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网络青年自组织参与状况及建设对策研究

2016-01-25 02:08刁宇翔熊健汝
关键词:自组织建设对策高校大学生

刁宇翔,熊健汝

(重庆大学 团委,重庆 400044)

高校大学生网络青年自组织参与状况及建设对策研究

刁宇翔,熊健汝

(重庆大学 团委,重庆400044)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与座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重庆市高校大学生网络青年自组织的了解情况、参与情况、选择情况、满意度等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究其现状、存在的困难以及不足,并从树立正确观念、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分类管理、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大学生网络青年自组织管理引导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网络青年;自组织; 参与状况; 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5.7

文献标志码:志码:A

文章编号:编号:1008-5831(2015)06-0242-07

Abstract:Combining documentary analysi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understanding, participation, choice and satisfaction index in college network youth self-organ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of Chongqing, and research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Five countermeasure proposals have been made based in these results for setting up the right idea, perfecting policy and rules, classifying managements, furthering develop rural cooperative, strengthening support and th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因其开放性、相对自由性和便利性的特点日益普及,并迅速深入到民众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新的文化氛围在迅速形成。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 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2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从网民的年龄结构看,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为3.49亿人,这一人群在总体网民中占55.2%,超过总量的半数以上。从职业结构分析,学生群体依然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为25.1%。大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最为特殊、最富创造性创新性的一个群体,是学生群体的佼佼者,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核心动力。大学生富有创造性创新性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网络的需求比其他年龄层、其他职业领域的人更为迫切,这促成了网络组织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兴起与迅速发展,尤其是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

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兴起,一方面满足了大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另一方面,高校青年自组织因其隐蔽性、自发性、自治性、管理模式扁平松散等特征,存在容易对正式组织的活动产生阻力、缺乏科学管理制度和机制等问题,为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校园组织的规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推动地区与国家发展,实现国家与校园的安定团结,有效引导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健康发展势在必行。为此本研究在文献查阅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设计、访谈座谈了解高校青年自组织建设发展现状、大学生参与现状,并对其原因及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高校青年自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网络青年自组织文献资料,结合中国高校青年自组织、网络自组织、社团等相关文件及文献资料,在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并拟定了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研究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1)未参加过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大学生群体对网络青年自组织的态度、认知、意愿及发展意见;(2)已参加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大学生群体的参与状况,以及态度、认知、发展等方面的意见。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随机抽取的方式对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重庆市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 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95份,有效回收率84.23%。在问卷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卡方分析。在样本结构的选择上,主要对调查对象的性别、学历、网龄、政治面貌等进行统计。在所有样本中,男生533人,女生562人;硕士及以上学历86人,本科生970人,专科及以下学历39人;网龄1年以下31人,1~5年431人,6~10年502人,10年以上129人;中共党员157人,共青团员937人,民主党派1人。

同时,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现有的情况,提高研究的信度与效度,本研究还对部分共青团干部、社团组织干部以及辅导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和座谈,丰富研究信息,为高校网络自组织的建设提出更具科学性、操作性和持续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基本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了解状况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高校大学生对网络青年自组织了解的有364人,占总人数的33.24%。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看,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分别占54.67%和45.33%;本科生占85.16%;6~10年网龄的占46.70%;共青团员占89.84%,进一步分析发现,本科生中共青团员为267人,占比达到86.13%。可以认为,重庆市高校大学生对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普遍并不了解,且以本科共青团员占据绝大多数(表1)。

表1 重庆市高校学生了解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分布情况表

(二)大学生参与状况分析

数据分析显示,被调查的重庆市高校大学生中有486人加入了网络青年自组织,占总人数的44.38%。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看,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分别占50.62%和49.38%;本科生占85.80%,6~10年网龄的占45.88%,共青团员占76.34%,进一步分析发现,本科生中共青团员为351人,占比达到83.57%。可以认为,重庆市高校大学生在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参与程度一般,并且以本科的共青团员居多。

研究发现,重庆市高校大学生对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了解程度并不高,但参与度可观;通过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分析,发现了解和参与都以本科共青团员居多。这与本科生天然的发展性、进步性特征,以及共青团员活泼、乐于参加各类活动、各类社团的情况基本一致。

三、不同类型大学生对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看法分析

(一)未参与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大学生的看法分析(表2)

调查数据显示,未参与过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609名重庆市高校大学生对进一步了解“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兴趣不大,70.77%人表示兴趣一般,20.20%的调查者明确表示没有兴趣,占比达到了调查总量的90%以上。在对被调查的未参与过的大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他们不愿意参加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原因,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没有时间”、“对这种自发组织不信任”和“其他”,其中超过50%的学生表示没有时间是他们未参加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最主要原因。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选择“没有时间”的重庆市高校大学生中,有308名(91.94%)是本科生。

在对被调查的未参与过的大学生更一进步调查后发现,54.35%的人表示,会因为兴趣而选择性地参加部分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41.71%的人表示会因为学习上的需求,例如课程论文、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临时性地参加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表3)。

表2 重庆市高校大学生未参加过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大学生的原因分析

表3 重庆市高校大学生未参加过而愿意加入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发现,大学本科生学习任务相对较为繁重与网络青年自组织的隐蔽性是造成大学生对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存在一定排斥的主要原因,而兴趣激励、学习需求、发展需求则是他们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参加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最大动力。

(二)参与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大学生的选择分析

1.大学生对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规模及数量的选择

调查数据显示,已参与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重庆市高校大学生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309人,63.58%)和网络(169人,34.57%)两种方式了解、获取该类组织的相关信息,在详细了解之后再加入该组织。绝大多数大学生在选择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时候相对理性,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自身参与组织的数量和组织人数的规模进行选择。从参与数量的选择看,69.41%的人只会选择不超过4个的组织参加相应的活动和讨论,其中51.20%的人选择不会超过2个;从组织规模参与选择看,60.14%的人选择不超过60人的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参与活动,其中54.13%的人更愿意选择20~60人之间的组织,这与现有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主要集中在100人以下的组织规模的主体相吻合 。可以认为,这类组织的人数既不会过少,影响大学生在该组织中获取自己想要的讯息和获得情感的需求,同时也不会因为人数过多而影响整个组织活动的开展与发展进程,这与大学生对情感、学习和发展的迫切需求相吻合。

2.大学生对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性质类型的选择

从参与的总人数和比例情况看,重庆市高校大学生参与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组织类型的偏好性较为明显,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沟通娱乐(83.31%)、校友同学(70.97%)、老乡会(53.07%),均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0%以上;排在后3位的分别是维权组织(6.38%)、组织管理(20.16%)、行业交流(18.31%),尤其是行业交流的参与人数仅89人,比重偏低。可见,重庆市高校大学生更偏向于参加具有沟通娱乐、分享共同经历的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更加重视彼此感情上的沟通和兴趣上的契合,更偏向于参加有利于提高自身生活质量、有利于情感交流的团体;对于工作类、利益互惠类的团体兴趣较低、选择较少(表4)。

3.大学生参与高校青年自组织活动情况分析

对重庆市高校大学生参与高校青年自组织活动具体情况的数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更偏向于选择时下最为流行的以网络、手机为载体的各类通讯工具,主要以线上交流为主。其中排前3位的是即时通讯工具(95.27%)、博客微博(78.40%)、BBS论坛贴吧(41.56%)。可以认为,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组织成员多以QQ群、MSN好友、飞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交流为主。同时,深入调查发现,大学生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和博客微博等沟通交流主要以打字聊天(59.8%)和分享学习资料(27.8%)为主,这与他们的情感需求、学习需求一致(表5)。

表5 重庆市高校大学生参与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主要载体分析

被调查大学生的61.23%表示不会盲目地参加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所举办的线下活动,但通常情况下他们会视时间计划尽量参加,每年参与的次数不会超过2次,这类人群占被调查总量的54.47%,超过一半;从活动经费来源看,89.79%的人都通过AA制的形式参与组织所举办的线下活动,偶尔会有赞助,但是这种方式相对较少。同时,有1/3左右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所参加的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并没有举办线下活动,组织成员都是通过线上交流来完成整个组织的沟通、管理、建设以及发展。可以认为,该类组织成员对组织交流方式的线上模式较为认同,更希望通过网络等即时通讯工具便捷、快速、灵活地参与组织活动,获取自身想要的讯息。

4.大学生对高校青年自组织满意度分析

总体看,参与了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重庆市高校大学生对组织的管理和开展的活动比较满意,达到参与总人数的76.01%,比重较高。但同时,组织成员也认为,自己所参加的高校网络自组织仍存有许多困难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善,主要表现为:第一,组织管理者对该领域信息提供不够及时,活动安排、组织宣传比较单一,组织缺乏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力(54.37%);第二,缺少活动资金的支持,不利于线下活动的开展、组织成员的情感交流以及组织的发展壮大(48.34%);第三,吸收组织成员时审核不够严格,导致成员的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47.19%)。可以认为,尽管组织成员对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活动开展和管理较为满意,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若能针对性地对该部分进行改善,组织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固定性将会提高。

三、加强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管理引导的对策建议

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是既没有到当地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登记拥有法人资格,也没有在学校有关部门登记备案的自组织团体,它们是由大学生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我运作,在高校中较为活跃的青年大学生组织,是高校青年组织的特殊组成部分,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管理和引导,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共青团组织以及学校其他学生工作部门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重要问题。

(一)树立正确观念,充分重视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引导管理工作

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大量涌现是现代青年大学生群体精神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的结果,是青年寻求自我发展、自我独立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产物。从对参与过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大学生的整体调查情况看,活动组织较为零散、行动隐蔽,政府、高校等官方组织对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缺乏帮扶和引导;从对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访谈发现,面对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的网络青年自组织,高校教育工作者与他们缺乏有效的沟通,再加上自身工作繁多、管理经验缺乏,因此在监督、管理、帮扶、引导上显得有些有心无力。

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学生工作部门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转变思路,高度重视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管理和引导工作,把对其的引导管理纳入学生工作开展的战略规划与日常管理的高度,从人力、经费、管理等多方面给予大学生自组织支持,使其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努力把自组织建设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过程的课堂和大舞台。尤其是共青团组织,作为青年学生的主要阵地,有责任有义务对尚未登记注册的自组织进行关心、帮扶和有效引导,不断拓展党团组织对大学生自组织的有效覆盖,以服务和支持换取信任,使大学生自组织纳入团组织管理视线和范围;加强对青年自组织的调研,了解其发展的现状与规律,定期做好调研工作,对学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数量、规模、组织类型、人员构成、发展情况、活动组织开展情况、经费管理、影响力等进行调查统计,及时掌握动态,适时调整管理引导方案,对于不同类型自组织的不同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或引导计划,充分利用、有效发挥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和带头作用。

(二)完善政策法规,加强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规范教育与管理

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因其特殊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既没有到当地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登记拥有法人资格,也不属于高校社团范畴,从一定程度上看,其组织存在与活动应属“非法”。但它又是社会化的产物,是青年自我发展的精神需求,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进一步完善高校青年自组织,尤其是网络青年自组织相关的政策法规十分必要。

从政府方面看,国际上各个国家对自组织管理的法律框架有不同的模式,中国可以参考其他国家较为成熟、稳定的法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就青年自组织的存在起草相关的暂行条例,解决其组织存在与活动的合法身份,在其准入条件、管理方式、主管单位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的同时,适当放宽准入和管理标准,让其有效地度过缓冲期、适应期和成长期;从高校方面看,应该充分利用共青团的力量,进一步完善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规范管理的制度体系,把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纳入到特殊“社团”一类,充分利用现有社团的资源、人脉和影响力,积极开辟与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联系渠道和沟通平台,创造有利于其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与文化氛围,加强群众联系,以规范的制度为保障,强化引导发展和管理监督工作,促进其工作迈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的同时,有效保证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自由性和民主性。

(三)加强分类管理,高度重视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持续性培育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更加偏向于参加具有沟通、娱乐、情感分享的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原因,在于其对自我精神层面的需求与提升。要想有效地引导好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有效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积极与该类组织建立完善沟通协调机制的同时,要对不同类别、不同领域的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采取不同的管理与引导策略。

对于情感类、生活类的自组织群体,要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通过日常的情感关怀把思想政治引导工作深入到他们日常生活中,把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娱乐的形式较好地融入到他们生活中,积极引导该类组织由娱乐休闲型向社会事务型、公益类型转变;对于学习经验交流类的自组织群体,可以通过学习知识的趣味化、与实际生活的有轨结合、学习资料的共享、学习经验的分享、戏剧小品赏析等形式,有效地把组织成员凝结在一起,把握其工作的主导性,在与青年自组织的关系定位上,自觉树立“大青年”工作格局,以共同的学习目标、工作目标把成员凝聚在一起;对自组织内部,也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组织成员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帮扶。总之,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青年自组织做好对其引导和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其影响力和易被学生群体接受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其良性发展和壮大。

(四)加大扶持力度,有效推进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发展壮大

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在活动所需的人、财、物等方面资源较为缺乏,活动经费几乎都是通过组织成员AA制或自发捐款筹集,活动开展、组织发展、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因资金的匮乏受到较大地限制,如此不利于线下活动的开展、组织成员的情感交流以及组织的发展壮大。从管理层面看,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应从现有财政体系中设立专门的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专项经费,专项资助自组织活动开展所需费用,在活动场地申请、活动物资资助、活动开展指导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优惠,同时积极主动地帮助和引导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寻求社会各界人、财、物的支持;从组织自身看,一方面要积极鼓励组织成员通过寻求学校资源、社团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资源支持,突破组织自身这一小圈子,加强与外界资源融合与合作,另一方面,要利用组织内部成员的智力优势、专业优势、人脉优势,通过开展服务活动、咨询活动等为组织活动赢取一定的活动经费,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组织活动开展所需的人、财、物,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成员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五)强化机制建设,寻求组织自身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最大的优点就是其组织活动的灵活性,但是这一优势也造成了其最大的缺点便是缺乏有效稳定的组织管理与制度管理。因此,进一步强化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系统的机制建设,加强其管理的规范性和制度化,对推动组织自身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强化后所带来的稳定性也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实效性与延展性,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组织管理上,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组织的目标、宗旨、义务、责任、活动范围;在人员管理上,建立会员准入与管理机制,订立会员入会门槛,平衡并提高会员的总体素质,建立组织管理人员机制,民主选拔具有责任感、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会员担任组织的管理者,建立管理人员队伍,形成顶层设计与会员互动的有效结合;加强宣传,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媒介和平台,做好组织推介、活动宣传等工作,扩大组织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

参考文献:

[1]杜兰晓.高校青年自组织问题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5):74-76.

[2]宣璐.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3(3):131-133.

[3]王辉.高校网络青年学生自组织建设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学院,2013:19-23.

[4]刘文凭.高校青年自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研究[D].黑龙江:东北石油大学,2013:11-12,20-23.

[5]陈雪娇,席从文.试论主题教育活动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学理论,2010(10):232-233.

[6]高永良.高校青年自组织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5):44-46,62.

[7]韩流,张彦.高校青年自组织管理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106-109.

[8]高延安.网络青年自组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华章,2012(15):109.

[9]刘威,尹宿涅.网上青年自组织及其管理[J].人民论坛,2011(34):112-113.

[10]李修志,李济方.社会转型视阈中我国青年自组织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26-28.

[11]王婷.当代中国社会青年自组织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99-111.

[12]李晓南.青年自组织常见形态与特征研究[J].学理论,2010(19):118-120.

[13]田野.网上青年自组织现状分析及管理模式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17-26.

[14]林娟.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8:10-12.

Participation and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 in college network youth self-organization

DIAO Yuxiang, XIONG Jianru

(YouthLeagueCommitteeof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44,P.R.China)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college network youth;self-organization; participation; countermeasure of construction.

(责任编辑胡志平)

猜你喜欢
自组织建设对策高校大学生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群体智慧与教育研究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完善高校考试管理,加强考风考纪建设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