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展玲
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描写人物并不感到为难,但描写得有声有色,呼之欲出者却很少。那么,如何描写人物才能使其形象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呢?我觉得用三面撞击法很好。
何为三面撞击法?三面即环境、他人(或他物)、自身;撞击即指此三者与人物行动构成矛盾、产生冲突,让人物在与环境、他人、自身三者冲突中表现出思想风格和性格特征。在指导学生怎样应用此法时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分析成功的作品是如何描写人物的,给学生感性认识
以《水浒传》景阳冈打虎一回为例,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淋漓尽致地描写武松性格的。
首先,作者著重渲染环境,孤寂破败、凄凉恐怖之景令人毛骨悚然,然而武松面对“三碗不过冈”的骇人之语,却加吃一十八碗!环境与人物撞击,此一击已见英雄本色。
其次,写虎(他物)。一阵狂风卷过,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声势好不骇人!武松呢?非但闪展腾挪,一一化解,且能抢棒劈虎,招法不乱。棒折虎怒之际,却更不慌张,一手按定虎头,一手挥拳猛打,直打得那虎七窍流血,尚不肯罢休!好一个武二郎!猛虎撞击之下,神威神力神勇更放异彩!
另外,细品此折,却还有一层撞击——与自身撞击隐现其中。武松不是曾“欲待转身再回酒店”吗?闻虎见虎之际,武松确有过畏惧惊恐,这畏惧惊恐与武松自身勇敢无畏的性格又生一重撞击,使武松形象更添动人的光辉!着此一笔,打虎人才是活生生的人!分析之后请学生回味,如果作者写虎山不着酒旗酒家装点,不着榜文残日破庙渲染;写虎不以狂风沙石托势,不以抓掀剪传威;写武松不绘其性格的另一侧面,那么虎山何谈虎威,猛虎何谈虎威,打虎之人又何谈虎威!通过具体分析使学生对三面撞击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指导学生怎样造成撞击
第一,以“误会法”编织故事,有意制造这种撞击。如《醉人的春夜》写陈静夜深车坏乍见小伙子误认为他有了歹意:她听了小伙子介绍修车地方,又误认为他们是修车的个体户,小伙子替她修好车子开个玩笑,又误认为是“敲诈”。用“误会法”制造撞击,不仅使行文跌宕多姿,吸引读者,而且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第二,用巧合法来强化这种撞击。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就很有代表性,贫困的杰姆和妻子德拉在圣诞节来临之际,德拉忍痛卖掉长发,为丈夫买了一条漂亮的表链,杰姆却是卖掉了心爱的金表,为妻子买了一把精美的发梳。在这心酸巧合的撞击中,夫妻间美好深挚的感情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足以催人泪下,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没有矛盾冲突,行路则一马平川,渡水则一帆风顺,那么骐骥驽马,鲦鱼神龙还有什么区别呢?俗话说,波峰浪谷,才显弄潮儿奕奕风采;绝献峭壁,更见攀登者恢宏情怀。文章中写人,只有通过不同矛盾的撞击,方能使人物形象光彩照人。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