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佑
摘 要:沟通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能够让教学活动变得丰富有趣,能够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教师的观点可以精确传达,学生的反馈也能够被及时接收,这能够极大地增加教学的有效性。着重探讨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践行沟通的艺术。
关键词:初中数学;师生互动;重要性;方法
沟通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生存状态。沟通无刻不再,无时不在,虽然如此普遍,却需要讲求一定的技巧。特别是在教学活动当中,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够帮助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且有助于知识的准确传达和精准掌握。而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倘若教师不能够洞察学生的反馈,或者不能够建立有效的反馈途径,很有可能会造成学生知识点混淆,或者一错再错的情况出现;如果学生给出了反馈而教师没有察觉,这会让学生产生疑问,觉得是不是老师不关注他,并且他的假设一旦确立,很有可能造成厌恶数学的连锁反应,从而对数学失去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得到关注,因此教师要能够察觉学生的示意并抓住机会,通过多种多样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初中数学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下几种沟通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独具慧眼,观察学生在课上的表情反馈
表情藏不住秘密。作为一种对事物的本能反应,当教师在课上讲解知识点时,学生会本能地通过他们的面部表情来表现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这就需要教师独具慧眼,能够察觉到不同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反馈。我在上课的过程中,除了会通过口头提问的方式来获得学生的反馈外,就是通过观察他们的表情来确定这一知识点学生是否掌握。不难看到,有的学生会轻轻点头,表示明白;有的学生则会怔住不动,表示没太懂,还在思考;有的就皱起了眉头,表示没有听懂。这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拥有不同表情的学生的数量确定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数学日记,鼓励学生在习题本上留下学习感受
课下作业是与学生沟通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只习惯于用对与错获得学生的反馈,却忽视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的心态变化。直到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在她习题的末尾写下了自己做题的感受,我发现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反馈方法。于是我便开始實践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而不仅仅是观察他们所做题的对与错,这样我就能够合理安排教学规划和教学进度,减少学生囫囵吞枣地学习数学的状况。
三、课余沟通,做学生的大朋友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绝不仅仅局限于课上的教学活动,课余、课间也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重要途径。因为相较于课堂,学生在课间更为放松,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趋向于朋友关系。如果教师把握这段时间与学生交流他们学习和听课的心得,必然会获得很多收获。我在教学中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每节课程结束后,我都会站在讲台边,和出门的学生一一击掌。这样做的意图在于:(1)这是对学生听完一节数学课后的鼓励,以击掌的方式告诉学生他们做得很好;(2)这能够拉近师生关系,告诉他们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农村的孩子会比较腼腆,这就更需要老师主动和学生交流,做他们的大朋友,贴心知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我对我的学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甚至有时有的学生还会主动与我沟通他们遇到的其他问题。这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我成了他们的大朋友。
数学虽然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的学科,但教育活动是一门需要讲究交流的艺术。教书育人本身就应该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在交流中,不仅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还能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成果。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该在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中进行双向教学。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观察、多倾听,了解学生的情况,注重学生的反馈,以便更好地安排教学活动。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