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健脾法为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体会

2016-01-29 14:57刘书红尹亚东河南省舞阳县人民医院河南舞阳462400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4期
关键词:疏肝理气亚东溃疡性

刘书红 尹亚东(河南省舞阳县人民医院,河南 舞阳 462400)



理气健脾法为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体会

刘书红尹亚东△
(河南省舞阳县人民医院,河南舞阳462400)

【摘要】笔者通过西医学和传统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的梳理,认为UC最基本的病机是肝气郁结、脾胃虚弱。久泄伤阴,阴损及阳,久病入络,则会产生诸多变证。所以治疗上应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基本方法,结合临床辨证调整药物配伍,治疗效果是满意的。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理气健脾辨证

溃疡性结肠炎(UC)[1],简称溃结,1875年首先由Willks和Moxon描述,后由Willks和Boas命名为溃疡性结肠炎,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1 UC的西医认识

西医[1]认为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确切病因虽不明确,但比较倾向于和以下几种因素相关。已证明有些些病毒和细菌在UC的发病以及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作用。有研究者发现某些侵犯肠壁的病原体和大肠上皮细胞存在着交叉抗原,机体感染病原体后,自身循环中的抗体不仅杀灭与肠壁内病原微生物也会损伤自身上皮细胞,所以认为自身免疫介导的肠道组织损伤,是导致UC发病的重要因素。白种人的UC发生率显著高于黑种人,亚洲人的UC发病率最低,表明UC可能与遗传因素也密切相关。同时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与UC有明显的相关性,认为精神因素是UC的致病因子之一[2]。

2 UC的中医学认识

从UC的最主要症状表现看,腹泻反复迁延,常混脓血、里急后重、腹胀腹痛、纳差嗳气。《内经·素问》曰“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嗔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少阴之胜,腹满痛,溏泄,传为赤沃”。同时指出,感受外邪和饮食不节是“肠澼”“赤沃”致病的重要因素。《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认为久痢多因脾胃亏损,中气下陷所致。《圣济总录》泄痢门亦曰:久痢不瘥,则谷气日耗,肠胃损伤。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天行毒气,夹热腹痛下痢”之说。《丹溪心法》则进一步发挥,认为痢疾有传染性,“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上下相染相似”,以“湿热为本”,总结了“通因通用”的治痢大法则。《罗氏会约医镜·杂证》“泄泻急而趋下,不能少停,此脾气虚而下坠也。《寿世保元·泄泻》云“大抵久泻,多由泛用消食利水之剂,损其真阴,元气不能自持,遂成久泻”。《张氏医通·大小府门》云“久泻,谷道不合,或脱肛,乃元气下陷,大肠不行收令而然”。以上即是中医学对于久泄、久痢的基本认识。

3 疏肝健脾法为主治疗UC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把UC分为湿热内蕴、脾胃虚弱、脾肾阳虚、阴血亏虚、气滞血瘀5种证型,可以说既符合传统中医对UC的认识,而且全面简练。但临床实践上常见以一主证兼具其他一证、二证甚至三证者,证型排列组合下来仍非常繁复,掌握实在不易。从郁论治疑难杂病是笔者百数十年家学渊源,2015年底已获批漯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项目,所以笔者想探索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法为主结合辨证论治、药物随证变化的相对比较简单的中医证治方法。也就是以肝脾功能的调理为中心,结合辨证论治灵活调整药物配伍,治疗UC。

中医常脾胃并称,概因脏象学说“脾与胃相表里”,脾为太阴湿土,主运化、主升清。胃为阳明燥土,主受纳,主腐熟。所以《景岳全书·饮食门》说“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化生精气”。叶天士也认为“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得出“(脾为)太阴湿土,得阳始运,(胃为)阳明燥土,得阴自安”的证治大法。从另外的角度说,所谓“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脾主升清”“主运化”,“胃主受纳”主,而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变化”为大肠主要功能。大肠在“化”的功能方面,与脾气之升、脾之“升清”功能,密不可分。而大肠的“变”“化”“出”的功能,也与胃气之降、胃的受纳功能一以贯之。而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无疑以肝升胆降与脾升胃降影响最为直接、关系最为密切。且肝主疏泄,主一身气机。所以肝主导的升降出入,无疑会对周身气机产生影响,当然包括大肠功能以及病变,影响都会是巨大的。而且从UC症状来看,饱胀、嗳气、纳差,理解成木旺乘土、肝胃不和应该是不牵强的。肝直接影响脾胃的气机变化。大肠“泌清”有赖于脾脏“升清”;大肠“别浊”又有赖于胃气之降,所以从脏腑功能的关系上,肝之与肠,亦是密不可分的。肝之气机变化,对大肠是会直接影响的,这也是“痛泄”的基本义理。《景岳全书》有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脾胃虚弱则易为水湿之患,如又兼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则更容易阻滞气机,升降出入异常,肝气横逆而脾胃运化失司,则湿浊更甚。气机郁滞日久而能化热,热甚则成毒。湿浊流注肠道,而可致泄泻,加之热毒蕴结肠道,既可致气机郁滞而腹痛,亦可致肠道肉腐成脓而下痢赤白。久之则UC患成。所以笔者认为,肝气郁结、脾胃虚弱是UC的基本病机。

现代医学逐渐对各种刺激,包括情绪,引起的消化道的病理性变化,认识逐渐深刻,也可以说“应激”与消化道溃疡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手术后的应激性溃疡,比较常见。精神心理方面的应激,可以导致交感-肾上腺髓质强烈兴奋,进而导致胃和肠道的血管明显收缩,血流量显著减少,引起胃肠黏膜的缺血性改变而致糜烂或溃疡甚至出血。胃肠运动规律的改变也会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一系列相关症状[3]。这类症状也可印证中医肝气郁结、木旺乘土的表现。

笔者认为,UC最基本的病机乃是肝气郁结、脾胃虚弱。久泄伤阴,阴损及阳,久病入络,则会产生诸多变证。所以治疗上应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基本方法,结合临床症状辨证,灵活调整药物配伍治疗,既能切合UC最基本的中医病机,辨证指导下的药物配伍灵活变化,亦不失中医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的个体化、差异化证治精髓。验之于临床,疗效是满意的。

4 证治方药

治疗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大法,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随症加减变化药物配伍构成,使用中药治疗期间停服西药。

4.1自拟基础方方药组成:柴胡12 g,香附12 g,枳实10 g,青皮10 g,厚朴10 g,槟榔10 g,砂仁12 g,白豆蔻12 g,党参25 g,茯苓30 g。出血明显加金银花30 g;口苦口臭,苔黄腻脉滑数加黄连10 g,白头翁20 g,苍术12 g;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弱加焦白术12 g,砂仁、白豆蔻各15 g;久泻清稀、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加制附子10 g,肉桂4 g;胀闷嗳气,舌淡苔白脉弦细加瓜蒌15 g,炒莱菔子25 g;低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以黄柏易黄连,加生地黄12 g,当归12 g;腹痛拒按,舌暗瘀点脉弦涩加丹参30 g,川芎20 g,延胡索15 g;出血明显加金银花30 g,少腹坠痛加小茴5 g。余可随证加减。头煎加水900 mL,煎煮30 min,取汁400 mL;二煎加水700 mL,煎煮30 min,取汁300 mL左右。两煎相混,分早、晚2次服。

4.2方药解析在拙文《浅析从气郁论治心悸》[4]中,以肝气郁结立论、从理气解郁治疗心悸,即就是柴胡、香附,枳实、青皮等对药并用。且在包括《术后腹胀的中医药治疗》[5]等从郁论治肠胃病系列文章中,尤其文献[6-9]中,都有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治疗及辨证加减药物配伍方面的详细论述。与此系列论文一脉相承的治疗思路运用于治疗UC,亦取得满意疗效。柴胡“去肠胃中结气”(《神农百草经》),香附“解六郁、消饮食积聚”(《本草纲目》),枳实“消胀满逆气”(《名医别录》),青皮“疏肝胆、泻肺气”(《本草纲目》)。在UC的治疗中,又使用对药厚朴、槟榔和砂仁、白豆蔻以及党参、茯苓。其中厚朴“下气、厚肠胃”(《名医别录》)合槟榔“行气、消滞”(《本草新编》),砂仁“醒脾、理元气、通滞气”(《本草纲目》)“合白豆蔻”。又用党参“补脾养胃,腱运中气”(《本草正义》),“合茯苓”。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功。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出血明显的UC患者,大量使用金银花,是比较特殊的用法。笔者曾撰文认为,金银花也是中药止血药物的一种,可以作为止血药物应用。能止一切热性出血,寒热偏性不明显之非虚寒性出血亦可使用[10]。所以使用在有热性表现的UC治疗中尤为适宜。

5 典型病例

于某,女性,67岁,河南省舞钢市安寨乡古朵李村人。UC迁延近5年不愈,经舞钢市、郑州市多家医院诊治,主要以口服美沙拉嗪治疗,脓血便有明显缓解,但反复加重迁延。2015年6月17日来诊。患者形体明显瘦削,精神萎靡,脘腹胀闷,纳食呆滞,大便每日4次以上,频繁时甚至7~8次,带少量黏液,明显夹杂污血及完谷,后重明显。脉细弱舌红苔略腻。电子结肠镜检查:全结肠见散在0.2 cm以下小溃疡面,附着黄白苔。遂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治疗大法,处方:柴胡12 g,香附12 g,枳实10 g,青皮10 g,厚朴10 g,槟榔10 g,砂仁12 g,白豆蔻12 g,党参25 g,茯苓30 g,金银花30 g,黄连8 g,肉桂3 g,小茴香4 g,甘草3 g;5剂水煎服。二诊,患者自述便血基本已无,后重以及脘腹胀闷有所缓解,纳食似有好转但不明显,大便次数未明显减少。原方减小茴香,减金银花为15 g,7剂水煎服。三诊,大便便质好转,每日2~3次。脘腹胀闷及后重表现轻微,纳食明显好转。减黄连为5 g,7剂水煎服。自此而后,基本守上方而根据症状变化药物配伍略有调整,服药至2个月,诸证基本消失,大便一日两行但成形。嘱其再服药3个月复查。9月21日电子结肠镜:见黏膜瘢痕形成,未见溃疡及糜烂。停服中药。随访3月,患者未见异常

6 结语

中医的临床疗效,应该说与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的个体化论治密不可分。但正所谓长短相依、利弊相连,亦是因为中医的辨治过于灵活,使中医的传承学习较为不易,客观上阻碍了,至少是迟滞了中医的传承发展。所以我们一直都在探索一方统证、辨证论治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希望在不失中医特色精髓的前提下,相对更容易学习掌握。此篇和以前诸篇类似的文章一样,都是这种方法的尝试探索。希望有兴趣的老师和朋友,就此指教,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10-415.

[2]朱磊,赵钢.精神心理因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9):868-870.

[3]金惠铭.病理生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2.

[4]尹亚东,刘书红.浅析从气郁论治心悸[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5):757-758,160.

[5]黄超平,尹亚东,刘书红.术后腹胀的中医药治疗[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5):870-871.

[6]张瑞萍,尹亚东.中医药治疗胃窦炎89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3,28(6):1146-1147.

[7]尹亚东.自拟胃舒Ⅲ号方治疗消化性溃疡37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06,21(3):27-28.

[8]尹亚东.自拟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1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9):1778-1779.

[9]张良,尹亚东.自拟方治疗慢性胃炎63例[J].光明中医,2013,28(8):1616-1617.

[10]刘书红,尹亚东.金银花止血作用辨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665-666.

·综述·

·实验报告·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45X(2016)04-0653-03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16.04.028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9481520@163.com)

收稿日期(2015-12-08)

猜你喜欢
疏肝理气亚东溃疡性
汪孟邹与亚东图书馆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GLOBAL NONEXISTENCE FOR A VISCOELASTIC WAVE EQUATION WITH ACOUSTIC BOUNDARY CONDITIONS∗
手术联合中药治疗乳腺结节41例临床观察
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点击反证法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疏肝理气法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研究运用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黄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