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居民幸福感组群差异分析
——基于Ordered Logistic模型
肖春梅,霍露萍
(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内容提要:为了解居民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度情况,本文选取乌鲁木齐市居民为研究样本,采用调查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对其经济状况、社会安全、政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调查。运用Ordered Logistic模型对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和组群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经济状况、社会安全和政府公共服务三个因素均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不同职业和不同月收入水平的居民对各影响因素的满意度不同。为此本文提出,应大力发展乌鲁木齐市经济,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治安,为居民营造平安生活环境;美化周围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提高居民幸福感。
关键词:幸福感;Ordered Logistic;组群差异;乌鲁木齐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乌鲁木齐市经济快速增长,1978年至2013年其GDP增长了53.75倍(扣除物价水平的影响),年均增长了12.06 %,人均GDP年均增长13.75%。然而,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一是环境污染问题。2013年乌鲁木齐市工业废气排放量达到3526.67亿标立方米,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74215.89吨,工业烟(粉)尘排放量达到52440.77万吨,与2012年相比,工业废气排放量下降了2.8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32.41%,而烟(粉)尘排放量却增加了2.61%。二是绿化覆盖问题。2013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93%,比上年仅增长了2.5%。*数据来源于2014年《乌鲁木齐市统计年鉴》。三是社会形势问题。2013年刑事案件数共计30147起,*数据来源于2014年《乌鲁木齐市统计年鉴》。社会安全问题有待加强。此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交通不便、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存在差异等政府性行为缺失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乌鲁木齐市居民对生活的满意度。而幸福感正是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但它又受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乌鲁木齐市居民幸福感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一是从经济角度进行研究。著名经济学家Richard Easterlin在其《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幸福》一书中提出了“伊斯特林悖论”,即收入与幸福感之间不存明显的正相关,也即当经济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增加收入几乎不改变他的幸福感强度;Ferrer-i-Carbinell(2005)认为,在其他客观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即相对收入越高,其幸福感水平就会越强;罗楚亮(2006)分析了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分别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汤凤林、甘行琼(2013)的研究表明,家庭人均收入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不是很大,人均GDP和人均家庭收入、教育和就业状态对幸福感的影响具有相互抵消的效果。二是从社会角度进行研究。Frederick(1999)的研究表明,家庭状况对幸福感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丧偶;陈惠雄(2003)认为,人类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趋乐避苦”的幸福最大化,并提出了以幸福原则来衡量社会运行绩效;黄立清(2005)重点考察了财富、人格、年龄、婚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董晓旭(2013)研究了社会安定程度、生态环境水平、能源结构比例、城市化程度与客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黄永明等(2013)利用社会调查数据研究了环境污染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得出:工作和居住在“坏”环境下的居民不幸福,且空气污染在居民年龄、受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中的影响度没有太大差异。三是从政府公共服务角度进行研究。Ng(2003)的研究得出,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服务有利于增加居民的幸福感,主要是由于其减少了因产品竞争给予居民幸福感所带来的损失;Lana 等(2009)在严格控制各种客观背景条件下,发现政府总支出的增加会增加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薛新东、程翔宇(2012)通过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分析湖北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发现贫富差距、保障体系、交通出行和政府效率等政府公共服务行为对居民的幸福感影响较大;田磊、潘春阳(2013)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在政府机关工作和具有党员身份的居民有利于幸福感的提升,且年龄与幸福感呈现U型关系。四是从综合角度进行研究。Carol Graham(2004)以俄罗斯为例,主要从收入、失业、通货膨胀、政府支出等经济因素方面研究其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得出收入水平越高,生活态度乐观的居民幸福感越强;刘国风、李军(2012)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物质条件、经济条件、自身因素和身心健康四个维度进行探究,得出这四个因素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政府应该为提高居民幸福感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陈志霞等(2013)从经济收入、城市管理、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四个方面对17个省、直辖市的41个大中小城市的居民综合幸福感进行研究,得出不同城市、社区、文化和婚姻状态的居民幸福感不同,且上述四个因素是影响居民幸福感指数的重要因素。
对于新疆各地州市居民幸福感的研究文献较少。谭斌等(2013)以新疆五家渠市为研究对象,得出居民收入对居民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张爱萍、刘敏(2014)研究伊犁州柯尔克孜族城镇居民幸福感问题,得出居民婚姻状况、居住条件、受教育程度、子女教育支出等是影响居民幸福感水平的重要因素;朱金鹤等(2015)运用变异系数法对新疆兵团的居民幸福感水平进行了测度,得出新疆兵团居民幸福感十年内呈现上升趋势,且生活和经济幸福指数较为平稳,而社会和环境幸福指数波动较大。
综上所述,很多学者都分别从经济、社会、政府公共服务及综合因素等单一角度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从单一角度进行的研究不能说明整体情况;也有学者综合多种因素进行研究,但是多因素研究的结果又相对分散。为此,本文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经济、社会安全和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三者结合起来,运用Ordered Logistic模型对乌鲁木齐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样本选择、问卷设计及基本信息
(一)样本选择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其不仅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在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全疆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故本文选择乌鲁木齐市居民为研究对象。
(二)问卷设计
本文在借鉴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乌鲁木齐市的特点,设计出适合乌鲁木齐市居民幸福感的调查问卷。问卷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居民的基本信息,具体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教育程度、职业、月消费及收入水平;二是居民对经济状况、社会安全、政府公共服务三个方面的满意程度(详见表1)。问卷调查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询问,对乌鲁木齐市的新市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和高新区的居民进行采访。本次采访共发放问卷527份,除去调查对象态度不端正及不配合填写的问卷23份,总共收回有效问卷504份,有效率达到95.64%。
表1 乌鲁木齐市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
(三)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
调查问卷显示,男性占被调查者总数的45%、女性占55%;年龄在25岁以下、26~35岁、36~45岁、46~55岁、56~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数分别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7.86%、31.35%、26.98%、8.53%、5.95%和9.33%;未婚人数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1.23%、已婚人数占78.77%;大学及以上学历、大专、高中或中专、初中、小学及以下人数分别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2.14%、24.21%、26.39%、13.1%和4.17%;月消费水平在2000元以下、2000~5000元、5000~7000元、7000元以上的人数分别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7.4%、55.2%、4.8%和2.6%;固定工作、自由职业者、待业(失业和无业)、退休和其他人数分别占被调查者总数的49.8%、22.82%、8.73%、13.49%和5.16%;月收入水平在3000元以下、3000~7000元、7000~10000元、10000元以上的人数分别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5.87%、52.61%、9.13%和2.39%,其中,不包括由于待业、失业或是无业状态而没有月收入的44人。
(四)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感觉非常幸福的居民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15%、感觉比较幸福的居民占43.45%、感觉一般幸福的居民占40.87%、感觉不太幸福的居民占9.13%、感觉很不幸福的居民占0.4%,可以看出居民幸福感程度基本呈正态分布;从得分数据看,居民的平均得分为2.54,按照1~5分值法标准,即1分表示非常幸福;2分表示比较幸福;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不太幸福;5分表示很不幸福。可以看出,乌鲁木齐市居民处于比较幸福与一般幸福之间。
三、乌鲁木齐市居民幸福感的组群差异分析
(一)Ordered Logistic回归分析法简介
由于居民幸福感是一个定性的概念,本文采用1~5分值法对居民幸福度进行测量。由于数据具有分类离散的特征,而且五类离散数值属于有序分类变量,而自变量又以离散数据为主,所以,分析此问题即离散选择问题时通常采用概率模型(Probit Logit)估计比较理想。对于超过两类的被解释变量离散数值,估计时通常采用有序概率模型(Ordered Logistic),故本文研究方法选择有序Probit模型。其基本形式为:P(y=yi│X,β)=P(y=yi│x1,x2,x3,…,xk),其中,yi有1,2,3,…,n,共n个选择。
对有序Probit模型,由于使用的概率密度函数为非线性,故其参数的估计用极大似然法进行估计。
(二)模型结果及分析
1.影响因素结果分析。Ordered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Ordered Logistic 模型结果
注:*、**和***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
(1)经济状况满意度分析。从统计性检验的数值看,居民对整个社会经济状况的不同满意度水平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与对经济状况很不满意相比,对经济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的系数均为负值,说明乌鲁木齐市居民对经济状况还是挺满意的。居民对经济状况的满意度是通过对工作状况和收入水平满意度分析的总体概括。进一步分析得到,不同居民对工作状况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对于收入水平状况来说,在达到一定收入水平后,其与居民的满意度水平是显著不相关的,这与之前的“伊斯特林悖论”的结论一致。
(2)社会安全满意度分析。从居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的指标分析可以看出,除不满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外,其他的满意度水平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其系数均为负值,说明大部分居民对社会安全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不满意和很不满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社会安全满意度是通过食品质量安全满意度和社会治安满意度来体现的。进一步分析得到,食品质量安全满意度除了一般满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外,其他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社会治安满意度除了不满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外,其他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所以总体来看,居民对整体的社会安全还是较满意的。
(3)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分析。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是间接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一个因素。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满足居民日常的生产生活需要,则居民的幸福感就会提升;反之,居民的幸福感就会下降。从数据检验看,所有满意度水平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其系数均为负值,说明居民对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还是较为满意的。本文中用房价、住房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状况、医疗保障状况及就业服务等指标反映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从各分项指标的分析来看,除交通状况的各满意度水平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外,房价、就业服务、住房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保障状况均处于一般满意的状态。总体来说,居民对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还是比较满意的。
2.不同组群差异结果分析。从所收集的资料及数据处理中可以得到,居民在性别、年龄、民族、婚姻、受教育程度及月消费水平等六个方面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与之前学者的研究具有差异。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问卷发放数量不足,或者是有些被调查者不愿意填写自己的真实信息,加之少数民族同志不太愿意配合,导致民族之间的比例失衡,而且新疆居民的生活节奏较慢,长期以往的生活容易使人知足,故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相对较高。但是在职业和月收入水平这两项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所以进一步从不同职业和月收入水平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职业差异性分析。其中,固定工作者和在校学生这两项指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自由职业者和其他类型的职业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首先分析具有固定工作者的幸福感水平,运用Ordered Logistic模型(和表2相似,在此省略)得出的结论是,具有固定工作的居民对经济状况的满意度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拥有固定工作的居民对于目前的工作状况和收入水平较为满意。但是对于社会安全和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较低,处于一般满意的水平。主要是由于具有固定工作的居民在满足于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对周围的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样运用Ordered Logistic方法对在校大学生的幸福感情况进行分析(在校大学生由于没有工作和收入,所以在此不讨论其对经济状况的满意度)。在校大学生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整体要比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高,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享受政府给予的相应补贴。但是对于外在的生活环境比较担忧,主要是因为社会治安常常会限制其外出游玩的机会,故导致其幸福感水平较低。总体来说,不同职业者对不同影响因素的满意度不同,但从整体的幸福感满意度来讲却是一致的。
(2)收入水平差异性分析。对月收入在7000元以上及5000~7000元这两个水平的居民幸福感进行分析。月收入水平在7000元以上的居民对经济状况和政府公共服务状况比较满意,但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处于一般满意的水平。主要是由于拥有较高收入的居民对现有的经济状况比较知足,但对于其他方面的要求较高,比如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治安情况等这些生活环境的要求较高。而月收入水平在5000~7000元的居民,其对经济状况、政府公共服务状况和社会安全的满意度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满意度较高,说明处于这一收入水平的居民对整体生活环境及工作环境都较为满意。
四、结论及启示
(一)结论
1.经济社会安全和政府公共服务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经济状况、社会安全及政府公共服务三个因素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这三个因素均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但是居民的性别、年龄、民族、婚姻、受教育程度和月消费水平等指标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居民在这几项指标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居民幸福感在职业和月收入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其中,不同职业者对各影响因素有不同的满意度水平。拥有固定工作的居民对经济状况的满意度较好,而对社会安全和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一般。在校大学生(没有讨论其对经济状况的满意度)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其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不同月收入水平对各影响因素的满意度也不相同,月收入水平在7000元以上的居民除对社会安全满意一般外,对其余两个影响因素均较为满意;但月收入水平在5000~7000元的居民对这三个影响因素均为满意。
(二)几点启示
1.大力发展乌鲁木齐市经济,提高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公寓等建筑项目建设,以及道路交通、信息网络建设和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环保水利项目建设等。二是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技术推广制度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确保城市经济发展。三是实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和员工收入水平的提高。四是通过开展人才交流会,为更多的人员提供就业机会,以此增加居民收入。
2.加强社会治安,为居民营造平安生活环境。加强社会治安,防止恐怖活动的发生是政府为居民提供平安生活环境的前提。因此,乌鲁木齐市各级政府首先应大力宣传居民出行的自身安全防御措施,以提高居民自身的安全意识;其次是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和休闲娱乐场所做好安全防备工作,时刻提高警惕,加强治安巡逻。
3.美化周围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政府提出的各企业在创造产品的同时,对所排放的污染物量的控制目标,它体现了企业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时,首先政府要严格把控企业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其次要从居民自身着手,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共同保护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
4.完善乌鲁木齐市社会保障制度,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一是通过建立有利于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使更多的居民能够享受医保带来的优惠,摆脱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为下岗工人提供更多的再就业机会,如以政府的名义开办蔬菜合作社,吸纳更多的下岗工人;或是提供开放性的就业咨询部,以解决需求方与供给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三是在社会福利方面,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同时完善城市低保、特困户救助等制度,以不断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罗楚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变:1988—2002[J].财经研究,2006,(9):103-112.
[2]汤凤林,甘行琼.中国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24):87-90.
[3]陈惠雄.幸福原则——人类经济行为的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黄立清,邢占军.国外有关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5,(3):29-33.
[5]董晓旭,冯锦航,贾让成.低碳经济发展对国民幸福的影响[J].经营与管理,2013,(7):78-81.
[6]黄永明,何凌云.城市化、环境污染与居民主观幸福感——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3,(12):82-93.
[7]薛新东,程翔宇.湖北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23):110-113.
[8]田磊,潘春阳.中国居民幸福感的总体趋势与群体差异——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1990—2007)[J].河南社会科学,2013,(2):71-76,108.
[9]刘国风,李军.城镇居民幸福指数的准确测度[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33(6):90-95.
[10]谭斌,陈高杰.幸福感与居民收入关系分析——以新疆五家渠市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3,(24):236-237,248.
[11]张爱萍,刘敏.伊犁州柯尔克孜族城镇居民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78-81.
[12]朱金鹤,李崇,崔登峰.基于包容性增长的新疆兵团居民幸福感测度与提升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3):64-69.
[13]Easterlin,R A.Building a Better Theory of Well-being[R].IZA Discussion Papers 742,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Labor (IZA),2003.
[14]Ferrer-i-Carbinell.Income and Wellbeing[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5,(89):997-1019.
[15]Frederick,S.,Loewenstein,G..Hedonic Adaptation.In:Kahneman,D,Diener,E,Schwarz,N(Eds.),Well-being:The Foundations of Hedonic Psychology [M].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Press,1999.
[16]Graham,C.,Eggers,A.,Sukhtankar S..Does Happiness Pay——An Exploration Based on Panel Data from Russia [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04,(55):319-342.
(责任编辑:汪爱琴)
An Analysis of the Group Difference of Urumqi Residents’ Sense of Happiness
——Based on the Ordered Logistic Model
Xiao Chunmei,HuoLuping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Urumqi 830012,China)
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Urumqi residents’ satisfaction on the current life, this paper used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o collect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residents in the city of Urumqi on their financial situation, social security, and the 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 Then the survey data are analyzed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ordered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 The result of ordered logistic analysis shows financial situation, social security, and the 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residents’ satisfaction.However,residents of different occupations and different income levels are not the same for satisfaction of each factor. For this reason,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vigorously develop Urumqi economy to improve living standards; strengthen social security to create saf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beautify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and perfect the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to improve residents’ well-being.
Key Words:Well-being;Ordered Logistic;Group Difference;Urumqi
作者简介:肖春梅(1972-),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布局、生态循环经济;霍露萍(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
基金项目:2014年新疆财经大学科研创新项目“乌鲁木齐市居民幸福感调查研究”(cdyjd2014008)
收稿日期:2015-03-23
DOI:10.16716/j.cnki.65-1030/f.2015.06.009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76(2015)06-00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