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明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
新常态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机遇和挑战
吴天明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
新常态下,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现状:年增长值持续增长,贡献还需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短板依然明显;产业融合持续推进,改革仍需深化;新兴项目不断涌现,业态亟需优化。四大机遇:坚强的政策支持;群众体育健身意识高涨,人均体育消费大幅提升;资本人才强势进入,体育产业千帆竞发;“互联网+体育”使体育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四大挑战:体育文化需要培养;体育产业人才匮乏;体育场馆数量严重不足与长期闲置并存;体育用品缺乏创新,产品同质化严重。
新常态;体育产业;体育消费
2014年 10 月 20 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在国家政策层面的产业指导行动方案。《意见》提出一年多来,中国的体育产业有了井喷式的发展,让我们深感中国体育产业正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1.1 年增长值持续增长,贡献还需提升
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对GDP的贡献逐年提升,其所创造的增加值的所占比率由2006年的0.46%、2007年的0.49%,增加为2012年的0.6%、2013年的0.63%。2015年12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表示,2014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规模达到13 574.71亿元,实现增加值4 040.98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0.64%,我国体育行业的良好发展有目共睹。但同英美等体育大国相比,我们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2010年,英国体育产业总值年均占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1.9%,超越汽车、电信、法律服务、会计出版广告和公共产业,成为其15大产业之一。2014年,体育强国美国的体育产业增加值甚至占到了GDP的2.93%,这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1.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短板依然明显
产业结构上,《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中将体育产业划分为11个大类、37个中类、52个小类。《意见》进一步提出要使健身休闲、竞赛表演等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发展,产业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产品和服务层次更加多样,体育服务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但同时,当前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依然较小,各地区大众体育发展状况也很不平衡。例如,2015年有6个省市区的城市没有承办过任何一项国际赛事,而宁夏、青海、西藏、东北三地甚至未举办过任何一项全国官方赛事,远逊于发展良好的北京、上海、江苏等地。
1.3 产业融合持续推进,改革仍需深化
产业融合上,《意见》表示要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良性作用,推进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相互融合。例如,可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融合,体育与文化创意融合,体育与住宅、休闲等融合。例如,阿里布局上海、万达选择广州、乐视立足北京,体育产业通过融合获得新的生机。
1.4 新兴项目不断涌现,业态亟需优化
当下新兴项目不断涌现,以民众参与热情较高的马拉松为例,据2015年中国马拉松年会上公布的数字,2015年注册备案的相关赛事达到134场,较上年增加83场,增幅超过160%。另外,各类健步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等赛事也层出不穷。自行车运动人口超过2 000万人,冰雪运动人口超过1 500万人。
2.1 《意见》的提出,给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策支持。
《意见》提出了令人振奋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m2,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人,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
2.2 群众体育健身意识高涨,人均体育消费大幅提升。
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将带来体育消费规模和水平的增长,进而带来体育产业的繁荣。我国超过 13 亿人口中,有 3.8 亿人口进行体育运动,约占人口总数的 27.9%,其中 1.3 亿人口开展包括徒步旅游、休闲户外在内的泛户外运动,约占总人口的9.5%;6 000 万人口开展类似登山、攀岩、徒步在内的户外运动,约占总人口的 4.4%。随着未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加上国家政策对群众体育、大众健身的鼓励和支持,我国运动人口将进一步增加。
2.3 资本人才强势进入,体育产业千帆竞发
当下中国体育产业可谓是“国家在行动,政府在推动,资本在激动,市场在互动”。以阿里巴巴、腾讯、乐视、苏宁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将目光瞄准了体育产业。2015年,阿里体育集团正式成立。阿里体育成立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与美国大学Pac-12联盟结成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在未来两年内,阿里不仅会包揽Pac-12中国区常规赛的比赛直播、票务,还将在天猫国际平台销售Pac-12联盟的球队周边商品。足球领域中,在入股广州恒大的基础上,阿里又先后与拜仁慕尼黑、皇家马德里等国际豪门俱乐部以及国际足联达成战略合作,并正式成为世界杯独家冠名商。
2.4 “互联网+体育”,使体育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全面渗透,以及体育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让“互联网+体育产业”深度融合成为未来主导的发展方向。2015年,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定义为互联网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元年,从全民健身、竞赛表演、场馆运营到体育用品的制造和销售,互联网元素已经渗入到了体育产业各个细分领域中,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为整个体育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与创新思维。例如,2015年11月29日,一个“互联网+体育”领域的行业合作组织——“互联网+体育中国会”召开创立大会。这是22家“互联网+体育”行业领导者联合创建的新型行业自组织平台。达晨创投的董事长刘昼表示:互联网+体育,中国将成为行业领袖共同组建的“智慧协同组织”——致力于构建互联网与体育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行业互动研讨机制,为引领中国“互联网+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实现力量积聚。
3.1 体育文化需要培养
体育文化的主题是人类,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和文明的成果,泛指人类在体育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体育产业中,体育文化和竞技体育以及群众体育紧密相连,是体育运动中非功利性的组成部分,是用来制约体育过度功利化的精神内核。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卢元镇认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所谓体育产业几乎完全忽视了对体育文化的培育和传播,其实这应该是体育行政部门提供给民众的公共服务内容,这部分内容缺失造成的恶果,就是我们现在还需要去探讨如何确立体育文化的根基,如何制作与体育文化相关的优秀产品,如何让体育文化在体育产业的热潮中完成定位。”例如,美国是职业体育最发达的国家,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一起观看篮球、冰球、棒球、橄榄球等体育比赛,这种家庭生活习惯就是体育文化的呈现形式,在他们的观念里,体育就是生活的组成部分。
3.2 体育产业人才匮乏
总体看,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同我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差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我国体育产业很多领域都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化人才;二是我国体育产业人才主要集中在发达的省市,中西部地区非常匮乏,这种体育产业人才地区数量分布不合理的现象很突出;三是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多集中在传统的体育领域(如体育用品市场推广及营销类),而新兴体育产业人才严重缺乏(如以电子竞技体育动漫、网络体育、体育赛事活动创意策划类);四是复合型的体育产业人才匮乏;五是体育产业人才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不强。
3.3 体育场馆数量严重不足与长期闲置并存
2014年《中国体育产业蓝皮书》中说,我国体育场馆的现状是“体育场馆数量严重不足与长期闲置并存”。这种尴尬局面形成的原因,一是我国大部分场馆的兴建,往往是满足大型田径赛需求的标准体育场,而不是针对某一单项体育运动的专业场馆,更不具备多样化的运动健身的条件;二是大规模的体育场馆,除了在兴建之初耗费大量资金、人力投入之外,在未来漫长的使用周期中,维护运营成本极高。“鸟巢”的运营方,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爱庆在采访中提到:“一年什么都不干,只要一开门,就要1个亿,水电气热、维护,加上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一年的支出就要1.9亿多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型国有体育场馆中,对外开放的仅仅占到35%,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体育场馆,普通老百姓是无法享用的,这与国家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3.4 体育用品缺乏创新,产品同质化严重
与国外体育用品领先企业相比,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用于研发的投入较低,缺乏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导致我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的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从目前看,我国的体育消费者已经趋向于差异化、个性化和便捷化的消费,而我国企业的产品设计偏弱、缺乏自身特色鲜明的核心产品及可复制和持续有效的营销模式。“我国体育品牌应该充分认清当前体育用品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把行业价值链条逐步向两端升级,自身品牌定位结合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客户群体定位,实现产品轻量化、样式时尚化、色彩鲜艳化、功能平民化、价格大众化,才能在未来与世界体育品牌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 1 ]石岩.体育产业新政背景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J ].体育学刊,2014,21(6).
[ 2 ]张永韬.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常态:特征、挑战与转型[ J ].体育与科学,2015,36(5).
[ 3 ]王奇,颜小燕.大数据时代我国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J ].体育与科学,2016,37(1).
[ 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Z ].2014-10-20.
G812
A
1674-151X(2016)10-13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9.072
投稿日期:2016-07-18
吴天明(1996—),本科。研究方向:体育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