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凡 迪
(沈阳大学 师范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1)
“90后”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现状
张 凡 迪
(沈阳大学 师范学院, 辽宁 沈阳110041)
摘要:采用《积极心理资本》与《症状自评量表》对1 650名“90后”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总体及各维度现状,考察了性别、年级、家庭收入水平和户口类型等变量对心理资本的影响,探讨了“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总体水平中等,心理资本及各维度对“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90后”心理资本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90后”; 大学生; 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一词是由美国的Seligman教授针对新时代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提出的,又叫积极心理资本,是指人的愉悦、兴趣、自豪和满足等积极情绪状态对个体发展及组织建设所产生的新的积极心理力量。2005年,Luthans等给出的心理资本的代表性定义为:“个体一般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具体表现为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它超出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上,并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投入和开发而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1]2007年,Luthans等又将其定义修订为“心理资本是指个体积极心理的发展状态。”其构成成分包括:自我效能,即个体有信心面对挑战性工作并积极努力以获得成功;乐观,指对现在或未来的成功积极的归因;希望,指对目标的坚持及必要时的调整,以获取胜利;韧性,当受挫或遇困时能坚持、自我复原并超越甚至取得成功的能力[2]。
“90后”是指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心理资本的形成是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90后”生长于中国改革开放迅猛发展的年代,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以往的调查均提示了他们不同的思想价值观念与较独特的行为方式[3]。2010年以后,每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均超过600万,他们绝大多数为“90后”。他们是未来中国建设与和谐发展的主体力量。而心理资本正是组织与个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的认识是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的基础,也是本研究的出发点。
一、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主要部分在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间完成,问卷发放的对象为“90后”大学生。本研究在辽宁、广东、河南等省采取方便随机抽样方法,发放问卷1 650份,回收有效问卷1 56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95.03%。二本院校1 042份,有效率为66.5%;三本院校240份,有效率为15.3%;高职院校286份,有效率为18.2%。男女生分别为757和811人,有效率占48.28%和51.72%。年级分布为大学一年级518人,大学二年级479人,大学三年级571人,有效率分别为33.04%、30.55%和36.41%。在抽取样本时考虑了专业分布情况。
2. 研究工具
(1) 《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该问卷为张阔等人编制的,内容包括测量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及自我效能、韧性 、乐观和希望4个维度的26个题目。该问卷为Likert 7点量表,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子问卷α系数在0.76~0.86之间,总量表及其分量表与效标之间的相关性介于0.36~0.67之间,应用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4]。
(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有90个评定项目,包含了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是应用广泛的检测全面心理健康问题的常用工具,可反映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症状和其他10个维度的状况。该问卷为5级评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5]。
本调查研究所得数据经梳理后,使用SPSS 19.0进行相关数据录入与分析。
二、 “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情况分析
1. 总体水平
为了解“90后”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现状,对参加本次调查的1 568名“90后”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90后”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总平均分为4.82,处于略高于理论中值4的中等程度范围。(该量表为7点量表,1为完全不符合,4为说不清,7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说明认同程度越高。)得分情况表明:4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理论中值,其得分结果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希望(M=5.17)>乐观(M=5.01)>自我效能(M=4.67)>韧性(M=4.46)。
2. 性别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检验对“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水平及各维度的性别差异进行考察,数据结果如表1。
结果表明,“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水平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希望和乐观两个维度上。
表1 不同性别“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分检验表
注: *p< 0.05,**p< 0.01。
3. 年级差异
对“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年级差异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年级“90后”大学生在心理资本总均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1.502,p>0.05);但在心理资本4个维度中的韧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F=5.507,p<0.01)。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大三与大一、大二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90后”大学生心理韧性水平随年级增长而显著下降,见图1。
图1 不同年级“90后”大学生心理韧性得分均值
4. 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的差异
根据“90后”大学生的家庭收入水平将其分为不同家庭收入组,作为分类变量,以“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分为检验变量,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
表2 不同家庭收入水平“90后”大学生
注: *p< 0.05,**p< 0.01。
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家庭收入水平“90后”大学生在心理资本的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F=2.496,p<0.05),主要存在于韧性(F=2.561,p<0.05)和希望(F=2.937,p<0.05)两个维度。进一步逐对检验结果表明,低收入家庭(人均低于500元)“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总分显著低于中高收入家庭(人均3 000~8 000元)的“90后”大学生。进一步检验说明,家庭收入低收入组在自信与希望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中高收入组的“90后”大学生,在韧性维度上得分则高于中高收入组的“90后”大学生。
5. 不同户口类型的差异
以“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分为检验变量,户口类型(城市或农村)为分类变量进行检验的结果如表3。
表3 不同户口类型“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分检验表
结果表明,城市与农村户口的“90后”大学生在心理资本的总分及各维度分上均无显著差异。
6. 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SCL-90)总分与心理资本总分的相关结果表明两者显著负相关(r=-0.492,p<0.001)。说明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心理资本得分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越良好,心理问题越少。
进一步以心理资本4个维度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问卷总均分为因变量,采用全部进入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表4):心理资本的各维度均对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为心理韧性维度。
表4 心理资本各维度对心理健康影响程度的回归分析
注: ①因变量为心理健康总均分,②R2=0.27。 *p<0.05,**p<0.01,***p<0.001。
三、 提升“90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的建议
1. 重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健康关注于积极的自我态度和个体的全面成长与自我实现[6]。整合积极心理学与积极教育等诸方面思想与实践发展出来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张,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以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这个思路决定了积极心理资本培育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与基础内容。
“90后”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劳动者的中坚力量,心理资本的丰沛程度不仅关系到“90后”个体的人格健全与心身健康,包括创新能力,还直接关系到优秀人才的代际传继,影响整个社会健康的持续发展[7]。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如何设计科学的心理资本教育内容与方式是当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工作。
2. 重视心理韧性的培养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呈中等水平,在心理资本的4个维度上希望维度得分最高而韧性维度得分最低,而且韧性水平随“90后”大学生的年级增长而显著降低。个体心理资本的形成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代际间物质生活条件差异在精神领域的折射。优越的成长环境为“90后”群体提供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多元的信息获取渠道,帮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资本,因此他们往往自我评价较高,对未来和前途充满希望。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存在自我认识失衡现象。当年级增长,面对就业的现实时,他们往往在心理层面上准备不足,理想与现实发生重大冲突,结果是感到难以承受的失落与失败。这些都与“90后”成长过程顺遂,抗压性不足有关。因此,在对“90后”心理资本培育的过程中应重视加强心理韧性的培育。
3. 关注贫困家庭学生
本研究考察家庭收入水平与心理资本的关系得出的结果是低收入家庭组“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得分显著低于高收入家庭组。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于希望维度。这一结果与潘清泉和周宗奎的调查结果较为一致[5]。励骅、曹杏田等人的实证研究证实,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8]。张纬等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信心存在显著正相关[9]。多项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脱贫是提高其信心与适应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心理资本的可投资性和收益性决定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脱贫”应从其积极心理资本的培育着手。
通过目标设定技巧,鼓励贫困大学生设置自身的发展目标与方向;通过路径思考技巧,提高贫困大学生实践个人目标的实践力;通过激励思考,培养贫困大学生克服困难达成目标的意志力;开发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其对未来的希望。重新解释生命中的不幸活动,帮助贫困大学生理解生命的不同意义,鼓励其正向的积极思考;对生活事件进行不同的解读与模拟演练,帮助贫困大学生宣泄消极情绪,改写自己的生活脚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策略,提高心理承受性,在挫折中重生,在逆境中反弹。
参考文献:
[1] Luthans F, Avolio B J, Walumbwa F O, et al.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Chinese Worker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J].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05,1(2):249-271.
[2] Luthans Fred. 心理资本[M]. 李超平,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1.
[3] 王肇飞,彭家龙,王丹. “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 甘肃科技, 2009(16):152-153.
[4] 张阔,张赛,董颖红. 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0(1):58-64.
[5] 潘清泉,周宗奎. 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 2009(7):844-846.
[6] Jahoda Marie. Current Condepts of Positive Mental Health[M]. New York:Basic Books, 1958:ⅸ.
[7] 钱晓烨,杨百寅,迟巍. 心理资本与区域创新活动:来自我国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4(2):179-192.
[8] 励骅,曹杏田.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关系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11(3):54-56.
[9] 张纬,成龙,何贵兵. 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就业信心的影响研究[EB/OL]. [2013-11-25]. http:∥www.doc88.com/p-7724388066045.html.
【责任编辑刘晓鸥】
——————————
Investig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s Current Situation in Post-1990 College Students
ZhangFandi
(Normal School,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1, China)
Abstract:1650 post-1990 college students a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using The Scale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Symptom Checklist 90. Base on the data, the students’ statu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is inspected and the role of some variables is probed into, such as gender, grade, family income and household typ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the mental health is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e level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post-1990 college students is medium. All dimension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ability on mental health. Some advices for promoting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post-1990 college students are provided.
Key words:post-1990;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apital
文章编号:2095-5464(2015)01-0110-04
作者简介:杨玉伟(1960-),男,辽宁大连人,沈阳大学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4-03-18
中图分类号:B 84; G 41
文献标志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