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考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的策略

2016-01-27 11:18:22吴志平南昌市第十八中学330003
大众文艺 2016年7期
关键词:观察力美术教学意义

吴志平 (南昌市第十八中学 330003)



浅析高考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的策略

吴志平(南昌市第十八中学330003)

摘要:高考美术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培养好学生的观察能力十分重要。在高考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关键之处。教师可以通过专业学习过程让学生明白观察的重要性,以此激发其观察兴趣,使学生养成时时观察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观察能力。文章主要讨论在高考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作用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意义。

关键词:观察力;美术教学;意义;方法

学生要绘制出一幅好的美术作品,良好的观察力必不可少。只有拥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学生才能够全面深刻的认识事物,这个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从不会独立存在,观察力也是如此,它的存在和美术的转化能力、绘制技巧以及情感表达能力等息息相关。培养观察力能帮助学生进行事物转化,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将事物用不同艺术手法表现出来。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十分重要。

一、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方法

1.营造良好气氛,激发学生培养观察力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兴趣点,以此激发学生进行深入观察物体的热情。教师可以先从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入手,以“大家来找茬”的方式找出图片中的不同点。通过这个小游戏调动起学生观察、寻找事物的兴趣。在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之后,再改变学生静物素描的绘画题材,撤掉学生经常画的水果、蔬菜和陶罐等物件,摆出常见的书、笔筒、台灯等物件,并打上灯光,这些常见的物体在这种情况下无疑能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当学生发现平时能轻松绘制出来的物体在灯光下所表现出来的形状与颜色大不相同时,就会认真地对物品进行观察、琢磨。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习惯,认真观察事物的特点,让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懂得“美在身边”的道理。同时教师要利用优秀作品去感染学生。当学生发现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与优秀作品中表达的内容基本一致,但画面效果却好上数倍时,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感知具象的“形”与“神”

形与神作为绘画中的两大元素,一个揭示了事物的外在,是事物的外延;一个揭示了事物的内涵。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有形无神者,表现出来的是空洞的徒有其表;有神无形者,则显得虚幻,容易脱离现实。所以,要把握好具体物象的“形”与“神”,使其作品形神兼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显得十分必要。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感知具象的“形”与“神”,教师可以带学生外出写生,到公园等地观察荷花,通过对荷花外在形象的仔细观察,体会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高品质。把握好荷花的“形”与“神”后,再通过自身对线条变化和色彩的运用,将荷花娇艳风姿与清高品质表现出来。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景物,把握好景物的表象和内在,以形写神,做到在绘画时形神兼备。

3.尊重学生创作意图,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科技进步、民族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也要革新固有思想,不能墨守成规,要运用创新意识去教育学生。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可能会使教师将自身的绘画标准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加诸到学生身上,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思维方法和个性特点,作为教师,应当因材施教,以创新意识面对学生不同的表现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组有色彩的静物,这组静物较适合用竖式构图法,大部分学生也基本采用竖式构图法,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该组静物,想一想除了可以采用竖式构图法外,是否还能采用与此方法不同的表现方式——横构图法,亦或是别的构图方法。教师的引导能让学生静心观察静物,通过对静物的对比分析,学生可以体会到创新意识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4.以分析对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在高考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析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同类事物或相似事物,培养学生深刻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初步内在观察能力。学生所现有的初步观察能力只是针对表象的观察,对于外表相似但内在不同的事物还没有具备辨别其不同的能力。人的感官系统大致能分辨相似事物,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将两个相似事物用绘画手法表现出来。教师在培养这方面能力时,可以先找两个相似事物,比如找出两张相似的树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绘制出能欣赏者清晰分辨出这两张树叶不同之处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不同,用夸张的手法突显其特点,以培养学生深层次的观察能力。在学生观察力进一步提高后,再让学生观察双胞胎的照片绘制出人物画像,通过对双胞胎的表象观察进一步深入人物内心,最后再通过表象表现出双胞胎内心的不同,揭露其本质,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二、提高学生的整体把握和立体观察能力

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互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部分组成整体,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学生初学美术时,容易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学生易被局部细节吸引,没有统帅全局的意识,以致于作品画面感凌乱,整体感差。因此在进行色彩学习课程时,教师应提醒学生要注意整体观察,学会总领全局,只有把握好这些才能作出一部好作品。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分析比较的观察方法,才能让其学会观察、把握整体。只有多比较,多鉴别,画面的布局才能完整、和谐;只有多比较,才能发现问题,深入刻画,整体把握。

写实是美术专业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创作时要体现出对体积、空间的追求。例如。在观察静物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绘画对象的体积与其所处的空间方位,处理好虚实关系和强弱对比。一幅感染力强的优秀作品,不单单是因为画家的高超绘画技艺,更重要的是来源于其敏锐观察力。要创作出好的作品,观察力是想象、思维创作和审美能力的基础,只有提高学生观察力,拓宽其思维空间,才能使学生创造出美的天地,才能提高美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结语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提高学生绘画水平和欣赏能力的基础。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既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又要尊重学生的创作意图,还要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和立体观察能力。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就不能全面的把握绘画对象,就无法很好的表现具体物象的内涵,就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所以,在高考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并且要着重强调观察力对提高其创作水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尚夏.论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136-137.

[2]汤进峰.在高考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观察力的重要性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20):143.

[3]黄廷文.高考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路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5(18):134.

猜你喜欢
观察力美术教学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少儿美术(2021年5期)2021-04-26 13:46:36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有意义的一天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06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40:18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25:13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24:25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