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玲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刘凤玲
目的探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方法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率为95.0%、97.5%, 均高于对照组的77.5%、82.5%(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实施常规护理加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 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综合征, 其主要特点是胸痛症状呈进行性加重[1]。如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因此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一旦确诊, 就需及时治疗。在患者进行性胸痛过程中, 心电图若呈现明显的变化则提示可能会发生心肌梗死或者猝死[2]。在进行治疗和护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 若出现某个环节的差错, 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如何在治疗和护理中避免发生失误,提高治疗效果, 已成为临床上很多医护人员探讨的问题。本文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心电图提示ST段压低, 无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疾病。实验组男26例,女14例, 年龄46~58岁, 平均年龄(51.7±2.4)岁, 其中初发心绞痛21例、恶化劳力性心绞痛11例、自发性心绞痛8例;对照组男24例, 女16例, 年龄42~54岁, 平均年龄(48.7±2.8)岁,其中初发心绞痛19例、恶化劳力性心绞痛13例、自发性心绞痛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在一般处理的基础上,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处理, 如可给予硝酸甘油缓解疼痛, 疼痛剧烈时可给予吗啡;给予阿司匹林或肝素进行抗凝, 预防血栓形成等。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检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 分析心绞痛的性质、疼痛部位、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等, 嘱患者前期(3 d)卧床休息, 进行床边心电监护, 有呼吸困难者及时给予吸氧, 必要时需重复检测心肌坏死标志物。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 具体包括:对以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 总结出一套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由于胸痛次数多、发作时间长、疼痛剧烈, 从而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 此时护理人员应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 为患者详细的讲解心绞痛的特点、危险性及发作时的急救措施等, 减少患者的恐惧感, 并针对患者心情状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增加患者的自信心, 以最好的状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②治疗护理: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服药前, 护士要向患者介绍这种药物的治疗效果、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使患者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引起患者对按时服药的重视, 并嘱咐患者不得在服药期间, 未经医师同意, 擅自减少剂量、停药或换药, 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在进行静脉滴注时要保持8~10滴/min的滴注速度, 以免滴注过快, 出现胸闷等反应诱发心绞痛发作, 滴注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 如出现过敏、呼吸困难等症状, 要及时通知医师, 进行对症处理。③饮食护理: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因素都可导致患者的心绞痛发作, 故需采取合理的饮食护理, 减少发作, 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在进食时应低盐低脂的营养饮食, 忌食刺激性食物, 饮食时不可过快、过量, 要少食多餐、清淡营养饮食, 多食用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 以免发生便秘, 从而增加心脏负荷, 增加心绞痛的发作。④生活护理:指导患者生活中要避免情绪过激, 使心脏负荷过重, 诱发心绞痛的发生;同时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锻炼, 促进血液循环, 形成侧支循环, 增强活动耐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态;如心绞痛发作后, 急救后无缓解, 要进行及时就诊。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有效为胸痛等症状有改善, 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 心电图提示ST段正常或接近正常;无效为胸痛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多, 心电图提示ST段无变化。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表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效果 实验组有效38例(95.0%), 无效2例(5.0%);对照组有效31例(77.5%), 无效9例(22.5%);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护理满意39例(97.5%), 不满意1例(2.5%);对照组护理满意33例(82.5%), 不满意7例(17.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P<0.05)。
近年来,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 老年人高发, 且常常伴有“三高”疾病, 给疾病的治疗带来难度[3]。不稳定型心绞痛极易发展为心肌梗死, 对患者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及时治疗和完善的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 进行常规护理和有针对性的护理, 可以减轻症状,减少发病次数, 提高治疗效果。在上述试验中,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常规护理同时进行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护理及生活护理, 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耐心的讲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知识,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 积极配合治疗工作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在生活中改善饮食, 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并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乔艳丽.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与治疗.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5):72-73.
[2]郑容梅.优质护理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辅助干预效果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2):4-7.
[3]田莉萍.整体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观察.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4):35-3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5.148
2016-05-25]
457000 濮阳市中原油田第五社区管理中心医院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