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华
河南开封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475000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诊治体会
杨国华
河南开封市中心医院普外科475000
目的回顾性分析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检查、诊断方法,依据患者病灶位置、浸润深度有无转移等具体情况分别进行腹腔镜根治切除术、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和消化内镜治疗。结果入组患者均经腹部超声、腹部CT和内镜检查,其中胃镜检查15例,肠镜检查9例,钡剂消化道造影13例,超声内镜检查8例;诊断准确9例,误诊11例,误诊率为55%。依据Aekerman病理分型:Ⅰ型9例,Ⅱ型6例,Ⅲ型5例。嗜铬粒蛋白A(CGA)阳性17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14例,突触蛋白(SYN)阳性11例;2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随访成功,随访3~60个月,Ⅰ型、Ⅱ型和Ⅲ型5a生存率分别为55.6%,33.3%,20.0%。结论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误诊率高,应通过腹部CT、超声、PET、消化内镜等检查方法进行综合诊断,依据患者病灶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和有无转移情况进行手术治疗,其中Aekerman分型Ⅰ型术后5a生存率最高,Ⅲ型最低。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诊治方法
神经内分泌癌是具有内分泌功能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消化道内,临床罕见,主要起源于消化道胺前体细胞,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不同病理学特征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差异很大[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06—2015-06收治的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患者20例,均经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依据Aekerman病理分型:Ⅰ型9例,Ⅱ型6例,Ⅲ型5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1~78岁,平均(47.8±5.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黑便、肛门坠胀、反酸嗳气、腹泻等非特异性消化系统症状,近期体质量减轻2例,类癌综合征1例,发病至就诊时间在7d~5a。
1.2检查方法及诊断入组患者均经腹部超声、腹部CT和内镜检查,其中胃镜检查15例,肠镜检查9例,钡剂消化道造影13例,超声内镜检查8例,诊断准确9例,误诊11例,误诊率为55%。术前病理诊断确诊为神经内分泌癌。腹部CT检查和超声内镜检查提示肿瘤侵及黏膜下层1例,局限粘膜层内1例,肌层8例,浆膜外层10例;伴有淋巴结转移4例。神经内分泌癌位置:直肠共12例,胃部5例,阑尾3例。
1.3手术方法20例患者入院后给予对症治疗,积极进行术前准备,术前无手术禁忌证。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11例,胃镜下黏膜切除术3例,经肛门直肠神经内分泌癌局部切除术3例,阑尾切除术3例。
依据Aekerman病理分型:Ⅰ型9例,Ⅱ型6例,Ⅲ型5例。免疫组化嗜铬粒蛋白A(CGA)阳性17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14例,突触蛋白(SYN)阳性11例;2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均随访成功,随访时间3~60个月,Ⅰ型、Ⅱ型和Ⅲ型5a生存率分别为55.6%(5/9)、33.3%(2/6)、20.0%(1/5)。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主要由大小细胞癌构成,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可在患者体内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其基本病理演化过程是增生-异型增生-肿瘤,病理分型包括小细胞癌、类癌、不典型癌以及混合性癌[2]。以往研究认为,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难以在细胞形态学方面确定其良恶性,只能通过肿瘤大小、浸润程度和是否有转移判断其良恶性标准[3]。近些年随着免疫组化技术和电镜技术的发展,对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分型也有所更新。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最多见于阑尾,但也有临床报导以直肠多见,本次研究结果中,肿瘤部位直肠12例,胃部5例,阑尾3例,以直肠发病最多见。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由于肿瘤位置和虽在器官结构功能障碍仅表现腹痛腹胀和黑便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由于肿瘤往往直径<2cm经腹部超声检查较难发现。当肿瘤发生在直肠时,患者多以血便、黑便、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直肠神经内分泌癌更易发生周围淋巴结浸润和远处转移[4]。神经内分泌癌消化内镜下表现为光滑黏膜下隆起,周围可伴有溃疡、糜烂、息肉和斑块等。本组研究诊断准确9例,误诊11例,术前误诊率达55%,所以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联合应用内镜、腹部CT、超声等多种综合检查方法进行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5]。相关研究表明,超声内镜能够明确消化道管壁的组织学特征,周围脏器和淋巴结浸润情况,明确肿瘤浸润程度,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体内血清生长激素、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肽、胃泌素、5羟色胺、胰岛素、促肾上腺激素等多种激素水平会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在难以确诊时可通过多种激素检查提高对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检出率[6]。本次研究中免疫组化嗜铬粒蛋白A(CGA)阳性17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14例,突触蛋白(SYN)阳性11例,所以免疫组化染色也是提高诊断准确率的诊断方法。临床治疗方面应依据患者肿瘤发生的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情况、邻近组织浸润情况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决定手术方案[7]。肿瘤直径在1cm以下者应首选消化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肿瘤直径在1~2cm未浸润肌层可行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肿瘤>2cm,浸润肌层者应进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肿瘤位于直肠中下段可采用经肛门局部神经内分泌癌切除术治疗,术中应常规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8]。本组患者术后均随访成功,随访3~60个月,Ⅰ型、Ⅱ型和Ⅲ型5年生存率分别为55.6%(5/9),33.3%(2/6),20.0%(1/5),可见不同Aekerman分型的预后差别较大。
综上所述,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误诊率高,应通过腹部CT、超声、PET、消化内镜等检查方法进行综合诊断,依据患者病灶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和有无转移情况进行手术治疗,其中Aekerman分型Ⅰ型术后5a生存率最高,Ⅲ型最低。
[1]吴立新.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5):75-76.
[2]张哲.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临床诊治51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4,22(7):828-829.
[3]刘长让.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与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3(16):89-90.
[4]王永桓.95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诊断与微创治疗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24(8):195-196.
[5]孟曼,夏云红,黄震琪等.晚期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治疗和生存的相关预测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23):40-45.
[6]甘波,李媛媛,陈幼祥等.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32例临床病理分析[J].江西医药,2012,47(4):283-285;326.
[7]郭花,王昕,王晓伟等.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下表现及治疗[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5,14(9):608-612.
[8]梁锐,王志强,陈天星等.35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J].医药前沿,2013,28(10):27-28.
(收稿2016-01-30)
R736
B
1673-5110(2016)16-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