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梅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的方法之一。可以这么说,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契诃夫在短篇小说《变色龙》中通过穿而又脱和脱而又穿“军大衣”这一细节,生动而又形象地揭示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丑态。
我们在看鲁迅的名作《孔乙己》时,许多人可能会注意到孔乙己身上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这一细节在小说中也确实起到了表现孔乙己特殊的身份地位及自命清高而又懒惰的性格的作用。但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孔乙己的“手”上,你会发现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会深刻得多,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更好地帮助你开启和大师对话的心灵之旅。
下面我們就一起来看一下鲁迅先生是如何写孔乙己的“手”的。“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这“排”字就是一个写手的动作的细节。孔乙己的这个“排”字,既可表明自己是个规矩人,对酒钱一文不少,又可以对嘲笑他的人做一个有力回击,使自己对别人的嘲笑表现得若无其事。在那种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冷漠社会环境中,孔乙己也只能用“排”来自我炫耀,自我麻醉,找回一点做人的尊严。—有了几个钱,做姿态,摆架子,写出了他的虚荣和穷酸气以及自欺欺人的性格,这是一双在短衣帮面前摆阔的手。我们把这个“排”字和下文的“摸”字对照来看,一个“摸”字让我们看到孔乙己连自欺欺人也不能够了,他的腿已被打折,去抄书或偷窃都不能够,可以说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他好喝的性格没变,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来温了一碗酒,再没钱也要喝,可能只有酒才能帮孔乙己解脱痛苦。所以,通过对“排”和“摸”这两个细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孔乙己嗜酒如命、爱慕虚荣、自欺欺人的性格。
除了“排”和“摸”,孔乙己的手还能“抄”,他写得一笔好字,完全可以靠替人抄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好喝懒做,经常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熏陶下,可以想象,连抄书都不愿抄的孔乙己是不可能去做其他像短衣帮一样的体力劳动的,所以他一直留着长指甲。文中有个细节就是孔乙己要教小伙计写字时,“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台上写字”,这“长指甲”就是他自命清高、好逸恶劳、好喝懒做性格的见证。而在成人世界里找不到尊严,受尽嘲弄的孔乙己,在孩子面前虽有些迂腐,“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但却热心善良又有些可爱。他教小伙计写字,他把自己本就不多的茴香豆分给来赶热闹的邻居孩子吃。
我们从“手”这一细节不仅能分析出人物的性格,还能看到人物的悲惨命运。孔乙己本来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但深受封建科举制度荼毒的他,虽没有进学,地位低下,却已变得好逸恶劳,连抄书都不愿意抄,更不可能和短衣帮为伍去做体力活。事实上,长期为应试教育而埋头苦读的生活已使他手无缚鸡之力,他实际上连加入短衣帮的本钱和资格都已丧失,所以他只能去偷。这也注定他成为人人都轻视、耻笑的对象,连小伙计也看不起他。而他最后因偷被同样是读书人的丁举人打折腿后,仍没有任何人关心同情他,更不用说帮助了。小说突现了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买酒、在别人的耻笑声中用手“慢慢走去”的凄惨场景:“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这时的孔乙己已经完全丧失了做人的尊严,他的“手”已沦为行走的工具,但处于死亡边缘的他仍被奚落和嘲笑,他的遭遇之悲惨可以想象。
此外,从“手”这一细节,我们还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
主题。
孔乙己虽然排出九文大钱,但没有挡住短衣帮对他的取笑,小伙计看他的笑话,邻居的孩子们关心的是他的茴香豆。他被打折腿后用手坐着来买酒,遭遇的也还是取笑。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都认为“学而优则仕”,那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孔乙己当然是劣货,只值得奚落和取笑。这些都深刻地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冷酷无情。短衣帮们意识不到自己和孔乙己同样在封建秩序中处于备受压迫的社会底层,同样可悲可怜,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更令人悲哀,让我们觉得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孔乙己写得一手好字,却不去自食其力。他折了腿还爬去喝酒。他好喝懒做、自甘堕落的行为固然令人痛恨,但他的不幸命运又何尝不令人同情呢?是科举制度给了他希望,又毁灭了他的梦想。正是科举制度毒害了他的灵魂,又吞噬了他的肉体,他就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通过对孔乙己的手的细节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一个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体现。透过孔乙己的手,我们对作品反封建的主题思想理解得就更深刻了。
所以,孔乙己的手,虽然排出过钱,抄过书,写过字,分过茴香豆,但最后沦为行走的工具,他的手见证了他的悲惨遭遇。以孔乙己的手为切入点来深入研讨这篇小说,孔乙己的形象会更鲜明,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会更透彻,对文章主题的领悟也会更
深刻。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