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泮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对比分析

2016-01-26 13:46:53杨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5期
关键词:酸钠癫痫肝功能

杨娜

地西泮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对比分析

杨娜

目的对比分析地西泮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方法4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 随机分为地西泮组、丙戊酸钠组, 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病情的缓解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丙戊酸钠组的抽搐缓解时间为(19.44±9.03)min, 低于地西泮组的(33.63±8.41)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戊酸钠组有效率(90%)高于地西泮组(55%), 复发率为5%, 低于地西泮组的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泮组出现肝功能损害4例(20%), 轻中度呼吸抑制3例(15%), 丙戊酸钠组出现肝功能损害1例(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较地西泮更胜一筹, 值得临床应用。

地西泮;丙戊酸钠;癫痫持续状态

癫痫持续状态指的是一次癫痫持续性发作30 min以上,或是2次癫痫发作的间歇期患者没有回复正常意识[1]。在是神经内科临床上, 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比较常见, 需积极治疗,否则患者很可能会因电解质紊乱、高热、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等原因引起重大的永久性脑损害, 甚至造成患者死亡[2],所以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本文特对地西泮与丙戊酸钠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院神经内科2015 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 随机分为地西泮组和丙戊酸钠组, 各20例。地西泮组中男11例, 女9例, 年龄21~67岁, 平均年龄(40.4±9.4)岁;丙戊酸钠组中男11例,女9例, 年龄19~67岁, 平均年龄(39.5±8.4)岁;排除肝功能严重异常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40例患者均予以吸氧、抗感染、防止脑水肿、保持气道通畅等常规处理, 地西泮组予以地西泮10 mg进行静脉注射, 注射的速率控制在2 mg/min, 而后再予以地西泮50 mg与500 ml的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控制24 h的地西泮总量<120 mg。丙戊酸钠组予以丙戊酸钠注射液400 mg进行静脉注射, 而后再予以丙戊酸钠400 mg与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进行静脉微泵, 控制24 h的丙戊酸钠总量<20~30 mg/kg。

1.3 观察指标 观察病情的缓解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3]有效:用药后2 h内抽搐停止;无效:用药后2 h内抽搐不停止;复发:用药后48 h内抽搐再次发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地西泮组的抽搐缓解时间为(33.63±8.41)min, 丙戊酸钠组为(19.44±9.03)min,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泮组有效11例(55%), 无效9例(45%), 复发6例(30%);丙戊酸钠组有效18例(90%), 无效2例(10%), 复发1例(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泮组出现肝功能损害4例(20%), 轻中度呼吸抑制3例(15%), 丙戊酸钠组出现肝功能损害1例(5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据了解, 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的癫痫患者占到1%~5%左右[4]。药物因素(突然减药、换药、停药、漏等服)是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的最重要的诱发因素, 而其他因素如感染、饮酒、发热、分娩、镇静剂、抗抑郁药物等也可引起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癫痫持续状态主要包括非惊厥性癫痫状态与惊厥性癫痫状态, 前者通常不会导致多系统功能异常的发生, 在持续放电时会大量释放出兴奋性氨基酸, 能够对神经元造成轻重不一的损害,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很可能会造成长久性的认知功能损伤, 情况严重时甚至引起患者死亡;而后者具有比较大的危害, 一般以综合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以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患者抽搐时间直接关系到其预后的良好与否[5]。

临床在对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选药上的原则应是能够迅速达到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的目的, 并且药物安全性高, 不会对呼吸循环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目前, 地西泮是国内临床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 易于吸收, 起效快, 一般在1~2 min便可发挥作用, 并且对呼吸、 心脏的影响不大, 药物的安全性较高, 一般最短可持续20 min, 最长40 min, 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存在药物积蓄及耐药的问题。而丙戊酸钠属于一种非镇静性的抗惊厥药, 能够透过血-脑屏障, 可对丁醛酸脱氢酶与γ氨基丁酸转化酶产生抑制作用, 除此之外, 还能够促使谷氨酸脱氢酶活化, 进而增高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含量,起到抗惊厥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 地西泮组的抽搐缓解时间为(33.63±8.41)min, 丙戊酸钠组为(19.44±9.03)min, 说明丙戊酸钠的起效时间短于地西泮(P<0.05)。丙戊酸钠组的有效率为90%, 高于地西泮组的55%, 且丙戊酸钠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地西泮组(P<0.05)。

综上所述, 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较地西泮更胜一筹, 值得临床应用。

[1]孙洲, 王磊, 龚瑜, 等.地西泮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比较.临床急诊杂志, 2011, 12(10):93-94.

[2]刘琛, 闫素英, 唐静.丙戊酸钠对比地西泮治疗成人癫痫持续状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中国药房, 2015(24):3368-3370.

[3]李峰.地西泮联合丙戊酸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分析.当代医学, 2013(36):49.

[4]焦杨, 王睿.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当代医学, 2014(21):25-26.

[5]邢文峰, 罗永中.氯硝西泮针剂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患儿癫痫疗效分析.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17):2661-266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5.072

2016-05-11]

113008 抚顺市矿务局总医院神经内科三病房

猜你喜欢
酸钠癫痫肝功能
重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
肝博士(2024年1期)2024-03-12 08:38:08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58
癫痫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6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饮食科学(2017年5期)2017-05-20 17:11:53
丙戊酸钠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增效作用研究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西南军医(2015年4期)2015-01-23 01:19:30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
中医针药治疗脑卒中后癫痫临床观察
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48例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