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霖,马锦地,李建生,王佳佳,孙曙明,李庆磊,蔡永敏
(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诊疗与新理所发河南省机构创新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6)
·文献研究·
现代名老中医诊治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分析*
李宣霖,马锦地,李建生,王佳佳,孙曙明,李庆磊,蔡永敏
(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诊疗与新理所发河南省机构创新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6)
目的:基于现代百余年名老中医诊治支气管哮喘的文献,揭示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与证素分布规律。方法:基于已有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支气管哮喘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证素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及证素的相关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常见病因有外感、外寒、内因、痰邪等;病机以肺失宣肃、痰浊阻肺、痰热壅肺、气虚较为常见。22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痰、寒、热、气虚、阴虚较常见;病位证素以肺为主,涉及肾、脾、肝、表、心、胃。证素组合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常见,其中两证素组合形式气虚+肾、气虚+肺出现频率较高,三证素组合形式痰+热+肺、痰+湿+肺出现频率较高。两病性证素组合以痰+热、痰+湿、寒+饮、风+寒较常见,病位在肺。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与目前教材、专著论述大致相同,也有部分具丰富内涵的独到见解,如病因的血瘀及病机的肝气郁结、郁久化热、木郁伐金等在以往专著中鲜有提及,有待进一步挖掘。
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证素;名老中医
支气管哮喘可归为中医学“哮病”“喘病”范畴。现代名老中医诊治支气管哮喘经验丰富,其中关于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笔者基于《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支气管哮喘文献研究数据库》,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及证素规律进行分析,为丰富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理论提供依据。
1.1 资 料
1.1.1 文献来源
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包括1911—2011年2 338位名老中医著作853种)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包括1989—2012年肺病期刊文献16 981篇),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支气管哮喘文献研究数据库》。
1.1.2 纳入标准
①1911—1990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30a以上、著有肺系疾病相关著作或发表文章、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名老中医诊治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文献;②1990—2012年第一批至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诊治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文献。
1.1.3 排除标准
①重复发表或出版的文献,只取1篇;②科普类文章。
1.2 方 法
1.2.1 数据库构建
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以“支气管哮喘”“哮喘”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采用Excel2007软件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支气管哮喘文献研究数据库》。数据库包括病名、病因、病机、证素、证候等内容。
1.2.2 病因病机术语的规范
按照《中医药学名词》[2]标准规范病因病机名称。
1.2.3 证素的提取与规范
按照《证素辨证学》[3]标准拆分证素,如:痰热壅肺证拆分为痰、热、肺,表寒肺热证拆分为寒、热、表、肺。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证素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并对证素采用相关分析。
2.1 病 因
病因数据1 099条,共32种。其中内因18种(累计频率116.0%),外因13种(累计频率93.0%),不内外因1种(累计频率0.7%)。频次较高的病因依次是外感(28.6%)、外寒(21.6%)、内因(21.4%)、痰(20.1%)。见表1。
表1 病因分布 n=1 099
2.2 病 机
病机的数据1 327条,共133种。频次较高的病机依次为肺失宣肃(26.0%)、痰浊阻肺(15.7%)、痰热壅肺(13.5%)、气虚(9.0%)、痰饮停肺(6.9%)、肺气不宣(6.8%)、阳虚(6.2%)、肺肾两虚(6.0%)。见表2、表3。
表2 病机分布 n=1 327
注:频率<1.0%的病机未在上表中列出。
表3 常见病机类别分布 n=1 327
2.3 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
2.3.1 证素分布
证素文献1 249条,提取病性证素15个,病位证素7个。病性证素以痰(37.8%)、寒(20.5%)、热(20.3%)出现频率较高;病位证素以肺(82.2%)为主,涉及肾、脾、肝、表、心、胃。见表4、表5。
表4 病性证素分布 n=1 249
表5 病位证素分布 n=1 249
2.3.2 证素的组合形式
支气管哮喘的证素组合,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出现的频次最高,其构成比分别为22.6%和72.6%。见表6。
表6 证素组合分布
2.3.3 证素组合类型
在两证素组合形式中,气虚+肾、气虚+肺出现频率较高;三证素组合形式中,痰+热+肺、痰+湿+肺出现频率较高。见表7。
表7 证素组合类型分布
续表7 证素组合类型分布
2.3.4 单一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分布
单一病性证素出现频次较高的依次为气虚、阳虚,气虚和阳虚的主要病位都在肺、脾、肾。见表8。
表8 单一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分布
2.3.5 两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分布
在两病性证素中,痰+热、痰+湿、寒+饮、风+寒出现的频次较高,构成比均高于10.0%,其病位都在肺。见表9。
表9 两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分布
2.3.6 证素二元相关分析
单一病性与病位组合,气滞+肝相关度最高;两病性组合,寒+饮、痰+湿相关度较高。见表10。
表10 证素二元相关分析
注:①**表示相关性在0.01水平呈显著相关;②Pearson相关系数<0.400的证素组合未在表中列出。
中医文献对哮喘的病因病机论述颇丰,综合目前文献[3-7]概括如下:哮喘的发生多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调和情志不遂等,导致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使痰饮内生而伏于肺,成为哮喘之夙根,每因气候变化、饮食不当、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伏痰,使痰随气升,搏结气道,壅塞肺气,肺失宣肃,出现痰鸣如吼、气息喘促,发为哮喘。该病反复发作,损伤肺、脾、肾之阳气,又复助滋生痰饮,使哮喘持续不解,甚者累及心阳,发为喘脱危证;平时则表现为肺、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丹溪心法》[3]首提哮喘的病名,并认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实用中医内科学》[4]认为:宿痰内伏于肺,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导致痰阻气道、肺失宣降,是哮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今日中医内科》[5]认为:哮喘的病因分为脏气虚弱、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气机失调等原发病因和以痰、瘀、虚为主的继发病因,且两者皆可作为诱因,导致哮喘发作。《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6]认为:宿痰内伏于肺,每因外感、过敏原、气温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等诱因触发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7]认为:哮喘分为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3个疾病阶段,病因病机各异。
本组资料病因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内因中,痰(占20.1%)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痰的形成是由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导致津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哮喘发病的夙根;里热偏盛,则痰从热化,痰热为患;内寒偏盛,则痰从寒化,寒痰为患。内因中,饮、瘀血、毒、瘀血皆为实邪,邪气上干于肺,引动伏痰,发为哮喘;禀赋不足、久病、年老、体虚、劳倦、起居不慎、七情所伤、饮食所伤可导致脏气亏损,易受外邪侵袭,从而诱发哮喘。外因中,外感(占28.6%)是导致哮喘发作主要的外在因素。外感引动伏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搏结气道,使肺管狭窄,肺失宣肃,发为哮喘;外寒、外风、外热、外湿、六淫、邪气、时邪、暑邪、风温、过敏原侵袭,皆可影响肺气宣降,使津液凝聚,痰浊内生,壅塞肺气,导致哮喘。本组资料的病因结果与上述专著[3-7]对比,血瘀这一病因仅在《今日中医内科》[5]中有所论述。肺“朝百脉”“主治节”,治理、调节全身血液运行。当诸邪侵袭肺系,使其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受阻,可形成瘀血;瘀血又易与肺中伏痰相合,痰瘀互结,伤及肺络,导致哮喘缠绵难愈。
病机方面,频率≥2.0%的病机以实性类(累计频率115.1%)为主,其次为虚性类(累计频率50.6%),未见虚实夹杂类病机。实性类病机以肺失宣肃、痰浊阻肺、痰热壅肺、痰饮停肺、肺气不宣最常见,可见痰邪伏肺、肺失宣肃是致哮的主要病机。虚性类病机以气虚、阳虚、肺肾两虚、肾不纳气、阴虚为主。肺气虚,气不化津则痰浊内蕴,且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发为哮喘;脾气虚,则水精不化,积湿生痰,阻遏肺气;肾气虚则摄纳失常,肾阳虚则水泛为痰,肾阴虚则灼津成痰,上干于肺,肺失宣肃,发为哮喘。肺、脾、肾3脏相互影响,发为同病,使病程慢性持续,或在缓解期表现为肺、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肝气郁结,郁久化热,木郁伐金,则肺失宣肃;肝肾阴虚,肝火犯肺,耗伤肺津,津聚为痰,则痰伏于肺。两者相合,易发为哮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有关病机的论述在以往专著[3-7]中少有报道。近年来,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肝火犯肺等病机受到学者的重视,如:武维屏[8]认为,肝郁不疏、肺气膹郁在哮喘发病中至关重要;吴秀艳[9]认为,肝火和痰阻血瘀所致哮喘均是在气郁的基础上形成。
证素不等于证候和证名,病性的概念中包含了病因[10]。证素是通过对证候(症状、体征等病理信息)的辨识而确定的病位和病性,是构成证名的基本要素[11]。本研究提取病位证素7个,以肺为主,涉及肾、脾、肝、表、心、胃;病性证素15个,以痰、寒、热、气虚、阴虚频率较高。本结果与《支气管哮喘不同分期证素规律演变研究》[12]所提取的证素基本一致。
由病位证素分布可见:支气管哮喘的病变主脏在肺,可涉及肾、脾、肝、心、胃;感受外寒时亦可兼有表证。哮喘发病总由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使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触发而致。然“肺为气之主”,肺虚不主气,则肺失宣肃;脾胃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脾胃虚则无以布散津液,生痰积湿,上储于肺,导致肺气升降失司;肾主水、肺行水,生理上肺、肾2脏具有金水相生的互资关系。若肾气不足,津无以化,聚而成痰;或肾阴亏耗,伤及肺阴,炼液成痰,上干于肺,则加重肺气的升降失常。肝主疏泄,疏理调节全身气机。肝气不疏,则肺气不畅。本病迁延不愈,每多累及心阳,可发为喘脱危候。
哮喘的病性证素涉及虚、实两端,虚证的病性证素主要是气虚、阴虚和阳虚;实证常见的证素为痰、寒、热、湿、饮和风邪。气虚则肺失主气,脾失传输,肾失摄纳,肝失疏泄,易遭外邪侵袭,引动伏痰致哮;阴虚于内,蕴久郁而化热,灼伤肺肾之阴津,炼液成痰,亦导致肺失宣肃;阳虚则津液不得温煦,水泛成饮,蓄积于肺,导致痰饮留肺,肺气机失调而致哮。寒、热、湿、饮、风与肺中伏痰相合,导致寒痰、痰热、痰湿、痰饮、风痰为患,发为哮喘。气虚、阴虚、阳虚,则机体正虚于内,复感诸邪气于外,易形成气郁、痰饮、血瘀等病理改变,使病情虚实夹杂,从而导致病程延长。
证素组合反映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演变规律。二元相关分析显示:单一病性与病位组合中,气滞+肝(0.899)极强相关,气虚+脾(0.538)、阳虚+肾(0.583)、阴虚+肾(0.450)中等相关;两病性组合中,痰+热(0.498)、痰+湿(0.547)、寒+饮(0.560)、风+寒(0.450)中等相关。证素组合规律显示:单一病性与病位组合中,气虚+脾、阳虚+肾、阴虚+肾、气滞+肝的组合较为常见;两病性组合中,痰+热、痰+湿、寒+饮、风+寒出现的频次较高。证素二元相关分析结果与证素组合规律基本一致,揭示了支气管哮喘的证素之间存在内在相关性。
综上所述,哮喘的病因以外感、外寒、内因、痰常见;病机以肺失宣肃、痰热壅肺常见;病性证素以痰、寒、热、气虚、阴虚为主;病位证素主要为肺,涉及肾、脾、肝、表、心、胃。此提示:哮喘的发生多由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劳倦等诱因而引动触发本病。
[1]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朱文锋.证素辨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朱震亨.中国医学名著·丹溪心法[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7.
[4]王永炎,严世芸.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9:191.
[5]王永炎, 晁恩祥.今日中医内科(中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4-45.
[6]朱文锋.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79-280.
[7]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病分会.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J].中医杂志,2013,54(7):627-629.
[8]崔红生,赵兰才.武维屏从肝辨治支气管哮喘经验撷要[J].中国医药学报, 1999,14(2):49-51.
[9]吴秀艳.从肝论治支气管哮喘[J].陕西中医,2005,26(1):47-48.
[10]黄碧群, 朱镇华.证素等概念的辨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 20(5):273.
[11]朱文锋, 张华敏.“证素”的基本特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5,11(1):17-18.
[12]李建生,王至婉,余学庆,等.支气管哮喘不同分期证素规律演变研究[J].中医杂志,2015,56(13):1131-1135.
(编辑 颜 冬)
1001-6910(2016)11-0062-06
R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11.27
马锦地,在读博士,硕士学位,15937143260@163.com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JDZX2012027);河南省中医临床学科领军人才培育计划资助(HNZYLJ201301001);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项目(131PJRC659)
2016-08-26;
2016-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