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阳
预防接种工作中常见问题与解答
刘丹阳
【摘要】文章介绍预防接种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解答
【关键词】预防接种;常见问题;解答
在我国,每个孩子从出生起就要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作为迄今为止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疫苗在保护孩子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预防接种工作中仍然会遇到很多问题。希望下面的事例能减少今后工作中的疑问。
我们要严格掌握疫苗补种原则。①未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补种。②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③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3月龄~6岁儿童使用百白破疫苗;7~11岁儿童使用白破联合疫苗;>12岁儿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用白破联合疫苗。④未完成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4岁儿童未达到3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次。>4岁儿童未达到4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4剂次。⑤未完成麻疹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未达到2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2剂次。⑥未接种卡介苗的<3月龄儿童可直接补种,3月龄~3岁儿童对PPD试验阴性者补种,≥4岁儿童不予补种。
我们要向家长详细讲解预防接种证的用途。①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可以使医生掌握儿童的接种信息,按免疫程序预约或通知接种,以确保儿童得到及时的接种服务。②接种证上刊登了许多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或接种注意事项等信息,便于儿童家长了解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及时携带儿童去接种疫苗。③国家规定,在儿童入托、入学时需要查验儿童接种证,可以作为入托、入学的预防接种凭证。④办理出国手续时,许多国家规定必须提供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明。⑤儿童长期在外地居住时,可凭预防接种证在临时居住地的接种单位为儿童及时接种疫苗。
红肿是炎症的表现,也是预防接种时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机体对各种具有损伤刺激的应答性反应。接种疫苗时,多采用注射方法,其本身就能刺激人体造成轻微的损伤而引起炎症;同时,疫苗本身是一种异物,且具有一定的毒性,疫苗的酸碱度、渗透压,以及所含的其他成分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另外,接种活疫苗实质上是引发一次轻度的人工感染,除能引起与该微生物毒力相似的轻度感染过程外,也可伴有炎症反应。
发热是接种疫苗后最常见的反应。主要原因是由于热原引起的。热原是细菌裂解释放出来的,故称内毒素。它可以直接作用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发热。除热原外疫苗作为一种异性蛋白及其接种后的炎症反应,也会引起发热。发热的本质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防御反应。一定限度的发热,由于代谢增强,白细胞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包括吞噬作用、抗体形成和肝脏的解毒功能都相应增强,从而有助于消除病原,对人体有利。但发热持续过久或过高,则引起各个系统的功能障碍,要引起重视。
接种疫苗后并不是马上产生免疫力,机体免疫应答要有一个过程,这段时间在医学上称为诱导期。诱导期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接种疫苗的种类、次数、途径以及身体的健康状况等。一般来说,初次接种的诱导期较长,约1~2周左右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再次接种的诱导期较短,大约1周左右就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因此,在预防某些有明显季节性的传染病时,最好在该病的流行季节前1个月完成预防接种,以有效地防止发病。
接种疫苗预防针对疾病的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但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是100%的,个别受种者由于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症状要轻很多。此外,如果接种疫苗时恰好已处在该疫苗针对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疫苗还未产生保护作用,所以接种后也会发病。
作者单位:110032 沈阳,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185(2016)05-0013-0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5.009
收稿日期:(2016-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