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亚莉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陕西 渭南 714026)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崔亚莉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陕西渭南714026)
[摘要]目的:探讨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中选取8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行一体化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死亡情况及救治情况。结果: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行一体化急救护理,对挽救病患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严重创伤;急救护理;一体化模式
[收稿日期:2015-01-19编校:李晓飞]
严重创伤患者伤情较重,情况复杂,生存率极低,救治难度大。临床观察发现[1],实施有效护理,能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预后,近年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开始在临床中运用,取得了较好效果,本研究对两组患者护理方法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中选取8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22~71岁,平均(41.5±3.6)岁,对照组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20~75岁,平均(42.3±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行一体化急救护理,根据严重创伤患者一般特征,制定急救护理相关程序规范,包括患者院外抢救规范,伤情评估方法,体征监测内容等,同时制定较为科学预案。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进行出诊人员分配及相关准备,将出诊时间控制在5 min内[2]。 在赶赴急救现场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同现场人员保持联系,通过电话对患者周围人员进行指导,采取简单抢救处理,同时让陪伴人员对患者进行安慰,稳定患者情绪。 到达现场后,根据患者伤情,立即开展抢救措施,予面罩吸氧,对于出血患者有效止血,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降低颅内压处理。骨折患者进行固定。疏导患者紧张恐惧心理,舒缓不良情绪。同时检查患者体征,对病情进行评估。在转运过程中,需建立静脉通道,同时与医院取得联系,使其做好接诊工作。入院后,立即将患者送入急救室,护理人员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呼吸机及体征监测设备,同时协助医师进行伤口处理。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体征,采取针对性救治措施。同时,护理人员需采集相关样本,进行送检,并协助患者检查。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死亡情况,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作对比分析。
2结果
观察组死亡率为6.98%,同对照组25.58%比较,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救治时间、住院时间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两组患者死亡情况对比[例(%)]
组别例数抢救中死亡住院死亡死亡率(%)观察组432(4.65)1(2.33)6.98对照组437(16.28)4(9.30)25.58χ2值4.21953.12136.3679P值0.04070.06140.0316
组别例数救治时间(min)住院时间(d)观察组4324.3±3.419.2±4.5对照组4342.7±6.825.4±6.8t值6.87924.7283P值0.00000.0000
3讨论
严重创伤患者通常病情危重,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需进行及时有效救治,采取有效急救护理措施,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近年来,一体化急救护理作为一种在急诊科中应用的新型模式,能将患者院前抢救,患者转运,体征监测,术后康复等护理阶段进行综合与规范,减少了不必要环节,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及技能,同时将救治过程进行规范化及系统化,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中观察组死亡率、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结果同相关文献报道一致。综上所述,在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救治时,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应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4
[1]冯耀清,王伟,李硕,等.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最新进展[J].吉林医学,2013,34(7):1385.
[2]王海燕.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的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6):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