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强
摘 要: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情景,改变了物理课堂教学中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了生机,有效地照顾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使学生的知识获得、学习能力及个性发展始终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关键词:个体差异;教学;设计
一、对差异教学的认识
1.差异教学的概念
何谓差异教学?“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差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尊重学生兴趣,照顾学生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2.差异教学的特点
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先了解和研究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各种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情景的设计;其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展开;再次,分组探究或讨论的模式在差异教学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只有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差异基础上的分组才能让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最后,评价机制的多元化能够极大地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从而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3.差异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主要有两个特点:(1)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2)物理学的知识有定量含义,与数学有密切联系。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差异教学可以按照以上两个特点中提及的内容进行,根据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应用能力等的不同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设置多样性的课题任务或问题形式,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应于不同学生的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以江苏省新课程教材中《导体的电阻》一节为例,谈谈基于学生差异的物理课堂教学
(一)教学内容和设计思路
1.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以探究决定电阻的因素为载体,提供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两种方案,体现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两者结合,可以让学生体验实验的魅力和逻辑推理的力量。
用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解决了实际教学中较难找到的“材料不同,粗细相同的实际导线”的困难。通过理论探究得到导体电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后,提供不同的实验方案,这是新教材力争做到的优点和创新之一。
2.设计思路
课堂教学模式为:“设置差异性情景,提出研究内容”——“根据学生差异,确定研究方向”——“照顾学生特长,成立兴趣小组,设计多种探究方法”——“尊重学生的兴趣差异,选择不同的探究任务”——“针对差异,个别辅导”——“交流总结,发展个性”。
(二)教学设计过程
1.设置差异性情景,提出研究内容
鼓勵学生思考多种多样的方法,尊重个体差异,讨论每种方法所运用的原理。
情景一:(课文中的说一说)中央电视台2002年12月播放了北京技术监督局对市场中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抽查的消息,公布了“大部分材料存在导体电阻不合格,主要是铜质材料不合格……”
讨论与思考1:材料导体的电阻变大,由焦耳定律可知相同条件下材料产生较多的热量,会缩短安全使用期限。生产厂商采用把导体的横截面积缩小,使用劣质原材料等。
情景二:实验1:测量同种材料,不同长度,粗细相同的导体(A、B)电阻值。实验2:测量同种材料,不同粗细,长度相同的导体(把相同粗细B、C的两根导体并联)的电阻值。
讨论与思考2:用安培表和电压表分别测出流过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欧姆定律I=■可测出导体的电阻值,对比导体长度与粗细分析不同导体的电阻值。
■
情景三:实验3:利用上述电路图,测量长度及横截面积相同的不同材料的电阻阻值(A、B、C不同材料),通过对比数值发现: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关。
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中来。问题的提出由浅入深,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对将要进行的实验内容进行预测,然后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2.根据学生差异,确定研究方向
课题一:适应于喜欢阅读材料,善于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和物理组织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
(1)研究目标:从物理学史角度来研究电阻定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达成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目标。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方法。
(2)课题任务: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和分析电阻定律的背景资料。
(3)成果预测: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讨论,得出影响导体电阻值大小的因素,如导体的长度、粗细和材料。
课题二:适应于数学能力较强,喜欢推导论证的学生。
(1)研究目标:借助数学理论推导出电阻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新知识。通过对逻辑推理的学习、操作和掌握过程,体验创造性思维及联想所获得新知识的成功喜悦。
(2)课题任务:由欧姆定律和电阻串、并联知识,进行分析和推导。
(3)成果预测:数学推导串联电路总电阻的大小相当于导体长度增加,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大小相当于导体横截面积增加,总结出电阻定律。
课题三:适应于探究欲望强,善于动手,喜欢创造的学生。
(1)研究目标:实验探究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通过创设科学研究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分析、指导、处理实验,并从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提出假设、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研究能力。
(2)课题任务:应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通过实验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及温度的关系。
(3)实验材料:电压表、电流表、学生实验电源、导线若干等。
(4)成果预测:研究的方法是采用控制变量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获得观察、实验的初步技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在自由开放平等的探究交流空间中,能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友好评价,和谐相处,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思想。
(三)教学设计说明
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注重了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全面考察,关注了学生个体的不同学习需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情景,改变了物理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有效地照顾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估等方面全方位地适应了学生的学习内容需要,兴趣需要,特长需要,使学生的知识获得、积累与能力、个性发展始终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因此,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合理可行的照顾差异的探究性教学,发挥了学生各方面的特长,创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进入真正的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理想境界,使学生个性得到很好的体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30.
[2][美]Tomlinson C A. 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刘颂,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3.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