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拿为主配合普通针刺(体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任红梅
(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262700)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又名“冻结肩”“凝结肩”“五十肩”“漏肩风”等。本病症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活动明显受限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常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50岁左右最为常见,女性比男性为多,非体力劳动者较体力劳动者多见。如不施以有效的治疗,会导致肩关节经常疼痛,甚至关节结缔组织粘连,严重的可丧失关节活动功能,推拿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患者中,男54例,女66例;41~50岁30例,51~60岁54例,61~70岁20例,70岁以上16例;处于急性期54例,恢复期66例。
疾病分期:①急性期:起病1个月以内,以疼痛为主,活动时疼痛加剧,难以忍受;患侧上肢无力,不能持物;夜间疼痛加重,常会在半夜痛醒,影响睡眠。②恢复期:起病1个月~1年,此时疼痛逐渐减轻,但肩关节活动度明显减小,活动时仍有疼痛,肩关节外展时呈典型的“扛肩”现象,一部分患者有肌肉萎缩。
治疗方法
1.分期治疗:①急性期:推拿配以普通针刺(体针)和低频电针仪。以轻柔的一指禅推法推拿肩关节周围,不做肩关节被动运动。取患侧肩井、肩三针、曲池及合谷等穴,平补平泻后,加低频电针仪,给予1.5~3 Hz连续波电针治疗,时间约20 min。也可同时应用红外线肩周局部照射治疗。上述方法1次/d,连续2周。②恢复期:以推拿治疗为主,辅以功能锻炼。
3.功能锻炼:①爬墙法: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上肢尽量高举,举到最高处时身体前倾,使部分体重压在上肢上,坚持片刻,上肢缓缓放下,反复数次。②体后拉手:双手向后,由健侧手拉患侧腕部,渐渐向上拉动,反复进行。
以上治疗方法,1次/d,2周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1]观察推拿为主配合普通针刺(体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结果:本组12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经1~2个疗程的治疗,并经半年追踪随访观察,治愈106例(88.3%),好转14例(11.7%),总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
患者,女,56岁,因右肩部疼痛、活动受限2周就诊。无外伤史,常在半夜痛醒,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剧烈,右上肢无力。查体发现患者肩关节周围广泛性压痛,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加剧,肩部有轻微肿胀,右上肢肌力较左上肢差,右手手指发冷。诊断为右肩关节周围炎(急性期)。先以轻柔的一指禅推法推肩关节周围5 min,再针刺患侧肩井、肩三针、曲池、合谷等穴,得气后,加1.5~3 Hz连续波电针治疗20 min,并以红外线(TDP)在肩周局部照射。上述治疗1次/d,2周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已无明显肿胀,然后以上述方法推拿治疗加上功能锻炼,20次治疗后痊愈。
讨论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和关节囊发生的一种无菌性炎症。中医认为人至五旬,气血渐衰,肝肾精亏及筋失所养,致筋脉拘急失用;再加上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客于血脉筋肉。在脉则血凝而不流,脉络拘急而疼痛,寒湿之邪淫溢于筋肉则屈而不伸、萎而不用。其病理基础是无菌性炎症、水肿、渗出、粘连及局部代谢产物的积蓄,导致疼痛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虽然多数患者在3年内自愈,但是积极的治疗能明显地减轻疼痛,缓解关节僵直和缩短病程。经观察推拿、针灸、电针等其他理疗的方法,对缓解肩周炎的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疗效较好。推拿的作用以活血化瘀、解痉止痛、滑利关节为主。针灸的作用是疏通经络、行气止痛、祛风散寒。
对于手法松解肩关节粘连,临床存在两种观点:一方面认为手法松解冻结肩是采用暴力手法,撕裂关节囊,虽暂时松解,但易形成新的创伤而重新造成粘连。另一方面认为手法松解的是粘连,不是撕裂关节囊。事实上肩关节粘连很大程度上包括关节囊粘连,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被动运动时尽可能在机体生理范围内施力得当,医患配合好。关于复发(再粘连)的问题,笔者认为坚持推拿后的功能锻炼,是降低复发率最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2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469.
(收稿日期201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