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郑生主任医师治疗颜面部痤疮经验

2016-01-28 14:59王艳鸽
中医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蝉蜕脾虚黄芩

王艳鸽,付 莉

(1.河南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2.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0)



·名师高徒·

李郑生主任医师治疗颜面部痤疮经验

王艳鸽1,付 莉2

(1.河南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2.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0)

李郑生主任医师是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也是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研工作30a余,对临床中医内科杂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李师认为:有诸内必形于外,颜面部痤疮的发生发展与肝、脾、胃关系密切,脾虚为病理基础,土虚木乘、肝火上炎为病机关键;治以健脾疏肝和胃法。

李郑生;中医师;颜面部痤疮;健脾疏肝和胃;医案

李郑生主任医师是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的学术继承人,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研工作30a余,对临床中医内科杂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15~30岁青少年男女[1],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痤疮属中医学“肺风粉刺”“酒刺”等范畴。《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汗出见湿,乃生痤。”《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齄鼻》曰:“肺风、粉刺、酒齄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诸病源候论》曰:“‘面疮’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近年来,中医治疗痤疮在传统的肺热、血热、风热发病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血瘀、湿热、痰结、肾虚等观点[2]。也有从五脏论治的观点:或清泄肺热,或疏肝清热,或清心解毒,或温阳健脾,或滋肾泻火。然李师经多年临床观察认为:治疗痤疮不能仅从一脏入手,也不能单用清热泻火之法,因为临床患者大多有舌体胖大、边有齿痕的脾虚舌像,除面部痤疮外,还多伴有面色萎黄、纳差、腹胀、大便不畅或干结的症状,女性患者还伴有月经不调的症状,所以治疗痤疮需审病求因,辨证论治,由肝、脾、胃3脏入手治疗痤疮。

1 辨证论治

素体脾虚,或思虑过度、饮食不当等,可导致脾胃受损,引起脾胃运纳失司,气机升降失常,脾胃健运和升降失职,易酿生痰湿,湿阻中焦,阻滞气机,从而影响肝之疏泄调达[3],气郁可化火,肝火上炎,此为土虚木乘。此时,痤疮的病机为脾虚肝旺,且偏于脾虚。临床表现为面色萎黄,情绪低落,面部痤疮,纳差,腹胀,口干口苦,睡眠多梦,大便2~3d一行,女性可见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少或夹有血块,舌胖大,边尖红,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或弦滑。治疗以健脾为主,兼清肝和胃。方予香砂温中汤加减。月经不调者,可加益母草、红花等调和气血;口干、口苦者,可加桔梗、炒黄芩、柴胡、郁金清肝泻火;大便不畅者,可加火麻仁、郁李仁等润肠通便,另加地肤子、蛇床子、蝉蜕等祛风燥湿、止痒,取其标本兼治之意。

若因情绪不稳,急躁易怒,怒则气上,或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导致肝气升动太过,气血冲逆于上,发为痤疮[4],并乘脾犯胃,致使肝脾不调。再者,肝为血海,肝失疏泄,冲任不调,则月经不调。此时痤疮的病机为肝脾不和,以肝火为主。临床表现为心急烦躁,面部痤疮,脱发,胃胀,胃痛,或有胃酸,嘈杂,口干口苦,睡眠差,大便干、数日一行,女性可见月经提前、痛经、经前乳房胀痛等,舌胖大、边尖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数。治疗以疏肝清热为主,兼健脾和胃。方予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加减。胃胀、胃痛者,可加小茴香、莱菔子等理气止痛;胃酸、嘈杂者,可加黄连、吴茱萸或乌贼骨等制酸止痛;口干、口苦者,可加桔梗、炒黄芩、荷叶、天花粉等清热生津;心急烦躁、失眠者,可加淡竹叶、灯芯草、炒栀子、合欢皮等清心除烦、安神;痛经者,可加山楂、丹参等行气化瘀;另加地肤子、蛇床子、蝉蜕等祛风除湿。

2 病案举例

例1 患者,女,32岁,2015年9月28日初诊。主诉:面部痤疮1周。症见:形体偏瘦,面部痤疮,腹胀,月经量少,大便黏腻不爽、1次/d,舌淡红、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稍腻,脉弦细。西医诊断:痤疮。中医诊断:痤疮。中医辨证:脾虚肝郁证,偏于脾虚。给予理气消痤汤加减,处方:炒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姜半夏10g,香附10g,砂仁 10g,柴胡6g,郁金10g,乌药10g,桔梗10g,炒黄芩 10g,地肤子12g,蝉蜕10g,生薏苡仁30g,益母草12g,甘草3g,生姜3片(为引)。10剂。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嘱患者忌生冷、辛辣、油腻。2015年10月9日二诊,患者面部痤疮无新出,略口干,腹胀减轻,大便正常,舌淡红、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去生薏苡仁,加炒薏苡仁30g、天花粉12g、蛇床子12g,10剂。2015年 10月 19日三诊,患者面部痤疮明显减轻,腹胀缓解,大便可,舌脉较前无改变,守上方,去蛇床子,加红花10g、炒芡实12g。再服数剂,以巩固疗效。

按 本例患者素体脾虚,导致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上炎。方中白术、茯苓益气健脾,陈皮、半夏、香附、砂仁理气和中,柴胡,郁金疏肝解郁,桔梗、炒黄芩清热泻火,地肤子、蝉蜕祛风清热,益母草和血调经,生薏苡仁渗湿、通利大便,甘草调和诸药。

例2 患者,男,21岁,2015年3月14日初诊。主诉:面部痤疮半年余。症见:面部痤疮,可见脓疱与结节,急躁易怒,大便不畅、2~3d一行,舌胖大、质红,苔薄腻,脉弦数。西医诊断:痤疮。中医诊断:痤疮。中医辨证:肝脾不调。给予丹栀逍遥散加减,处方:当归12g,赤芍15g,炒白术10g,茯苓15g,柴胡6g,郁金10g,香附10g,乌药10g,陈皮10g,砂仁10g,节菖蒲10g,天麻10g,蝉蜕10g,桔梗10g,炒黄芩10g,地肤子12g,蛇床子12g,薄荷8g,牡丹皮10g,炒栀子10g,生山楂15g,甘草3g。7剂。每日1剂,水煎服。2015年3月21日二诊,患者皮肤脓疱消失,急躁减轻,大便溏、1次/d,舌脉无明显改变。守上方,去陈皮、牡丹皮、炒栀子,加橘红10g、炒薏苡仁30g,7剂。因患者舌胖大,大便溏,苔白腻,不可过用寒凉,故去牡丹皮、炒栀子,用橘红理气化痰,炒薏苡仁渗湿以实大便。后患者坚持服药3个月余,面部痤疮结节消失。

按 本例患者情绪不稳,肝气升动太过,气血冲逆于上,发为痤疮,并乘脾犯胃,致使肝脾不调。方用柴胡、郁金、香附疏肝解郁;白术、茯苓、陈皮、乌药、甘草健脾理气;当归养血和血;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桔梗、炒黄芩、炒栀子清泻上焦火热;天麻清肝泻火;薄荷、蝉蜕透热外出;节菖蒲化中焦痰湿,以助中焦气机升降;生山楂行气化瘀。诸药合用,共奏疏肝清热、健脾和血之效。

3 小 结

善治病者,唯在调理脾胃。痤疮的治疗必须重视脾胃虚弱在痤疮治病中的重要性,脾胃虚损,元气不足,则火自内生。因此,无论何种证型,不可独用寒凉[5]。李师强调:痤疮的形成是本虚标实之证,脾虚是致病之本,治疗需上清肝火,中调脾胃;在治疗过程中需关注大便及舌脉变化情况,一旦出现便溏或次数增多、舌边尖红转为淡红,表明肝火已清,清肝泻火的药物宜酌情减量或停用;在治疗后期,可给予香砂六君丸口服巩固治疗。服药期间,嘱患者每日1~2次温水洗脸,清洁皮肤,忌用手挤压或搔抓皮损;忌用油脂类、粉类化妆品和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软膏及霜剂;因痤疮的发生与饮食、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故痤疮痊愈后需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适当运动,戒烟戒酒,忌辛辣油腻。

[1]陈然然,董洪英.中医脏腑辨证治疗痤疮的研究近况[J].光明中医,2015,30(3):670.

[2]王红玉.痤疮的中医辨治[J].中国中医药信息,2012,19(12):93.

[3]王园满,徐永利.李郑生主任中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中医研究,2014,27(12):42.

[4]曾玲,林海燕,张彩贵,等.五脏辨治痤疮探微[J].吉林中医药,2012,32(11):1109.

[5]罗璎,胡东裴.李东垣的“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对痤疮治疗的启示[J].四川中医,2013,31(8):29-30.

(本文承蒙李郑生主任医师指导,特此谢忱!)

(编辑 颜 冬)

1001-6910(2016)11-0044-03

R758.73+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11.20

2016-06-29;

2016-07-26

猜你喜欢
蝉蜕脾虚黄芩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黄芩苷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张永新:种植黄芩迷上了“茶”
蝉蜕
滴心湖:致蝉蜕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蝉蜕在肺系疾病中的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