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梅 (辽宁省锦州市群众艺术馆 121000)
浅谈古典诗歌朗诵教学中的心育艺术
张红梅 (辽宁省锦州市群众艺术馆 121000)
摘要:朗诵与心育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古典诗歌朗诵教学的指导,将“心育”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朗诵中入境生情,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从而推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古典诗歌;心育艺术;朗诵;以情引情;以声绘情;以读促情
所谓心育,即心理教育的简称,旨在培养和发展健康心理,促进个性完善的教育。朗诵则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也是一门心育艺术,是更直接更能令人接受的心育艺术。古典诗歌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结晶,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认为,中国人通过诗歌医治心灵的创痛,获得感情的升华,净化人们的心灵。所以,在古典诗歌朗诵教学中融入心理教育因素,对培养中小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从心理学角度入手,结合教学实践来探求古典诗歌朗诵教学的心育艺术。
古典诗歌的语言内涵丰富,形式优美,意境深远,但毕竟与我们的距离,少则几百年,多则数千年,由于孩子们的知识、经验、思维发展水平有限,为了缩短古今语言的距离,不破坏学生学习心理,范读是品意入境的最佳途径之一。指导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是学生理解古典诗歌,提高朗诵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当教师清晰、响亮、绘声绘色地把作品无声的文字变成饱含感情的有声语言,静止的文字符号便转化为丰富可感的立体形象。优秀的范读能直观地再现古诗词的神韵意境,并把它出神入化地渲染给学生,学生在聆听教师范读的过程中不仅能深深地感受到渗透在古典诗歌中的悠悠古韵,体会先人们流淌在血脉里的绵绵情怀,而且还给了他们很好的示例,使他们能够在模仿中逐渐掌握朗诵技巧。
除范读之外,引读也同样起着示范引路的作用,它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带领他们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引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们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找准引读的切入口是引读的关键。例如,笔者在指导朗诵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以孩子们的生活经历为媒介,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角色转换:A.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里,有没有和父母、朋友分别的经历?分别时你们会有什么样的心情?B.是啊,分别是伤感的,可是唐朝大诗人王维为了去京城学习,考取功名,17岁就离开了家乡,告别了亲人。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面孔也是陌生的,想一想,如果你是王维,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诵读——独在异乡为异客?C.那时候没有电话,没有火车、飞机,过年过节回不去家,王维在重阳节这天更加想念自己的亲人,于是挥笔写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谁能把这种浓厚的思念之情用朗诵表现出来呢?D.诗人在家乡时,每到重阳经常和兄弟们一起爬山登高,可如今独自在外,真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他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姐妹们会怎么想,怎么说?教师通过这样的发问、引读,抒发自己的感情,渲染气氛,以情引情,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诗歌的情感被点化出来,孩子们的情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缩短了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产生了情感共鸣,有效地增强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对美好情感的感悟能力。
中国的古典诗歌不仅仅是语言艺术,更体现了一种文化精神,它虽用词凝练,意境却景象万千,深远悠长。这种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感性形象,需要感性认识和情绪体验。教师在朗诵教学时要充分挖掘古诗中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对重点佳句进行细细地品读和欣赏,通过回环反复、抑扬有致的朗诵,让学生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从而让学生领会语意,领悟意境,以声绘情,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不仅能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还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因为通常情况下,诗词中的意境是潜在的、暗蓄的,只有在欣赏者、创造者的强烈感受中,它才浮动起来,呈现出来,生发出来,所以,意境的营造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在艺术,特别是在诗歌中,如果没有想象力的推动,诗人就无法从生活境界进入诗的境界,就无法把在生活中的独特感受、独特认识结晶为诗。古典诗歌中有许许许多多使人展开想象力的佳作,朗诵者只有在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二度创作下,才能与诗人的感受得以融会贯通和浑然一体,才有意境的开拓,使诗的思想得以充分表现和升华。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人用想象的画笔,织就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完成了融诗情、画意、为一体的优美意境的创造,让人心醉神迷,浮想联翩。又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撞开了读者想象的大门,给想象插上腾飞的翅膀,在读者心灵的峡谷中,飞溅出势如奔马的隆隆之声,并给读者对其他抽象事物的理解以启迪。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优秀作品是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其中包含了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审视、及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等健康情感,在朗诵教学的同时,说诗育人,引导学生感悟古典诗歌中的人文内涵,从心理上感染他们,使他们的情感得以陶冶,心灵得到升华,这对确立美好的情操与高尚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朗诵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格上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完善道德操守,培养他们豁达开阔的胸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教学中古诗词里的经典名句往往就是进行情感教育、沟通古今的突破口。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表现了诗人知难而上、奋起拼搏,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豪迈气概和积极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指导朗诵这两句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诗人坎坷的一生,领略人世间的风风雨雨,让他们知道,现代社会充满挑战与竞争,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鼓励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应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充满信心地战胜它,从而成为生活的强者。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在朗诵时就会“境由心造”,气足音强,充满着自信、自豪的气势,不仅学到了朗诵技巧的知识点,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挫折教育。还有很多爱国主义诗篇,如陆游的“王师北伐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虽时隔千年却依然照彻天宇,激励人心。
实践证明,在古典诗歌的朗诵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结构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充满着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在教师引导下所进行的一种积极的富于想象力、感染力、创造力的精神劳动,它营造氛围,激发情感,愉悦耳目,涤荡心灵,是影响青少年行为的间接操手。作为心理情感指导者的教师要在师者、学者、作者之间架起一道缤纷的桥梁,带领学生真正走进诗的世界,用美好的诗词灌之以情,让学生的人格、品德、修养在动口、入耳、牵心、体情的诗意浸润中得到滋养和提升。
张红梅,大学本科,现为锦州市群众艺术馆馆员。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