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服务业发展状况研究
宋秀红1,严才山2,王芮2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2.昌吉州统计局,新疆 昌吉 831100)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及2000年—2014年昌吉州统计资料对昌吉州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结构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昌吉州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影响了昌吉州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昌吉州传统服务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新的服务业领域有待于拓展等。 为此,本文提出应通过对昌吉州服务业进行科学规划、培育服务市场需求、增加投资规模和优化投资结构、开拓新的服务业领域、构筑服务业总部经济聚集区等措施来促进昌吉州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服务业;服务业结构;特征
2000年—2014年,昌吉州服务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014年开始,昌吉州将服务业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已连续两年开展服务业攻坚年活动,但是过去的15年间昌吉州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这影响了昌吉州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为了实现昌吉州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加强其民生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有效提升其消费需求,增强其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迫切需要加快其服务业发展。因此,本文利用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及昌吉州历年统计资料,对昌吉州服务业发展水平、规模、结构变化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瓶颈,提出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路径。
一、昌吉州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状况
昌吉州服务业增速从2000年起连续15年保持10%以上,其服务业增加值的总量由2000年的36.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02.2亿元,翻了3.2番,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01年达到15年来的最高值,为35.4%,此后逐年下降,2011年降至最低,为25.8%,2012年又逐步回升(见表1)。昌吉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一定阶段的下降是由其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造成的。
虽然近几年昌吉州服务业发展较快,但是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占比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见表2),其中,批发业和零售业占1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13.3%,住宿和餐饮业占8.1%,房地产业占13.3%,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占12.5%;现代服务业中除金融业(9.3%)占比较高外,其他占比均较低,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3.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1.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0.7%。
表1 2000年—2014年昌吉州服务业发展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2001年—2015年《昌吉州统计年鉴》。
表2 2014年昌吉州各服务业增加值及内部行业比重
数据来源:2015年《昌吉州统计年鉴》。
二、昌吉州服务业结构变化
(一)昌吉州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化
表3 2008年和2013年昌吉州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2009年和2014年《昌吉州统计年鉴》。
从表3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的比重看,2013年与2008年相比,比重提高的主要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分别提高了2.4个、0.4个、1个、5个和0.5个百分点;比重下降的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报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及卫生和社会工作,分别下降了1.9个、1.1个、0.5个、0.6个、2个、2.2个和0.2个百分点;比重基本持平的行业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比重提高的行业中,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比重提高得最快,这主要得益于5年来消费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增长,2008年—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4%,房地产销售面积年均增长15%。消费的增长动力主要是“一车一油”,汽车4S店实现了从无到有“零”的突破,汽车销售额从2008年的1.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3亿元;成品油销售额从2008年的17.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41.5亿元,成品油和汽车销售成为拉动限额以上消费的主要力量;2008年到2013年也是昌吉州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黄金5年,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比2008年增加7.5平方米,达到38.5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75.2平方公里,达到148平方公里。比重下降的行业中,交通运输业和居民服务业比重下降幅度高于其他行业。其中,交通运输业虽然企业增加数量较多,但个体运输户增加幅度较小,客货运周转量5年来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长,增幅低于同期服务业增速。
(二)昌吉州服务业法人企业结构变化
从表4服务业法人企业数量变化来看,法人企业数量增加较多的行业主要是批发零售业,2013年比2008年增加330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264家,房地产业增加178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210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197家。批发零售业企业数量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农、林、牧产品批发和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交通运输业法人企业的快速增加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来第三方物流的兴起和邮政快递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很多交通运输企业;房地产法人企业的快速增加主要原因是4万亿效应促使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中介公司和物业公司较快增加;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的增加主要集中在汽车租赁、机械设备租赁、企业管理服务、咨询与调查和广告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的增加主要集中在网吧。 法人企业数量减少的行业主要是住宿和餐饮业,2013年比2008年减少9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邮政业减少了116家。住宿和餐饮企业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出于避税减少财务费用的目的促使很多法人企业变更为大的个体;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企业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他计算机服务业企业数量的减少。
到2013年,14个服务业行业门类中,法人企业比重超过10%的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29.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5.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5.1%),房地产业(13.5%),这四个行业共有法人企业2074家,占服务业法人企业数量的73.7%,且主要以传统服务业企业为主,而金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法人企业分别只占服务业法人企业总数的3.3%、1.4%、6.1%、2.1%、0.9%和7.4%,这6个行业共有法人企业298家,仅占服务业法人企业总数的21.2%。说明昌吉州传统服务业占比较高,其现代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其服务业内部结构的调整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现代服务业中法人企业比重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是金融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比2008年提高1个和6.6个百分点;教育业比重略有提高;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卫生、社会保障业法人企业比重下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比重持平。
表4 2008年和2013年昌吉州服务业法人企业数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昌吉州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和第三次经济普查公报。
(三)昌吉州服务业个体户结构变化
表5 2008年和2013年昌吉州服务业个体户数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昌吉州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和第三次经济普查公报。
从表5可以看出,2008年到2013年,个体户数增加较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分别增加7718户、15922户、2518户和1190户,其中,交通运输业个体户平均每年增加近4000户,批发零售业个体户平均每年增加近2000户。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分别减少94户、66户、58户和113户。
到2013年,个体户占比最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占服务业个体户的46.8%和34.6%;另外,住宿和餐饮业及居民服务业也是个体户分布较多的行业,这四个服务行业个体户总数占整个服务业个体户比重的97%,可见,这四个服务行业是个体户发展的核心行业。
(四)昌吉州服务业就业结构变化
从表6可以看出,2013年昌吉州服务业从业人数达到30.8万人,比2008年增加10万人,增长近50%,其中,从业人员数量增加较多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增加约1.39万人;交通运输业,增加约3.22万人;住宿和餐饮业,增加约1.05万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加约1.81万人。从业人员数增长幅度最大的行业是房地产业,增长近1.4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7倍。房地产行业是2008年以来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无论是房地产企业,还是房地产从业人员都有明显的增加。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发展较快的主要是设备租赁、广告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分行业从业人员比重看,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占服务业从业人员的23.2%,依次是批发零售占20.3%,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占15.4%,住宿和餐饮业占9.2%,以上四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占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的69.1%,以上四个行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信息传输、金融、房地产、公共设施管理、文化体育娱乐业分别只占到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的0.7%、3%、2.7%、1.2%、1.5%,吸纳就业的能力较弱,但在提升服务业水平,促进服务业升级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表6 2008年和2013年昌吉州服务业从业人员人数对比表 单位:人
数据来源:《昌吉州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和第三次经济普查公报。
(五)昌吉州服务业税收结构变化
从表7可以看出,2013年昌吉州服务业税收达到42.90万元,占其税收总额的40.8%,较2008年增长了39.5%。分行业看,税收收入在服务业中比重超过10%的行业有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其税收分别为14.38亿元、6.48亿元、5.23亿元和5.06亿元,占服务业税收的比重分别为33.5%、 15.1%、 12.2%和11.8%。房地产和金融业主要以法人企业的形式存在,从业人数相对较少,但对税收的贡献较大。
表7 2008年和2013年昌吉州服务业分行业税收对比表
数据来源:2009年和2014年《昌吉州统计年鉴》。
三、昌吉州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
昌吉州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占GDP的比重偏低。2014年昌吉州服务业增加值为302亿元,占其GDP的比重为28.5%,该比重比全疆低12.5个百分点,比全国低20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全疆和全国水平。究其原因,一是由于2008年以来,昌吉州经济增长提速,特别是工业增速7年来均保持在30%以上,而服务业年均增速仅在12%左右;二是由于昌吉州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农业基数大,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一定的影响;三是传统服务业,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相对滞后,对三产的带动作用不强。
(二)服务业单位小而散,缺乏竞争力
昌吉州共有服务业法人企业2813家,其中,规模以上的服务业为74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为156家,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为178家,“四上”企业只占到服务业法人企业的14.5%。另外,服务业中个体户所占比重较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只占25%,75%的零售额来自个体户。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1.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一是物流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截止2013年上半年全国共有A级物流企业2100家,而昌吉州目前还没有1家A级物流企业。昌吉州90%以上的物流企业都是“小”“散”企业,目前昌吉州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主要有中疆物流、九通物流、奇台汇通运输等,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二是物流管理技术水平低。昌吉州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水平总体偏低, 绝大部分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落后, 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 使用专业物流管理软件的物流企业寥寥无几, 尚未有效整合物流信息。三是物流发展理念滞后。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自己的运输物流部门,但未充分认识到第三方物流在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方面的作用,缺乏对内部物流业务剥离的热情,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化、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产生和发展,致使企业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专业化的市场需求,从而制约了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形成和物流企业业务发展空间的扩大。四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政府缺少对物流网络的系统规划,因此,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跟不上物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缺乏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因此,物流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2.金融支撑作用仍需加强。当前,昌吉州金融业只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9.3%,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金融业发展滞后,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一是金融机构及网点分布不合理,部分县市无国有商业银行或者商业银行进驻少,国家级开发区银行网点建设滞后,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只有1家银行进驻;二是新型金融机构发展滞后,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寄卖和典当行数量少且规模小,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较弱;三是直接融资和民间融资滞后,上市公司较少,企业融资较难;四是民间资本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参与度不高;五是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滞后,村镇银行在农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仍然较弱。
(四)服务业领域有待于拓展
昌吉州文化产业、老年服务业、健康产业与节庆会展业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以昌吉州文化产业为例,昌吉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低于GDP增速。2010年—2014年昌吉州GDP年均增速为16.2%,而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仅为10.1%。三年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呈下降态势,分别为1.14%、1.07%、0.93%和0.87%。二是缺少大型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三是文化服务业单位结构不合理。在文化产业增加值中,服务业事业单位创造的增加值占27.8%;个体经营户创造的增加值占31.7%;而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服务企业的增加值仅占19.5%。四是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水平较低。昌吉州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仅占总支出的11%。
四、促进昌吉州服务业发展的路径
(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发展
各主管部门应结合“十三五”规划,根据商贸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六大优势产业的发展特点编制或修订完善起点较高、层次较高的发展规划,并努力付诸实施,将服务业优势产业打造成昌吉州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二)注重培育服务消费市场
一是着力打造以商业、办公、居住、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提高消费层次;二是改变传统的餐饮业发展模式,使餐饮业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形成独具特色,集休闲、旅游、餐饮为一体的现代餐饮业,例如,昌吉市的回民小吃街、奇台县的美食一条街等,既可以聚集人气,成为旅游景点,又可以提升消费层次;三是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从而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四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扩大消费的平台。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拓宽服务业领域
服务业企业容纳就业人数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并且对税收的贡献较大。因此,在保证工业投资规模的同时要加大对服务业领域的投资,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各县市要积极挖掘各自的优势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服务产业,加大在物流、旅游、金融、文化等重点产业的投资,并大力引进相关企业,促进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1.建设现代物流节点。一是充分发挥北疆交通枢纽和连接欧亚大陆桥路上大通道的作用,加快推进昌吉、准东、小黄山、乐土驿“四大物流运输基地”建设及新疆全优农资交易市场、奇台天山东部物流园等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加速物流业发展;二是培育形成一批骨干物流企业,推进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鼓励物流企业专业分工与合作,发展壮大第三方专业物流,构建现代物流产业体系,促进物流产业集群发展。
2.加快金融业发展步伐。一是发展壮大新型金融机构规模。使之成为昌吉州金融产业的重要补充力量;二是创新融资方式,加大直接融资和民间融资力度,培育一批优质上市公司,对拟上市的本地企业给予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咨询指导服务,通过发展上市公司快速实现直接融资;三是加大民间融资探索力度,让丰富的民间资本安全地进入金融市场,参与经济建设;四是支持村镇银行发展,把机构及其网点延伸至各个乡镇甚至是人口较为集中的中心村,使其服务于“三农”、农业现代化及新型城镇化建设。
3.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一要大力扶持和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二要制定行业规范,壮大特色工艺美术民俗文化产业群;三要拓宽投资融资渠道,促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4.积极发展老年产业,完善老年服务体系。一是提供以医疗为主的老年人服务,包括大医院开辟老年医疗通道和老人服务向导,特别是在社区、乡村应建立以医疗为主的老年人服务队,并进行上门服务;二是在老人居住密集的地域。建立多种形式的健身、休闲、娱乐的场地和设施;三是加快发展养老院等综合养老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大投入,放宽政策,在鼓励支持民办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的基础上,还要以政府、社区、集体、个体等各种联合方式,研制、开发、生产各种适宜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产品,让广大老年人安度晚年,以促进老年服务业的发展。
5.发展健康产业与节庆会展业。健康产业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因此,在健康倍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情形下,发展健康产业潜力巨大。同时,要依托“科洽会”、种交会、菊花节、美食节、旅游风情节、碧玉文化节等重要节庆会展,大力发展节庆会展业。
(四)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服务业的转型
一是充分利用新建的新疆信息产业园来促进信息产业进一步发展 ;二是借力“互联网+”,引导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并跑出“加速度”。“互联网+”不是对传统商业的替代,也没有改变商业的本质,“互联网+”强调的是融合和共赢,带来的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强大推动力,其意义在于帮助传统产业提高效率,优化服务体验,让全社会的信息流动得更快、信息更透明,使社会资源的匹配和经营效率得以大幅提升。因此,各级政府应引导传统服务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来促进自身转型升级。
(五)构筑服务业总部经济集聚区
昌吉州总部经济发展滞后,但昌吉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准东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崛起为昌吉州总部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昌吉州总部经济的发展可以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高水准规划总部经济。一是在昌吉市规划建设高档的住宿、餐饮、金融、保险、物流业总部发展基地;二是在昌吉市高新区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食品加工等核心产业总部基地;三是在奇台县打造现代煤电煤化工、煤电冶等重大产业发展的总部基地。
参考文献:
[1]魏建,王安.服务业发展的三大突破口[J].理论学刊,2011,(3):60-64.
[2]江琳.我国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63-68.
[3]李国柱,张兰君,张莹.河北省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0,32(10): 56-59.
[4]张贤.FDI 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5):234.
[5]周超,张云朝.论新型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的必然融合与协同发展[J].商业时代,2012,(18):116-117.
[6]尚庆梅,党曼.安徽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9):33-35.
[7]范荣.浅谈服务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J].市场周刊,2010,(1):37-38.
[8]王良杰,石丽丽.现代服务业概念界定[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32-33.
[9]曹标.我国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12):123-124.
[10]李大明,肖全章.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因素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4):18-23.
(责任编辑:易正兰)
On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in Changji Hui Prefecture in Xinjiang
Song Xiuhong1, Yan Caishan2,Wang Rui2
(1.Bureau of Statistics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02, China;
2.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angji Hui Prefecture, Changji 8311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ing the third national economic census data in 2013 and statistical materials of Changji Hui Prefecture from the year 2000 to the year 2014, analyze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change of service industry of Chanji Prefecture.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in GDP continues to decline, which has affecte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the proportion of traditional service industry is large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lags behind; new services subject is to be expanded. To this end, this paper suggests the follow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in Changji, they are: to plan scientifically its service industry, to cultivate its market demand, to increase investment and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service industry investment, to open up new service field and build service industry headquarters economic zones.
Key Words:Service Industry;the Structure of Service Industry;Feature
作者简介:宋秀红(1968-),女,博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品牌经济;严才山(1981-),男,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王芮(1983-),女,研究方向:宏观经济。
收稿日期:2015-09-11.
DOI:10.16716/j.cnki.65-1030/f.2015.06.006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76(2015)06-00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