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鹅口疮50例回顾性分析

2016-01-29 21:17石晶晶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7期
关键词:制霉菌素

石晶晶

(辽中县人民医院儿科,辽宁 沈阳 110200)



小儿鹅口疮50例回顾性分析

石晶晶

(辽中县人民医院儿科,辽宁 沈阳 110200)

【摘要】目的 总结小儿鹅口疮的发病年龄、常见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经验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小儿鹅口疮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结果 50例鹅口疮患儿中均有口内出现乳白色斑膜的症状,其中18例患儿有不同的程度上呼吸道感染和(或)胃肠道感染,25例患儿为长期应用抗生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时患病,7例患儿除口内有乳白色斑膜外无其他明显临床表现。予以制霉菌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后,50例患儿中显效40例,有效10例,病愈后3~6个月内复发5例,但经再次治疗亦治愈。结论 小儿鹅口疮系白色念珠菌感染后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以婴幼儿多见,在机体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时易发,但经治疗原发病,抗念珠菌感染、增强免疫力等辅助治疗后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鹅口疮;制霉菌素;匹多莫德

鹅口疮(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病,在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见于婴幼儿。白色念珠菌有时也可在正常人的口腔中找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1]。健康人的口腔内虽然存有大量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但菌群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维持相对平衡状态,但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的菌群失调后发病。大多数患儿无全身症状,轻时患儿无临床表现,重时患儿口腔黏膜损伤,流涎、不明原因哭闹,影响进食。为进一步总结其临床特点,指导诊疗,达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患儿发病,现将50例鹅口疮患儿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辽中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鹅口疮患儿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1个月~3岁,其中出生~1个月的6例,2个月~1岁29例,1~3岁15例。在1岁以内的35例患儿中,人工喂养患儿为22例,母乳喂养患儿为13例。

1.2 临床特点:鹅口疮患儿均有口腔黏膜上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性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黏膜上[1]。

1.3 治疗方法:患儿予以常规处理,如注意口腔卫生,用弱碱性溶液

清洗口腔,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在口腔内患处用10万U/mL的制霉菌素液涂抹,每日3~4次,并口服匹多莫德溶液每日1次,每次0.4 g,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继续口服匹多莫德溶液,每次0.4 g,每日1次,连服1个月。

1.4 观察指标:患儿发病年龄,常见的发病原因、诱因,与原发病、抗生素、激素应用的关系,观察疗效。

1.5 疗效判定标准(自拟):①显效:治疗5~7 d口腔内乳白色斑膜全部消失。②有效:治疗5~7 d口腔内乳白色斑膜面积缩小>80%。③无效:治疗7 d口腔内乳白色斑膜面积减少<50%,继续用药5 d,口腔内仍有乳白色斑膜。④复发:治疗后3~6个月口腔内再次出现乳白色斑膜。

2 结 果

2.1 临床表现:50例鹅口疮患儿口腔内均有不同大小范围的乳白色黏膜斑,大多数患儿无全身症状,轻症患儿无临床表现,重症患儿口腔黏膜损伤,流涎、不明原因哭闹,影响进食。其中18例患儿有不同的程度上呼吸道感染和(或)胃肠道感染症状。25例患儿为长期应用抗生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时患病。7例患儿除口内有乳白色斑膜外无其他明显临床表现。

2.2 实验室检查化验血常规:白细胞24例为(4~10)×109/L,22例为(10~20)×109/L,4例为(3~4)×109/L。

2.3 预后与转归:在50例鹅口疮患儿临床治疗中显效40例,有效10例,无效0例。病愈后3~6个月内复发5例,但经再次治疗亦治愈。

3 讨 论

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后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好发于婴幼儿。白念珠菌属于条件致病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皮肤、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处,健康小儿带菌率达5%~30%。当患者存在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放疗、化疗、导管插入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等易患因素时,可出现念珠菌病[2]。也有报道血中锌、铁、维生素缺乏和黏膜sIgA分泌少也和鹅口疮的发病相关[3]。

本组资料显示在50例鹅口疮患儿中,发病年龄在1岁以下的共35例,占总患病率的70%,由此看出婴幼儿多发。18例患儿有呼吸道感染和(或)胃肠道感染的症状,25例患儿为长期应用抗生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时患病,故此病的发病率与机体免疫力低下,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激素引起体内菌群失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患儿病愈后复发的主要因素。1岁以内的35例患儿中,人工喂养患儿为22例,母乳喂养患儿为13例,人工喂养患儿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患儿,可见奶具的消毒在鹅口疮的发病及治疗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对于我院收治的50例鹅口疮患儿在临床治疗期间应食用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进食后需用温水清洁口腔,不能进食者必要时予以静脉输液营养治疗及补充液体。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患儿的衣物应和家属的分开清洗,并于阳光下晾晒。奶具、奶巾煮沸消毒。婴幼儿长牙期间牙床有肿胀感,爱咬手指、玩具容易把细菌、真菌带入口中感染,故婴儿哺乳前应洗净双手及母亲乳头。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对于不必要应用抗生素的予以停药,避免患儿体内菌群失调,提高机体免疫力。

药物治疗上应用弱碱性溶液清洁口腔,制霉菌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并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白色念珠菌的pH值为3~6。而碳酸氢钠为弱碱性药物,用其进行口腔护理和口腔含漱,可改变口腔酸碱度,可消除能分解产酸的残留凝乳或糖类,使口腔变为碱性环境,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4]。制霉菌素具有广谱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作用最强。其作用机制与真菌细胞膜的甾醇结合,损伤膜的完整性,改变膜的通透性,使真菌内的重要物质漏失,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而起抑菌作用[5]。匹多莫德作为多相广谱免疫促进剂,可有效地多环节增强免疫水平低下患儿机体抗感染免疫力[6],匹多莫德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免疫调节剂可刺激非特异性自然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在自然免疫方面,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提高趋化性,激活自然杀伤细胞[7],还可提高T细胞数量,增强T细胞对B细胞的调控,调节CD4/CD8比例,从而增强T细胞对B细胞的调控,促使B细胞充分分化,增强机体抗菌、抗病毒能力[8]。故在常规应用弱碱性溶液清洁口腔、制霉菌素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增强免疫力除可缩短疗程外,对其远期复发亦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鹅口疮为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系白色念珠菌感染后引起,婴幼儿多发,与患儿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应注意奶具的日常消毒,治疗基础疾病,增强患儿免疫力降低远期复发。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儿愈后均良好。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11.

[2] 王卫平,毛萌,李廷玉.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6-227.

[3] 姜静,王松灵.鹅口疮病因学进展[J].北京口腔医学,2007,15(6):352-355.

[4] 张雅丽.碳酸氢钠在新生儿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学,1999,6(2):108.

[5] 史宗道.口腔临床药物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9.

[6] 卢競.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刊,2007,42 (10):7-9.

[7] 管敏昌,蔡玲芳,娄昭君.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儿童反复会显得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8,15(10):32.

[8]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75.

中图分类号:R7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7-0118-02

猜你喜欢
制霉菌素
制霉菌素口腔糊剂的制备及处方优化
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阴道炎40例临床观察
中药内服联合外洗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臭氧灌洗联合药物治疗阴道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低浓度制霉菌素治疗中度鹅口疮患儿的临床效果
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预防肿瘤患者放疗后口腔感染的分析
制霉菌素治疗婴幼儿鹅口疮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甲硝唑联合制霉菌素对滴虫性阴道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硝呋太尔制霉菌素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观察
制霉菌素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效果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