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2016-01-25 21:02:14杨志晓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病因分析

杨志晓 曾 仪

1)郑州市儿童医院东区医院神经内科 郑州 450000 2)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郑州 450052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杨志晓1)曾仪2)

1)郑州市儿童医院东区医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002)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52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4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重点研究患儿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结果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致病菌为脑膜炎链球菌,其他致病菌依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高热、抽搐及脑膜刺激征等。经给予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抗感染治疗和地塞米松短期激素疗法,138例患儿发热、抽搐等症状基本消失,2例死亡,达到临床预期。结论本病仅依靠单一临床症状无法作出准确的诊断,需结合实验室相关数据进行辅助判断,血液及脑脊液检查是判断患儿病情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科学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病因分析;抗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于化脓性细菌所引起感染脑膜、入侵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引起一序列炎性的综合反应[1],是婴幼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儿常以发热、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化脓性改变等为首发症状,治疗不当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病死率较高[2]。目前临床上对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脑脊液或血液分离出来的致病菌进行确诊。现收集我院临床确诊的14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01—2015-06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40例,男78例,女62例,年龄6个月~13岁,平均(3.2±1.2)岁。所选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3]化脓性脑膜炎诊断标准。140例患儿中,发热132例,48例伴抽搐及脑膜刺激征,20例颅内压增高并出现精神萎靡症状,4例出现昏迷症状,128例布鲁津斯征阳性。2例死亡患儿中,GNB阳性和脑脊液脓性混浊。脑脊液检查结果:81例患儿WBC>10×109L-1,68例中性粒细胞>50%,98例脑脊液WBC≥500×106L-1。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脑脊液培养结果:分离菌株32例,革兰阳性菌18例,其中肺炎链球菌6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头状葡萄球菌3例,溶血葡萄球菌2例,微球菌3例,革兰阴性菌14例;血培养发现菌株34例,革兰阳性菌20例,其中肺炎链球菌8例,流感嗜血杆菌5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微球菌2例,脑膜炎奈瑟菌1例。革兰阴性菌14例,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及伤寒沙门菌。

1.2方法详细收集所选患儿的临床资料,尤其首发症状及临床表现,并对血常规、血培养及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对临床确诊或高度疑似的患儿尽早给予抗生素治疗,保证用药足量、足疗程,并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确保能透过血脑屏障,抗感染的同时还应对症治疗,保护脑功能,尽量避免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

2结果

经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抗感染治疗和地塞米松短期的激素疗法,138例患儿发热、抽搐等症状基本消失,2例死亡,达到临床预期。

3讨论

3.1病因及临床症状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幼儿期和学龄期发病率较高,患儿多表现为发热伴呕吐、精神障碍、布鲁津斯征阳性等。症状典型的患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抽搐及脑膜刺激征等,颅内压明显增高的患儿前囟饱满,脑膜刺激征阳性,结合脑脊液检查结果很容易确诊,若患儿仅仅表现为单一症状体征则无法作出准确的诊断,因此需要实验室相关数据进行辅助判断[4]。血常规及CSF检查,多数患儿的WBC明显升高,WBC>500×106L-1,蛋白>1.0 g/L,同时伴糖和氯化物的降低,脑脊液和血液致病菌培养无明显差异,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抗生素的滥用,多数患儿应用抗生素,脑脊液检查多无明显改变,对脑脊液培养的阳性率降低。对于婴幼儿,化脑常见的病原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菌[5]。肺炎链球菌是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常发病于呼吸的感染、脓毒症或颅脑外伤的患儿,部分患儿还表现为脑积水,发现时患儿病情已较为严重[6]。肺炎链球菌可模拟血小板活化因子,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患儿并发严重的脑水肿。流感嗜血杆菌和奈瑟脑膜炎双球菌也是诱发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致病菌[7]。近年来,随着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常规应用,该病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发病率已明显下降。奈瑟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部僵硬、高热、对光敏感、神经错乱、头痛和呕吐[8]。

3.2治疗原则化脓性脑膜炎病情危重,治疗不当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一旦确诊,即应采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应遵守如下原则:(1)对致病菌敏感。(2)脑脊液中浓度较高,能透过血脑屏障。(3)杀菌快速。对婴幼儿来说,首选的抗菌素为予头孢曲松联合青霉素,同时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3 d后如患儿症状无改善,应增加头孢曲松给药量,并停用青霉素改为万古霉素。文献[9]报道,细菌性脑膜炎经验治疗,首选万古霉素联合三代头孢菌素。目前认为,万古霉素对耐药性肺炎链球菌有可靠疗效。头孢曲松对血脑屏障有较高的通透性,同时对格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亦较强,可通过肝、肾循环进行排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如患儿并发脑水肿可加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甘露醇是一种单糖,不通过血脑屏障,可将组织中的水分吸收入血浆,减小了脑循环阻力,使脑供氧量增加,同时对脑水肿后产生的自由基进行清除,降低脑神经元损害。甘露醇还可以使血脑屏障开放,使头孢曲松在脑组织内的浓度增加,在同等剂量下,增强头孢曲松的疗效。同时加用少量的地塞米松可有效减少神经性耳聋及其他神经系统的损伤,减少脑膜炎症,降低血管源性水肿和减少幼生型一氧化氮合酶的产物,预防神经系统后遗症。研究表明,利福平具有抗菌作用,同时还有类糖皮质激素受体的配体和激活剂的作用,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降低了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并减少了患儿的病死率。青霉素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球菌较敏感,但近年来耐药性日益严重,尤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增强,因此青霉素已不再是化脓性脑膜炎的一线用药。

总之,对于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在诊疗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但仅依靠单一临床症状无法作出准确诊断,需要结合实验室相关数据进行辅助判断,血液和脑脊液检查可准确反映患儿的病情变化,是判断患儿病情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同时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辅以地塞米松、甘露醇等联合治疗,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4参考文献

[1]黄少文,黄义双,郭景涛.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及病因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16-17.

[2]李星,林慧卿,叶斌.小儿化脓性脑膜炎3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155.

[3]吴瑞萍,胡亚美,江裁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59-926.

[4]徐灵敏.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药物疗法与临床评价[J].中国临床医生,2009,37(2):5-8.

[5]陶陈娟.儿童化脓性脑膜炎108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1):51-54.

[6]邓骥.小儿化脓性脑膜炎63例临床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1,37(6):445-447.

[7]王钰,梅爱农.不同年龄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5):17-19.

[8]廖红梅,杨赛,陈枚,等.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和病因学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8):767-769.

[9]闫虹.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24例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3):245.

(收稿2015-06-28)

【中图分类号】R51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5-0103-02

猜你喜欢
病因分析
我国西南边疆地区脑瘫儿童病因分析
祖国(2017年10期)2017-06-19 19:43:12
鹰潭地区住院老年患者贫血情况的调查及其临床分析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
例谈高中生物学补救教学的实施
中学生物学(2017年2期)2017-03-20 02:19:42
关于《牛瘤胃鼓气》疾病防治
神经内科100例头晕患者影响因素研究
母兔繁殖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及防制
82例浅表淋巴结肿大病因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28期)2015-12-02 02:36:56
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分析
医学信息(2015年12期)2015-04-20 18:42:54
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
医学信息(2015年12期)2015-04-20 15: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