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教小学生写作文

2016-01-27 20:04杜雪明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修改共性指导

杜雪明

摘 要:写作(作文)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人全面素质的反映。在教学实践中归纳出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然后根据“共性”问题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共性”问题;指导;修改;习作水平

写作(作文)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人全面素质的反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阶段习作方面的总体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小学生通过六年的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通过老师的指导,就要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但现实情况怎么样呢?很不乐观。

去年秋季我到一所新学校教六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感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写字的习惯很差,字写得七扭八歪;读课文的能力很差,读起课文来结结巴巴,且没节奏、没感情;写起作文来语句疙疙瘩瘩,空话连篇,词不达意,云里雾里不知说些什么。经过调查得知,这些学生来自不同乡镇的不同学校,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整体素养不一而同,这是显而易见的。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着力规范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能力有所进步,语文素养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够感知到怎样去学习语文。但在教学中,学生习作的水平仍不见长,原地踏步。为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把习作教学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抓。

第一次习作批改后,我从学生的习作中归纳出了这样一些“共性”问题:①错别字多。②句子不通顺。③不能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④一句话、一段话不能围绕一个意思(中心)去写。⑤整篇习作不能围绕一个主题去写,且不真实,空话谎话连篇。我把这些归纳出的“共性”问题在讲评作文时详细地向学生指出,并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单个向学生指出。学生听后似有所悟,于是我又布置了第二次习作内容。在习作指导中,我着重就“写什么”“怎么写”,怎样“审题”、怎样“选材”、怎样编写“提纲”等问题进行了指导。

在第二次习作批改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我强调的“共性”问题和“审题”“选材”等问题有所注意和领悟,习作的内容和写法上有了变化。如错别字少了,句子没有以前那么别扭了,简单的标点符号能够注意正确运用了,一句话、一段话尽量围绕一个意思去写,且书写也认真规范起来。但一部分学生仍然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原地踏步。有一个叫马××的学生,不仅对我的“强调”和“指导”不管不顾,甚至抄了一篇作文交了上来。习作的内容是要求写一篇记实作文,马××的作文题目是《记一次秋游》。他在作文中写道:“我和爸爸坐在轮船上,看着秋天的美景真是美极了。”我找来问他:“你见过大海吗?你和你爸爸什么时候去看了大海?”他说他没有见过大海,他和他爸爸也没有去看过大海。我说:“可你在作文中写着你在大海上坐轮船呢,你怎么没去过?”他低下头说那篇作文是他抄的。我就相机指导:写作文就是写你想说的话,你看见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把你的感想写出来就行了。也就是说要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人和事,不能瞎编乱说,更不是去抄袭。如果那样的话,你永远都不会写作文了。马××听了我的话,眼睛瞪得大大的,看样子有些新奇,似有所悟的样子。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发现在习作中胡编乱造是大部分学生的一个通病。由此我想,学生为什么要在习作中空话连篇,胡编乱造,甚至抄袭?原因是他不乐于表达,他不知道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说的、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人和事写出来。这时我发现我上一次对学生指导的“写什么”和“怎么写”有些草率和笼统。于是我又针对学生不知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具体指导,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

对于学生不会写作文和不知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我在习作教学中是这样指导的:①多观察。只有平时多观察、多留心周围的人和事,才有内容可写。②写真实的、自己熟悉的、亲身经历的事,这样写起来才有话可说。③勤写多练。作文不是一下子就能写好的,它需要下功夫多练习,具备丰厚的习作知识储备,习作时才能得心应手。④从课文中学习些文章的方法。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就有多种写作方法,要善于学习和发现,拿来运用。⑤联系生活实际,善思妙想。作文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只要善于思考,去联想和想象,就能写出好作文。⑥多读书,多看别人写的优秀作文。书读多了,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在思考总结的基础上,自己就会有新的发现,就会对自己的习作有促进作用。⑦写完后,要多修改几遍(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⑧平时注意积累一些好词佳句,积累得多了,习作时就会运用自如,且有文采。

我担心我的重点“强调”和“指导”会被学生忘记,我就把它们工整地写在作文稿纸上,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墙报上,让每个学生都能长时间看到,让学生耳濡目染,时时留心,体会“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习作指导和习惯的培养,一部分学生的习作有了明显进步。这时候我注意到学生的习作有了内容,且内容变得具体清晰起来,能够有次序地表达一件事,还能够运用课文中学过的词语和表达方法。这是一个欣喜的变化,令人欣慰。对于学生习作中出现的这些欣喜变化,我毫不吝啬地批示出来,在作文本中大力给予恳切的鼓励,而且我还把他们的习作当作范文在作文讲评时在班上朗读和学生一起欣赏。把习作中仍然存在的“典型”问题用投影的形式放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正视和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样一种“优”和“劣”的对比,学生在对比中明白什么是好作文,以扬长避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我认识到鼓励是促动学生进步的法宝,哪怕是学生有一点点优点,我都会毫不吝啬地进行鼓励,而受了鼓励的学生写起作文来更认真、更努力。当然,我对那些习作中“领悟”较慢的学生,更是不放过任何一个鼓励的机会,即使习作中仅仅运用了一个好词,我也会亲自拿着他的作文本,对他进行大张旗鼓的鼓励。就这样我利用“优”和“劣”的对比,通过不遗余力的鼓励,学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写起作文来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习作中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但同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习作不修改,草草写完,上交了事,因此我在习作教学时不仅重视对学生的习作指导,还重视学生自己对习作的修改。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自己修改习作草稿,通过朗读发现自己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学生一边读一边改,语句通顺了、流畅了,再誊写在自己的作文本上。其次,小组集体讨论修改,把班里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同学互读互听,边听边议,然后指出修改意见,最后独立修改。再次,学生互批互改,同桌二人互相交换习作替对方修改,互改后再自读自改。最后,老师收上来再对学生的修改做出批阅和反馈,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和形成良好的修改习惯,不至于使修改作文流于形式。

就这样通过近一学年的习作教学和指导,大部分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在习作前能够去审题、选材、构思,习作后能够注意去修改,让同桌和家长去评判,听取意见。平时准备了“练笔本”和“积累本”,能够做到勤学多练,积累好词佳句,读课外书,习作书写认真了、规范了。班里有好几个学生的习作在学校校报上发表,在学校举行的习作竞赛中获奖,甚至个别学生的习作达到了能在公开少儿报刊发表的水平。就连那个一写作文就抄袭的马××,现在也能够去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习作的内容不再谎话连篇,胡编乱造。

总之,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到位指导,只要教师遵循儿童的生活规律,善于发现、善于反思、善于总结和归纳,身体力行地指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学生是能够达到“标准”要求的目标的。

参考文献:

闫波.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J].文学少年:小学,2011(06).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修改共性指导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浅析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现状及困境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