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利
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及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庞利
目的分析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及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9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配合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仅仅给予药物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士观察量表评分和药物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护士观察量表评分(321.62±25.7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护士观察量表评分(275.47±28.74)分(P<0.05)。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93.10%(27/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68.97%(20/29)(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和社会功能, 患者用药依从性良好, 值得临床广泛实施和推广。
精神分裂症;护士观察量表;药物依从性;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 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是一种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为患者思维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行为障碍等。青壮年的发病率较高, 随着病情的发展, 患者的精神活动协调性越差, 严重时会出现精神衰退[1]。精神分裂症具有极高的复发率, 临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因此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于治疗效果具有巨大的影响。患者出院一段时间后, 自我管理意识下降, 因此用药依从性会降低, 阻碍患者的康复。为分析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及药物依从性的影响, 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以护理干预, 取得不错的效果, 现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9例。实验组患者中, 男17例, 女12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1.7±7.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9例, 中专7例, 高中以上3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15例, 女14例;年龄19~49岁, 平均年龄(30.8±7.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例, 中专6例, 高中以上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治疗时间均为12周。实验组患者在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相应的整体护理、心理护理、优质护理等护理干预, 并指导患者按照医嘱合理用药。分析患者的特点, 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主管护士负责观察量表评分, 记录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改善情况。出院6个月之后调查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和用药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士观察量表评分和药物依从性。评分越高表明效果越好。用药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基本依从和完全不依从三种, 依从性=(完全依从+基本依从)/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护士观察量表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前护士观察量表评分(223.74±30.28)分,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护士观察量表评分(221.49±29.84)分, 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护士观察量表评分(321.62±25.73)分, 对照组患者护士观察量表评分(275.47±28.74)分;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护士观察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比较 实验组患者用药完全依从19例, 基本依从8例, 完全不依从2例, 用药依从性93.10% (27/29);对照组患者用药完全依从14例, 基本依从6例, 完全不依从9例, 用药依从性68.97%(20/29), 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 我国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较高, 患者需要按照医嘱合理服药。抗精神病药物是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方法, 很多患者出院之后难以坚持服药或自行更改用药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 很多患者感觉良好, 甚至擅自停止用药。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确保患者按照医嘱用药,有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2]。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 保持情绪稳定, 消除不安情绪。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使其安全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了解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 并指导患者家属配合, 给予患者全面的优质照顾, 减轻痛苦, 进而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的自控力, 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 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以保证治疗的效果[3]。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理解, 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消除患者因为药物不良反应而引发的恐惧。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护士观察量表评分和用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和社会功能, 患者用药依从性良好, 值得临床广泛实施和推广。
[1]马旻, 缪绍疆.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变化及其对依从性影响的质性研究.医学与哲学, 2015, 36(9):73-77.
[2]姚凤云.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当代护士:专科版旬刊, 2012(4):139-140.
[3]季加翠, 汲送花.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体重增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4):37-3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5.161
2016-05-18]
110168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