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 娜 王冬梅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300052
【摘要】 目的 讨论品管圈在降低留置尿管漏尿率方面的作用。方法 2013年1月至12月,用品管圈的方法以“降低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 留置尿管患者的漏尿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23.2%降低至实施后的5.7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留置尿管患者的漏尿率,同时创造圈员团结合作及学习的氛围,提高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品管圈 留置尿管 漏尿
运用品管圈降低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率
颜娜王冬梅※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300052
【摘要】目的讨论品管圈在降低留置尿管漏尿率方面的作用。方法2013年1月至12月,用品管圈的方法以“降低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留置尿管患者的漏尿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23.2%降低至实施后的5.7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留置尿管患者的漏尿率,同时创造圈员团结合作及学习的氛围,提高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留置尿管漏尿
通讯作者※为
doi:10.3969/j.issn.1672-4860.2015.06.063
收稿日期:2015-11-25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是指同一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品管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活动的小组[1]。尿管因其操作方便,管壁柔软,刺激性小,患者留置后行动方便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部分患者留置尿管后出现漏尿的问题,漏尿是留置尿管后安静状态下,膀胱充盈未夹尿管或夹住尿管后尿液自然沿尿道口渗出,出现“尿裤”或“尿床”现象,尿液刺激患者皮肤,影响患者舒适,增加护理工作量。2013年1~12月我科将品管圈质量改进工作试用于降低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率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品管圈的设立与运用
1.1成立品管圈小组我科于2013年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的方法解决科室现存的护理问题,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品管圈成员都是自愿参加,设圈长1名,辅导员1名,圈员共7名。经过召开圈会,征集圈名、圈徽设计方案5例,经投票最终将圈名定为“丁香圈”,并设有圈徽。圈长和辅导员主要负责方案策划、培训工作及后期数据统计,其他5个圈员分别负责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及数据采集。
1.2主题选定小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法,提出科室现存的4个护理问题,通过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全能力4个维度进行主题评价,最终选定“降低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率”作为活动的主题。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的发生率(%)=留置尿管漏尿患者例数/留置尿管患者总例数×100%。
1.3拟定活动计划品管圈活动时间共12个月。从2013年1~4月:成立小组、选定主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5~10月:要因确认、制定对策、实施对策并探讨;11~12月:效果确认、对策标准化、资料整理。每周活动1次,每月召开圈会1次。
1.4现状调查2013年1~12月调查138例留置尿管患者漏尿情况显示:32例患者出现漏尿,占23.2%。对于造成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的原因是多样的,根据80/20原理,取其主要原因展开分析,确定本次活动改善重点是尿管型号选择不当、置入深度不当、气囊注水量不当、尿管固定不当、尿管堵塞。
1.5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23.2%-(23.2%×0.7×0.4)=16.7%
1.6原因分析圈员对主题进行解析,从患者、护士、用物等因素方面,运用头脑风暴、鱼骨图分析法,得出留置尿管期间漏尿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要因分析分别是:尿管型号选择不当、置入深度不当、气囊注水量不当、尿管固定不当、尿管堵塞。
2.对策
2.1对策拟定品管圈小组成员对要因再次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7名圈员及每一项对策依据可行性、经济性及圈能力等项目进行对策选定,评价方式:优为5分,尚可3分,差为1分。选出前5个可实施对策。
2.2具体对策方法
2.2.1选择合适的尿管型号:导尿前先评估患者的年龄是否存在尿道狭窄,选择合适型号的尿管。对年龄较大、尿道口松驰的患者,选择口径较大的导尿管。一般选用F20~22号的导尿管较好,可减少尿液渗漏。对长期留置尿管患者可序贯选用导尿管减少漏尿,从导尿即开始选择适用的最小号导尿管,每次更换时依次加大型号[2]。
2.2.2规范操作: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掌握尿道的生理解剖特点,统一规范操作流程并进行考核。正确的手法为插管时见尿后再进6~7cm,水囊充盈后后将尿管轻轻外拉至尿液不外溢为止。
2.2.3水囊的正确使用:如水囊内注水量过少,当膀胱有一定尿液而未及时放尿时,水囊因浮力作用极易漂离尿道内口,如果注水少于15ml,水囊只膨胀了一侧,这是造成漏尿的因素。当水囊注水增加至15ml以上时,使气囊充盈成圆形,水囊完全位于尿管中心,使水囊能均匀覆盖膀胱颈处,与尿道口嵌合好,且受力均匀,水囊对膀胱颈有一定的压迫作用,可有效避免漏尿发生及尿管脱出[3]。水囊内尽量不注入空气,避免尿管自行脱落造成麻烦,给患者增加痛苦。遇有水囊内液体吸不出拔管困难时,稳定自己的情绪,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拔出尿管,即向水囊内注水至水囊破裂,或从尿道外口处剪断导尿管,囊内液体自行排出。
2.2.4妥善固定导尿管:翻身时避免尿管受压或扭曲,防止过度牵拉造成尿道撕裂伤导致尿管脱出。对于尿道损伤、尿道狭窄患者妥善固定尿管更为重要,可用布胶布将尿管的尾端固定于大腿内侧,使尿管成“Ω”形固定在大腿根部,这样固定可减少尿道张力,防止尿管的脱落。
2.2.5选择适当的时间更换导尿管:尿液pH>6.8的患者属于高危堵塞类的患者,每2周更换1次尿管;pH<6.7的患者属于非堵塞类的患者,每4周更换1次尿管,可降低堵管[4]。长期留置尿管者遵医嘱口服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预防钙盐沉积。对尿路出血的患者,留置三腔导尿管,给予冲洗止血。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定期留取尿培养;如出现尿路感染者控制感染,若无法解决更换较粗的尿管,如病情允许多饮水,保证尿量达1500ml/d以上,尿液澄清。避免反复分离导尿管与集尿袋接头,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性,减少细菌感染。
3.结果
整改后留置尿管患者的漏尿率为5.71%,达到预定目标,与改进措施实施前漏尿率2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整改前后漏尿率情况
4.讨论
4.1“护理品管圈”活动开展后,圈员认真执行留置尿管的标准流程,操作规范统一,对操作中发现的问题实施PDCA循环管理,杜绝问题再度发生,收到良好的效果,漏尿明显减少,漏尿率由原来的23.2%降低至5.71%。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5.71%-23.2%)/(16.7%-23.2%)×100%=269.1%,达到了减少漏尿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实现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预定目标。
4.2品管圈活动激发了每个护士的创造性思维,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工作责任心与职业成就感增强,学会运用有序、标准、科学的方法在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提高了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护士的科研意识和个人综合能力,实现护患双赢。
参考文献
1蔡学联,郑芝芬,唐晓英,等.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2):59-61.
2李向华,翟谢民,岳丽.序贯式尿管选择对长期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202-204.
3艾琳,尹义平,付荣萍,等.机械通气患者导尿管气囊内注水量与漏尿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5):136-138.
4潘菊银.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导尿管最佳更换时间的循证护理评价[J].中国药业,2011,20(3):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