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外伤腰椎管狭窄症的MSCT及MRI诊断及临床意义

2016-01-25 03:21马宁马利
河北医药 2015年16期

马宁马利

非外伤腰椎管狭窄症的MSCT及MRI诊断及临床意义

马宁马利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非外伤性腰椎管狭窄症的MSCT与MRI诊断的准确性与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 年1月至2013年10月治疗的60例非外伤腰椎管狭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以手术结果作为标准,术前的MSCT与MRI影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各自优势。结果本组60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术前MSCT检出腰椎椎间盘膨出(突出)20例,椎板增厚34例,中央管侧隐窝狭窄28例,黄韧带肥厚钙化44例,椎小关节病变52例。MRI检出腰椎椎间盘出(突出)28例,椎板增厚30例,中央管侧隐窝狭窄32例,黄韧带肥厚钙化42例,椎小关节病变48例,椎间孔狭窄神经管受压42例,经对比后发现MRI检查较MSCT在外伤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准确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症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在非外伤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中,两者都有着较高的灵敏度,虽然MRI的准确性要略高于MSCT,但是有着各自不同的诊断价值,对于有骨质改变、韧带钙化MSCT特异性较高,必要时结合两种检查,为临床提供更可靠依据,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非外伤;腰椎管狭窄;mSCT;mRI

【中图分类号】R 681.5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5)16-2458-03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16.018

收稿日期:(2015-02-19)

作者单位: 054201河北省邢台市,冀中能源东庞煤矿医院影像科(马宁);冀中能源章村煤矿医院放射科(马利)

腰椎椎管狭窄(LSS)是指椎管、神经根管和神经孔的狭窄,虽然LSS的发病率目前尚未确定,但65岁以上做脊柱外科手术的患者大多由LSS引起[1]。LSS又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先天性LSS包括软骨发育不全、椎弓崩裂和融椎等先天性发育不全等,后天性LSS又可分为退行性改变、外伤性、肿瘤性或炎性病变等。本文主要探讨除外伤性引起的LSS的MSCT与MRI的影像检查,并且通过影像和临床资料分析两种检查对非外伤性腰椎管狭窄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做出深入研究比较,总结各自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60例,男36例,女24 例;年龄30~78岁,其中81.2%为50岁以上,平均年龄54岁。临床主要症状为长期反复腰腿痛,并向一侧或两侧放射疼,下肢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踩棉花感等,尤其是L4~5和L5~S1多见。随着MSCT及MRI的普及,广泛地用于腰椎管狭窄症的检查中,不仅可以清楚地显示三柱解剖结构,通过测量可以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并对狭窄的原因做出客观分析,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患者经以上两种检查后,最终均行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

1.2方法

1.2.1mSCT:采用西门子Somatom Spirit双排螺旋CT机,患者取仰卧位,轴位CT对检查部位行容积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3~160mA,层厚3mm或5mm,螺距2mm。容积扫描后以2mm层厚、重建间隔1mm分别进行估算法和软组织光滑算法重建,然后进行矢状位、冠状位多平面重组(MPR)和表面三维重建(SSD)。确定腰椎管狭窄病变节段,是否合并椎间盘突出及狭窄类型、小关节受累情况等,必要时行骨窗重建。

1.2.2mRI:扫描采用1.5T西门子核磁共振,均行常规矢状位、轴位、冠状位扫描。其矢状位扫描条件为T1WI: TR为624ms,TE为14ms; T2WI: TR为4 000ms,TE为108ms,F0V310mm,扫描层厚都是4mm。轴位像扫描为T2WI: TR为8 840ms,TE为124ms,FOV256mm。

1.3手术治疗方法60例患者经MSCT、MRI影响学检查后,对不同病情患者选择不同手术治疗。其中全椎板切除并椎管减压术15例;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17例;神经孔扩大6例带;椎间盘摘除术22例。术后结果与术前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MSCT、MRI影像结果的准确率及敏感性做出评估。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mSCT与MRI术前非外伤性腰椎管狭窄的影像结果情况60例非外伤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经过不同的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分别为:mSCT发现情况:椎间盘突出或膨出20例,中央管、侧隐窝狭窄28例,椎板增厚34例,椎小关节病变52例,黄韧带肥厚、钙化44 例;mRI发现情况:椎间盘突出或膨出28例,椎板增厚30例,中央管、侧隐窝狭窄32例,椎小关节病变48

例,黄韧带肥厚、钙化42例,椎间孔神经管受压42例。MRI的诊断正确率高于MSCT,但是在骨化及韧带钙化方面MSCT要比MRI更有优势。见表1。

表1 MSCT与MRI术前非外伤性腰椎管狭窄的影像结果情况

2.2通过不同的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情况术前经过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其诊断正确率,MRI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高于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不同检查诊断结果准确性比较

3 讨论

腰椎椎管狭窄是指椎管、神经根管和神经孔的狭窄,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先天性椎管狭窄为出生时或出生后椎弓发育障碍所致。后天性椎管狭窄可有多种病因引起,其中脊柱的椎管周围退行性变是最为主要原因。其他还包括医源性狭窄、损伤性狭窄、畸形性骨炎、氟中毒等[2]。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又包括小关节突退行性改变、黄韧带增生肥厚、骨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等。临床一般病史较长,年龄偏大,临床症状有间歇性跛行、反复腰腿疼痛,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质量。老年腰椎退行性变以椎间盘为最早发病部位[3],椎间盘位于脊柱两椎体之间,由软骨板、纤维环、髓核组成的一个密封体。上下的软骨板与纤维环一起把髓核密封起来。纤维环由胶原纤维束的纤维软骨构成,位于髓核的四周。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发生变性,纤维环的变性导致对髓核保护作用减弱,并影响其营养的供给,使髓核脱水缩小,纤维环的韧性和支撑作用也逐渐减弱,结果使椎间盘变薄,纤维环向四周膨出[4]。椎间盘作为人体主要支柱,活动性大且活动较多[5],因而容易导致椎间盘突出甚至髓核脱出,而引起临床症状。腰椎退行性变中的椎间盘退行性变又可导致椎体边缘骨质增生,且易发生骨赘[6]。同时,腰椎退行性变过程中,可诱发局部软组织及韧带充血、水肿、渗出等并发症,造成韧带松弛、肥厚而致椎体不稳引发相应症状。因此,早期诊断及制定预防对策在及时治疗腰椎退行性变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7]。

非外伤性腰椎管狭窄症主要原因为老年腰椎退行性改变引起,在临床非常多见,使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带来很多不便。因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检查结果跟临床症状不一定完全相符,有的甚至相差很大,存在不确定性。所以目前很多学者也在探索临床特点与影像结果的关系,这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MSCT 与MRI的普及,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医师和患者接受认可,在腰椎管狭窄症的检查中提供可靠依据,所以在诊断上起了决定性作用。针对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结果与临床表现的不确定性,王波等[8]提出为减少或消除有关LSS的不确定性,包括建立一个广泛接受的、包罗万象的LSS分级系统,合适的影像形态学标准,标准化的MRI和CT图像参数,规范化的图像分析(包括定性和定量),在狭窄和非狭窄之间形成可靠规范间隔标准,明确影像学和症状之间的联系,以及具体的标准化治疗指南等。

本文通过对60例患者术前MSCT及MRI的影像结果统计发现,两者的准确性都较高,但是经比较在影像诊断与手术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上,MRI高于MSCT。通过本次统计分析,非外伤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影像学表现包括黄韧带肥厚钙化、关节突增生肥大,椎板增厚,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椎间盘膨出(突出),其中椎间孔狭窄及神经管受压只在MRI上观察到,为MRI的特有征象[9]。但是不可否认,MSCT对骨质改变、骨化及韧带钙化方面要比MRI更有优势,在本文统计对比中也可以体现。见图1~4。

图2 MRI显示椎间盘突出钙化不明显

图1 CT显示椎间盘突出伴钙化

图4 MRI矢状面T1WI

图3 MRI矢状面T2WI

MSCT可以完整清晰地显示腰椎骨性和软组织结构等,能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的类型及程度,为诊断提供了直接依据,因此很多人将CT作为腰椎管狭窄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手段。随着MRI的出现为腰椎管狭窄提供了更加充足的依据,因为MRI能很好地显示神经根和硬膜囊受压、受损的情况,尤其对于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腰椎管狭窄MRI能形成更好的软组织对比,因此,MRI目前已经成为最普遍的评估腰椎管狭窄的方法[8]。但是MRI的检查费用较高,并且MRI信号与临床疼痛等症状没有明显相关性,所以没有临床体征不建议行MRI检查。

总之,在非外伤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检查中,MSCT和MRI都有着各自的优势,MRI的诊断准确性性和特异性要高于MSCT,MSCT对骨质改变、骨化及韧带钙化方面要比MRI更有优势,必要时两者联合检查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才能为患者做出最理想最佳的治疗方案,并且对愈后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Deyo RA.Treatment of lumbar spinal stenosis: a balancing act.Spine J,2010,10:625-627.

2卢云峰.腰椎管狭窄CT和MRI诊断对比分析.医药前沿,2012,20: 72-73.

3王桂芝,梁萍,乔俊华,等.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螺旋CT表现及诊断.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3:1231.

4王永富.腰椎退行性变螺旋CT表现及诊断.临床医药实践,2010,9: 1181.

5王飞,江建明,王凤龙,等.腰椎退行性病变终板形态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0,28:299-300.

6丁佳昕,李名武,于洋,等.CT三维重建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辽宁医学院报,2012,33:515-517.

7王庆华.腰椎退行性变DR与CT的诊断比较与临床意义.河北医药,2013,35:2289-2290.

8王波,王宸,王运涛,等.腰椎管狭窄症诊断和治疗的不确定性.东南大学学报,2013,43:121-124.

9杜晓东,牛广明,韩晓东.腰椎管狭窄影像学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45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