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红
·临床研究·
夫西地酸乳膏联合澳能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黄红
我科于2010年起采用夫西地酸乳膏(香港澳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联合卤米松乳膏(澳能乳膏,香港澳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特应性皮炎(AD),取得满意效果。
1.1一般资料 50例AD患儿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符合Williams最低诊断标准[1],并符合下列条件:(1)近2周内未系统接受糖皮质激素制剂及抗组胺药物;(2)无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3)无严重心、肺、肝、肾及其他内分泌、血液系统疾病。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1~10岁,平均5.6岁;病程1月至10年,平均2年10个月。对照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1.5~11岁,平均6.1岁;病程1个月到11年;平均3年1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夫西地酸乳膏和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照组单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局部均匀涂于患儿皮损处,轻轻按摩至吸收,每日2次。治疗期间不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抗生素及抗真菌类药物。忌食辛辣香燥之食物,避免碱性物质刺激及热水烫洗。两组疗程均为2周。
1.3疗效评定标准 于治疗前根据皮损和瘙痒程度,按4级评分法综合进行评分,即将红斑、丘疹、小水疱、鳞屑、结痂、苔藓化、瘙痒分为4级:0=无,1=轻度,2=中度,3=重度。治疗第1、2、4、8、12周复诊。治愈为瘙痒消失,皮损消退,停药2周无复发;显效为瘙痒明显减轻,皮损消退>70%;有效为瘙痒稍缓解,皮损消退>30%;无效为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或皮损消退<30%或者症状加重。
2.1治疗结果 50例患儿治疗起效时间为2~10天,多数患儿在用药1周后症状体征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止痒效果显著。治疗组痊愈率为44.4%,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痊愈率为17.8%,总有效率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更好。两组疗效的比较:总有效率比较,χ2= 6.88,P<0.01。
2.2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例出现轻度皮肤潮红及灼热,对照组有1例出现皮肤轻度红斑,2例出现灼热感及刺痒,但所有不良反应停药后均可自行消失,仍坚持治疗。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易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的皮肤病,常自婴儿期发病且反复的瘙痒症状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自1974年Leyden等[3]首先报道90%的AD皮损中可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以来,金葡菌在AD发病中的作用和地位备受关注。国外研究表明AD患者急性渗出性皮损中金葡菌的检出率为100%,且患者皮损局部金葡菌定植的密度与病情轻重呈正比[4]。国内田美华等[5]报道急性渗出性皮损中金葡菌的检出率为56.52%。AD与细菌尤其是金葡菌密切相关,金葡菌是革兰氏阳性菌。AD患者常有金葡菌定植,在皮损处几乎达到100%,最新研究表明,从AD皮损上分离出的金葡菌,约65%具有分泌超抗原的能力。超抗原可诱发和加重AD。抗感染治疗有利于AD患者病情改善,局部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使皮损好转,而且金葡菌计数显著减少。夫西地酸是一类甾体结构抗生素,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而产生抗菌和消炎作用,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避免了与其他抗生素的交叉耐药性,其本身具有免疫调节抗炎作用[6]。不仅能直接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还可通过增强免疫功能迅速消除细菌所致的组织水肿、渗出、变性、坏死等炎症反应[7]。澳能为0.05%卤米松乳膏,是一个强效含卤基的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表皮增生、抗过敏、收缩血管及止痒等作用。通过与甾体受体结合可改变与病因相应的蛋白质合成,或作用于炎症细胞及溶酶体,调节炎症反应;且无抑制肾上腺轴的作用,经皮吸收量极低,较为安全。我们认为以上两种乳膏联合应用可增强抗炎、抗过敏,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1]刘辅仁.实用皮肤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2.
[2]Williams HC,Burney PG,Hay RD,et al.The UK.working party's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topic dermatitis.Derivation of a minimum set of discriminators for atopic dermatitis[J].Br J Dermatol,1994,131:383.
[3]Leyden JJ,Marples RR,Kligman AM,et al.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the lesions of atopic dermatitis[J].Br J Dermatol,1974,90(5):525-530.
[4]Breuer K,Kappa A,Werfel T.Bacterial infection and atopic dermatitis[J].Allergy,2001,56(5):1034-1041.
[5]田美华,毕志刚.特应性皮炎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情况的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20(2):110-112.
[6]Christiansen K.Fusidic acid non-antibacterial activity[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1999,12:S73.
[7]毕新岭,顾军,温海,等.夫西地酸乳膏治疗细菌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9):546.
(收稿:2013-01-30)
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皮肤科,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