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廓出口综合征1例临床报道

2016-01-29 20:40:16孙姗姗,王丹,陈丹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1期
关键词:胸廓麻木上肢



胸廓出口综合征1例临床报道

孙姗姗王丹陈丹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患者,男,47岁。反复左上肢麻木5月,于2014年6月入院。患者于2014年初出现左上肢麻木,同时伴有左上肢瘙痒、皮温时高时低。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外周神经炎”,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患者既往史、家族史无明显异常。查体:左上肢轻微肿胀,Adson试验阳性,Wright试验阳性,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检查均正常。左上肢静脉造影提示:左上肢静脉瓣显示欠清晰,左腋静脉通畅,但左上肢取过度外展位时,造影剂通过腋静脉困难,提示胸廓出口综合征。在我科给予针灸、艾灸、中药热敷、理疗及纠正不良姿势等康复治疗,症状有所缓解后,转入上级医院治疗。随访患者已于上级医院行“经腋路第一肋切除术”治疗,术后患者症状消失,无并发症。

讨论

胸廓出口综合征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因解剖结构异常使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神经在胸廓出口狭窄通路上的某一段受刺激和压迫所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肩、臂及手的疼痛、麻木,甚则肌肉萎缩无力、手部青冷发紫、桡动脉搏动减弱等,也是肩臂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本病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症状轻和初发的患者,方法主要有理疗、口服地塞米松等治疗,而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经过1~3个月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的患者,手术原则是解除对血管神经束的压迫,必须截除第1肋骨全长和解除有关压迫因素,使臂丛和锁骨下动脉下移而又不产生畸形并发症。

本病临床表现多样性,诊断相对困难,应严密观察病情,早发现、早治疗,进一步防止肢体缺血加重,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采取一切措施,减轻神经、血管受压。如症状较轻,无神经损伤症状,可试行康复疗法,如症状加重,影响生活与工作,应行手术治疗,最大限度恢复功能。

(收稿日期2015-05-11)

猜你喜欢
胸廓麻木上肢
麻木
中华诗词(2022年6期)2022-12-31 06:42:40
胸廓成形术在重度脊柱侧弯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呼吸肌的运动和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模型制作
双侧胸廓内动脉起点异位一例
解剖学杂志(2021年6期)2021-12-31 03:25:40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42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测控技术(2018年6期)2018-11-25 09:50:08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中国自行车(2018年4期)2018-05-26 09:01:53
浮生一记
鹿鸣(2018年1期)2018-01-30 12:20:08
无题(2)
南方文学(2016年3期)2016-06-12 13:54:34
腹腔镜在儿童胸廓出口处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