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彬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贾彬
目的分析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A组给予40 mg/d非布司他治疗,B组给予80 mg/d非布司他治疗,C组给予别嘌呤醇治疗。分析和比较三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及C组血清尿酸<357 μmol/L比例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血清尿酸<357 μmol/L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尿酸下降幅度比A组及C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发生转氨酶升高、肌酐升高、左上腹疼痛及痛风发作不良反应,A组例数分别为1、1、3、4例,B组例数分别为3、1、2、11例,C组例数分别为2、3、3、1例。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痛风发生率明显比A组及C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痛风发生率(55.0%)明显比A组(20.0%)及C组(5.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服用非布司他,可有效降低血清尿酸水平。从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角度来讲,80 mg非布司他优于40 mg非布司他,建议在临床治疗中选用该剂量。
痛风;高尿酸血症;非布司他;有效性;安全性
痛风为晶体性关节病(由单钠尿酸盐沉积引起)[1]。嘌呤无法正常代谢、尿酸排泄量减少会引发痛风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包括形成痛风石、尿酸盐肾病、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等,原发性和继发性较为常见[2]。高尿酸血症是发生通风的主要基础。所以,治疗通风的目标是对血尿酸水平进行长期有效控制。临床中经常使用别嘌呤醇药物,但其疗效不尽人意[3]。非布司他为新兴药物,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存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选择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本文以本院60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非布司他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具体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共60例,经本院临床诊断确诊。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6.12±7.30)岁。所有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皆≥480 μmol/L。采用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各20例。
1.2方法 A组给予40 mg非布司他(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58)治疗,1片/次,1次/d;B组:给予80 mg非布司他(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58)治疗,1片/次,1次/d;C组:给予300 mg别嘌呤醇[世贸天阶制药(江苏)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3683]治疗,1片/次,3次/d。规定三组治疗疗程为24周。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现存治疗标准指导下,对患者血清尿酸进行定期检查。痛风:血清尿酸>595 μmol/L;血清尿酸正常值范围为:男性150~420 μmol/L,女性90~357 μmol/L。以实际检查结果为依据,对治疗状况加以分析和判定。除此之外,对患者所有生命体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三组综合疗效比较 对三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清尿酸<357 μmol/L比例进行比较。治疗12周:A组8例(40.0%)、B组12例(60.0%)、C组12例(60.0%),治疗24周:A组7例(35.0%)、B组10例(50.0%)、C组8例(40.0%),治疗后3个月:A组5例(25.0%)、B组8例(40.0%)、C组8例(40.0%)。B组及C组血清尿酸<357 μmol/L比例多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血清尿酸<357 μmol/L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尿酸下降幅度比A组及C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经治疗,三组均发生转氨酶升高、肌酐升高、左上腹疼痛及痛风发作不良反应,A组分别为1例(5.0%)、1例(5.0%)、3例(15.0%)、4例(20.0%),B组分别为3例(15.0%)、1例(5.0%)、2例(10.0%)、11例(55.0%),C组分别为2例(10.0%)、3例(15.0%)、3例(15.0%)、1例(5.0%)。三组转氨酶升高、肌酐升高、左上腹疼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痛风发生率(55.0%)明显比A组(20.0%)及C组(5.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痛风是尿酸排出障碍或嘌呤代谢异常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升高,单钠尿酸盐结晶沉淀所产生的一种疾病症状。临床治疗痛风主要是降低尿酸,控制尿酸水平<360 μmol/L,饮食控制降低尿酸值达20%,因此需要采取药物对此类患者进行干预。促进尿酸排出、减少尿酸生成是降低尿酸的主要方法,其中减少尿酸生成更符合高尿酸血症形成的原理。传统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生成,但别嘌醇的副作用较多,在临床使用上收到许多限制。非布司他属于降尿酸药物,可用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临床治疗。非布司他可选择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且对其他酶类代谢没有影响[4]。此外,非布司他很少引发不良反应。该药物可促使血清尿酸功能降低,同时没有使用局限性。最初服用该药物时,极有可能引发痛风。鉴于此,继续治疗情况下,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对痛风情况加以改善。别嘌呤醇属于传统药物,对尿酸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临床中经常采用别嘌呤醇药物。然而,由于该药物可激活黄嘌呤酶,使得疗效有所降低。此外,别嘌呤醇类似于嘌呤,会影响其他酶的活性,且易引发很多不良反应。经研究,非布司他在疗效方面强于别嘌呤醇[5]。
本组研究表明,B组及C组血清尿酸<357 μmol/L比例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血清尿酸<357 μmol/L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尿酸下降幅度比A组及C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发生转氨酶升高、肌酐升高、左上腹疼痛及痛风发作不良反应,A组例数分别为1、1、3、4例,B组例数分别为3、1、2、11例,C组例数分别为2、3、3、1例。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痛风发生率明显比A组及C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患者服用非布司他,可有效降低血清尿酸水平。从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角度来讲,80 mg非布司他优于40 mg非布司他,建议在临床治疗中选用该剂量。
[1]蒋兰兰,金星,沈赟,等.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7):2827-2830.
[2]张秀英.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2016:1570.
[3]黄小娥,何成松.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7(4):147.
[4]谭源源.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9):61-62.
[5]谷丽梅.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疗效观察.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7):106-10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094
2016-07-22]
056001 邯郸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