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伟,杨宇琦
中西医结合治疗硅油取出术后细菌性眼内炎验案1则
秦伟,杨宇琦
细菌性眼内炎;清瘟败毒饮;玻璃体切割术
感染性眼内炎又称化脓性眼内炎,简称眼内炎,是一种严重的葡萄膜及视网膜化脓性炎症,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可对眼组织和视功能造成极大破坏。我院经中西医结合成功救治本病1例,现报道如下。
陈某,男,37岁。2011年12月28日因“左眼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半年余”入院。
患者半年前因左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于我科行左眼玻璃体切割+气液交换+巩膜外冷凝+硅油填充术,此次入院拟行左眼硅油取出术。入院检查:左眼视力0.04,矫正0.4,左眼眼压15 mmHg,左眼玻璃体腔硅油填充,视网膜平伏。2011年12月29日在局麻下行左眼硅油取出术,过程顺利,术前半小时予头孢美唑钠1g静脉推注预防感染,术后予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抗炎防感染。2011年12月30日(术后第1天)8时30分查房,患者自诉无明显不适,检查见左眼视力0.4,左眼眼压14 mm Hg,左眼角膜透明,前房清,瞳孔圆,居中,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玻璃体腔轻度混浊,视网膜平伏。2011年12月31日(术后第2天)8时30分查房,患者自诉左眼疼痛,视力下降,检查见左眼视力手动/眼前光定位准确,左眼球结膜充血水肿(+++),前房浮游细胞(++),与瞳孔缘相连少量纤维渗出物覆盖晶状体表面,玻璃体腔视网膜窥不清。急行眼部彩超示左眼玻璃体混浊,左眼晶状体边缘回声增强,左眼玻璃体机化物。急查血常规见白细胞22.88×109/L。2011年12月31日14:00检查患者见左眼球结膜充血水肿(++++),前房絮状纤维渗出增多,浮游细胞(+++),下方约3 mm乳白色脓性液平。结合各项检查结果考虑为左眼眼内炎,即送手术室局麻下行左眼前房液涂片培养+前房冲洗注药术。术中先抽取前房液即送涂片镜检,见大量革兰氏阳性球菌及白细胞,遂予万古霉素溶液10ml(4mg/ml)冲洗置换前房液,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溶液(4mg/ml)0.1 ml,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0.5 ml。术后第1天,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1次/1 h,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液点眼1次/2 h,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4次/d,地塞米松妥布霉素眼膏涂眼1次/睡前,地塞米松0.5ml结膜下注射1次/d,连用3天,万古霉素溶液0.5 ml(4 mg/ml)结膜下注射1次/d,连用3天。患者目赤肿胀,舌红、苔薄黄,脉弦,辨证为热毒炽盛,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予清瘟败毒饮加减,处方:石膏30 g,生地20 g,黄连15 g,栀子10 g,桔梗12 g,黄芩12 g,知母15 g,赤芍15 g,玄参15 g,连翘15 g,丹皮15 g,淡竹叶15 g,菊花15 g,夏枯草10 g,甘草5 g,水煎服,日1剂。2012年1月1日(术后第1天)8时30分查房,患者自诉左眼无明显疼痛,检查见左眼视力光感,光定位准确,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轻度雾状水肿,前房瞳孔区絮状纤维渗出减少,浮游细胞(+++),下方约1 mm乳白色脓性液平;12时30分检查见左眼球结膜充血水肿减轻(++),瞳孔区絮状纤维渗出减少,浮游细胞减少(++),前房积脓消失,瞳孔药物性散大,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迟钝,晶状体尚透明,玻璃体腔混浊,眼底窥不清,视网膜红光反射弱;20时30分检查见左眼球结膜充血水肿(++),瞳孔区絮状纤维渗出完全吸收,浮游细胞减少(+),瞳孔药物性散大,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迟钝,晶状体尚透明,玻璃体腔混浊,眼底窥不清,视网膜红光反射弱。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继续原治疗方案。2012年1月4日检验科回报:术中所取前房液标本培养见表皮葡萄球菌生长,左氧氟沙星耐药,万古霉素敏感,停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经上述治疗后,2012年1月9日查房,患者自诉左眼无明显不适,视力提高。检查见左眼视力0.1+针孔镜=0.4,角膜透明,前房闪辉(+),瞳孔药物性散大,直径约6 mm,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透明前囊见色素颗粒沉着,玻璃体腔轻度混浊,视网膜清晰可见,视网膜平伏。
感染性眼内炎分为内源性眼内炎和外源性眼内炎。感染性眼内炎致病菌主要为细菌和真菌,以细菌更为常见。以往眼内炎以毒力较强的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多见。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一些条件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致病率显著升高。本例患者即为一例外源性表面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考虑患者因此前曾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前术后使用了较长时间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导致表面葡萄球菌耐药,再次手术术前术后仍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而致条件致病菌致病。眼内炎能迅速而严重的破坏眼组织,损害视功能,一旦怀疑眼内炎,即应积极救治。本例患者即送手术室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予以万古霉素前房冲洗及玻璃体腔注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视力恢复。本例患者提示我们随着抗生素、激素的大量临床应用,条件致病菌所致眼内炎已是我们必须足够重视的一类疾患,临床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激素任重而道远。
本案中医属于“黄液上冲”范畴[1],疾病因外感热邪而致肝胆蕴热,目为肝窍,热邪循肝经上壅于目,热郁而眼痛、视昏、羞明,木火刑金而抱轮红赤,神水属胆,肝胆相表里,肝热移于胆,胆热灼烁神水而混,神水混浊则混浊物沉积于黑睛前房。患者发病时目赤肿胀,舌红,苔薄黄,脉弦,一派热毒之像,辨证为热毒炽盛,治以清瘟败毒饮加减。方中重用石膏配知母、甘草清热保津;黄连、黄芩、栀子共用通泻三焦之火;犀角、生地、赤芍、丹皮相配,清热解毒,凉血散瘀;连翘、玄参解散浮游之火;桔梗、淡竹叶载药上行;夏枯草、菊花清肝明目。本例患者随访至今,病情稳定。感染性眼内炎病情凶险,中药治疗在缩短病程、改善预后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1]王明芳,谢学军.中医眼科学[M].0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502-507.
R771.2
:B
:1002-4379(2016)05-0335-02
10.13444/j.cnki.zgzyykzz.2016.05.017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广东中山528400
杨宇琦E-mail:4040813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