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实施冠状动脉CTA检查的9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全部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详细分析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实施冠状动脉CTA检查的9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所选患者均伴随有胸闷、胸痛及活动后胸闷加剧等临床表现,均排除心律异常,严重心、肾、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以及过敏性哮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年龄最小35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53.8±5.5)岁。

1.2 一般方法:全部患者都使用GE Optima CT660 64排128层CT机完成检查,对患者的心脏冠状动脉CT数据集予以获取。进行检查前患者应禁食4 h,控制患者心率在每分钟65次以下,无用药禁忌情况下必要时给予患者口服25~100 mg美托洛尔,以此降低患者心室率。训练患者呼吸,于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屏气时长大约15 s,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单扇区扫描技术予以扫描,常规先行钙化积分平扫,扫描区域为气管分叉下方1 cm处到心脏左膈面下方2 cm处。将18G套管针埋于肘前静脉,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依次推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50 mgI/mL)60~80 mL及盐水30 mL,推注速度为每秒5 mL。选取左冠状动脉开口层面作为监测区域,在升主动脉确定感兴趣部位,通过运用20 mL对比剂行小剂量峰值测试技术,会产生一条时间和密度曲线,将该曲线的峰值时间计算出来,在计算结果的前提上延长6 s作为扫描延迟时间。设置扫描参数:准直器宽度64×0.625 mm,矩阵为512×512,显示野为180~250 mm,管电压是120 kV,重建间距0.625 mm,重建层厚0.625 mm,均运用管电流自动调节模式完成扫描,以此降低放射剂量。将心动周期R-R间期75%时相的CT原始图像数据传到GE AW4.6后处理工作站,完成CPR、MPR、VR以及MIP等图像重建,必要时辅以R-R间期45%时相数据重建作参考。全部图像由两名资深放射科医师独立完成冠状动脉血管分析,若分析结果不统一时,经共同商讨后得出意见。

2 结 果

95例患者全部通过冠状动脉CTA检查显示,49例患者被检查出心肌桥,是全部患者的51.58%。49例心肌桥患者中,30例(61.22%)患者属于左前降支心肌桥,包括7例左前降支近段心肌桥患者,14例左前降支中段心肌桥患者,9例左前降支远段心肌桥患者;13例(26.53%)患者属于左回旋心肌桥;2例(4.08%)患者属于右冠状动脉中段心肌桥;2例患者(4.08%)属于左冠钝缘支心肌桥;2例(4.08%)患者属于后降支心肌桥。49例心肌桥患者还被检查出8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患者,占心肌桥患者的16.33%。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相对严重的疾病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4]。其中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相对严重的一种,临床通常是借助影像学检查完成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普通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心电图、彩超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5]。由于影像学技术的逐渐进步,临床对冠心病的诊断也开始应用CTA无创造影检查,而心肌桥的检查也开始成为可能。心肌桥主要包括纵深型及表浅型两类,且具有不一样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轻微患者无症状,而临床表现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心律异常等症状[6]。普通影像学检查诊断心肌桥准确率低,而CTA检查相比于常规检查存在明显优势[7]。以往对心肌桥的认知是仅属于正常先天性解剖变异,对于心肌桥的诊断也仅仅是在尸检中实现,在尸检中的心肌桥诊断准确率可高达60%[8]。直至有研究者对影像学上心脏收缩时左前降支的一个节段出现暂时性闭塞予以报道,才开始了活体诊断心肌桥的历程[9]。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95例患者全部通过冠状动脉CTA检查显示49例患者被检查出心肌桥,是全部患者的51.58%;被检查出8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患者,是心肌桥患者的16.33%。结果表明,心脏冠状动脉CTA后处理在心肌桥的诊断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具有较高特异性,诊断准确性高,对临床心肌桥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对心肌桥诊断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心脏冠状动脉CTA后处理辅助技术,有效提高心肌桥的确诊率,减少漏诊,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更好为患者服务。

[1] 郭晓,汤文华.双源CT心脏冠脉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优势及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0):242-243.

[2] 王华,王伯胤.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常规造影之挑战——冠脉CTA[J].放射学实践,2009,24(5):573-575.

[3] 田树平,李春平,宋翔,等.高血压患者前降支心肌桥与桥前段大于50%狭窄的冠心病发病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 (21):1601-1604.

[4] 王子荣.心脏冠脉CTA后处理在心肌桥的诊断学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8(28):4271-4272.

[5] 万芸,刘国清,周懂晶,等.冠状动脉CTA评估心肌桥形态特征、发生位置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 (6):871-875.

[6] 武汉忠,陈进,王强荣,等.47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128层CTA双时相冠状动脉重建结果分析[J].山东医药,2014,22(20):63-64.

[7] 马恩森,王武,马国林,等.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形态学评价及量化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175.

[8] 裘晟,姚果林,杨小军,等.心肌桥-壁冠状动脉256层CT 冠状动脉成像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10(5):744-747.

[9] 金汉葵,张凯,邓宏亮,等.64排128层CT冠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J].罕少疾病杂志,2012,19(4):8-12.

R541.4

B

1671-8194(2016)36-0059-02

猜你喜欢
诊断学后处理影像学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