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参与,提升思想品德课的育人水平

2016-01-28 02:50赵炎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内容

赵炎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的迅速成长和心理特征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课程就有其凸显的作用,它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上,能够进行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成为学生自己想要发展的人才;成为家长期盼的人才;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要想让学生成为我们理想的优秀人才,教师就要树立新型的教师观,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全新教育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一、注重学生参与——“去读”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非常生动有趣,并且图文并茂,学生非常愿意阅读,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又比较密切,学生对教材内容既熟悉、又爱读,有时学生会像看故事或小说一样,去认真地、有滋有味地阅读教材,特别对实例、观点等,有时会自发地进行讨论或辩论,有时会争得面红耳赤。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就要放开手脚,建立一个学生高效参与的开放的课堂。给予学生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教材,去实践而不是等教师告诉,去亲自感知而不是等他人讲解。学生第一时间感知教学内容,思想就会有触动、有惊喜、有惊讶、有震撼。教师不要不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要独占课堂,不要一讲到底,要对学生有信心,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地让学生去读书,学讲结合地学习的实效性会远远高于教师的讲解。教师只有在学生弄不懂、学不会的重难点上给予点拨、启发,和学生讨论交流,这也是教师主导地位的充分体现。学生阅读教学内容,不是放羊式地让学生随便地、漫无目的地去读,让学生去读要注意两点:一是针对教学内容列出阅读提要,读哪些内容;先阅读哪些内容,后阅读什么内容;哪些内容重点去读、去精读,哪些内容略读。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通过学生的阅读完成哪些问题,这样学生就不至于乱读、瞎读。

二、注重学生的问题——“去思”

学生学习教学内容,不可能没有问题,但教师很少让学生提出问题,一怕耽误教学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二是怕学生提出的问题过浅或过难抑或荒唐而影响正常的教学,因此,一般不让学生提问题,总是学习完一个标题或一段内容,就会习惯地问:“有没有问题了?”学生就会习惯地回答:“没有了。”这就是中国式教育,把问题教没了。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恰恰说明学生去思考了,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恰恰反映了他的思想动态,这正是思想品德课程发挥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的有利契机。教师要做到:一是不嘲笑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多么肤浅,哪怕有些荒唐,教师和其他学生都要尊重,都要认真对待。这样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着其他谆谆教导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思想产生偏差的根源,治病治根就是这个道理。二是营造宽松的、安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题,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说出我会怎么去做。这样教师才能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指导。如,《责任与角色同在》中“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学生就提出了我们除了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外,还要对自然界负责,并且还说出了怎么去做;也有的学生就提出了父母对我们负责是应该的,现在我们不用回报,他们也不图我们的回报,也列举了亲戚不养老人的例子。这就是进行教育的最佳契机,通过教师的正面引导和学生的讨论交流,就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念。

三、注重学生的表现——“去行”

学生有了正确的思想品德,这只是第一步,最终的目的是将这种正确的思想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符合家长的要求。一是课堂学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具体的做法,学生虽然没有行动,但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讲出自己的做法,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对这种做法进行评价,就能制止学生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二是教师评价时要加入对学生行为评价的实例,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在学校或家里或社会活动中的点滴表现,随着课堂教学的内容,加以实例引入,让学生去讨论并进行评价。通过学生行为的讨论与评价,或学习或纠正或摒弃或杜绝。三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布置一定的课后有关学生行为的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课堂学习内容。这部分作业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用家庭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完成,如:

1.尊敬父母,听从父母长辈的话,不跟家长翻脸、顶嘴( )

A.完全能做到

B.基本能做到

C.不听话,经常翻脸、顶嘴

2.能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谈话时注意认真倾听( )

A.经常 B.有时 C.偶尔 D.从不

通过这样的调查就能及时了解学生是否学与行一致,更加有利于教师的指导和对偏差行为的纠正。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就是通过对学生思想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正确的指导,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他们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需要,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地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行”,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加以帮助,使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不良思想和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开放的课堂;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行为的评价恰是很好的教学形式,它极大地提升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效性,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实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目的。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主要内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