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毅 阮有民
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疗效对比分析
穆毅 阮有民
目的对比分析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78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11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放疗,观察组应用调强放疗,术后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远处转移率以及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控制率为93.0%,对照组为90.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瘤生存率为87.8%,对照组为8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远处转移率为4.3%,对照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为87.8%,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为12.2%;对照组患者1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为68.3%,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为3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具有相似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和远处转移率,但调强放疗较常规放疗在减少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方面具有优势,是一种安全性更高的放疗方式,具有更为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调强放疗;常规放疗;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
保乳手术以及术后进行辅助放疗是目前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1]。通过辅助放疗不仅可以减少局部的肿瘤复发,而且能够达到理想的远期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保乳手术治疗中的关键环节[2]。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切线野照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两种方法[3]。本科对收治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的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178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115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5.2±10.8)岁;部位:左侧乳腺35例、右侧乳腺28例;病理分型:浸润性导管癌28例、浸润性小叶癌22例、导管内癌7例、髓样癌6例;TNM分期:Ⅰ期45例、Ⅱ期1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44.9±10.6)岁;部位:左侧乳腺64例、右侧乳腺51例;病理分型:浸润性导管癌54例、浸润性小叶癌39例、导管内癌14例、髓样癌8例;TNM分期:Ⅰ期72例、Ⅱ期43例。两组患者年龄、部位、病理分型和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放疗:使用专用的乳腺托架、内外切线中心野以及楔形滤过板,使用6MVX线行全乳腺照射,使用剂量50 Gy/25次、瘤床补量10 Gy/5次。观察组应用调强放疗:患者平卧,使用专用的乳腺托架固定,将乳腺瘢痕以及乳腺边界使用铅丝进行标记后进行模拟CT扫描,将图像经放疗局域网传至三维放射治疗系统,确定靶区和危及器官,使用6MVX线行全乳腺照射,使用剂量50 Gy/25次、瘤床补量10 Gy/5次。放射治疗后受体阳性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内分泌治疗[4]。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远处转移率以及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局部控制率为93.0%、对照组为90.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瘤生存率为87.8%,对照组为8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远处转移率为4.3%,对照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101例、发生率为87.8%,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14例、发生率为12.2%;对照组患者出现1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43例,发生率为68.3%,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20例,发生率为3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3级和4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
早期乳腺癌在保乳手术术后进行放射治疗能够有效减少70%患者局部失败率以及增加85%~90%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5]。相关的研究表明[6],传统的常规放疗使用的切线野技术加楔形板照射技术由于乳腺外形的差异导致在靶区内的剂量分布不均匀,从而引起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毒副反应,同时也会影响远期的美容效果。而调强放疗技术是一种改良的放疗技术,不仅可以保持有效的覆盖率,而且能够显著的提高靶区内的剂量均匀性,有效的减少了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和照射体积,使得发生心血管反应和放射性肺炎等不良反应的几率显著的下降[7]。
本组临床研究中,应用常规放疗的对照组患者在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和远处转移率三方面与应用调强放疗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在远期疗效方面具有相同的效果,但是观察组患者发生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率为12.2%,远低于对照组的31.7%(P<0.05),表明调强放疗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殷红梅等[8]研究报道结论相符合,进一步证实调强放疗术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安全、可靠、有效的放疗方案。
综上所述,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具有相似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和远处转移率,但调强放疗较常规放疗在减少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方面具有优势,是一种安全性更高的放疗方式,具有更为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1]雷风,古定标,白玉海,等.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疗效.实用医学杂志,2014,30(8):1278-1280.
[2]封江平.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28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24):87-89.
[3]陈磊,朱超华,徐子海.乳腺癌术后放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进展.临床医学工程,2013,20(7):917-920.
[4]李凤虎,常建英,洪卫,等.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放疗方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代肿瘤医学,2015,23(13):1827-1831.
[5]杨世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疗效比较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7):74-75.
[6]刘敏,董丽华,王辉东,等.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参数的比较.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1):2924-2926.
[7]邓太美,李陆.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的优势.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462-463.
[8]殷红梅,何斌,崔珍,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临床对照研究.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2):1855-185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154
2015-11-06]
110042 辽宁省肿瘤医院放疗三科(穆毅);辽河油田总医院渤海院区肿瘤诊治中心(阮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