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硬质合金市场低迷不振,生产经营面临严峻挑战。面对逆境,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硬公司”)以强化内部管理为突破口,特别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公司人力资源部表示,提高劳动生产率,就是提高劳动效率,既是公司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员工收入的重要措施,是顺势而行,也是势在必行。
正因为对这项工作常抓不懈,不断创新,随之而来的是劳动生产率的节节攀升。如今,公司本部的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较2010年增长了35.71%,员工由2010年末的4953人,降至2015年末的3862人,共减少1091人。
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企业管理强有力的手段之一。目的就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
在2011年以前,株硬公司实行“以实际人数核算工资基数”的分配模式。基层单位为争取更多的工资总额,不断要求增人,使得冗员不断增加,人员配置优化缺乏动力,员工劳动积极性不高。
在此背景下,公司人力资源部创新绩效考核模式,采用吨位工资制。即二级生产单位的绩效工资基数只与产量有关,与员工人数无关。这一新的考核模式,调动了二级单位的积极性,使干部员工认识到,只有业绩好,效率高,员工收入才能增加。
绩效考核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适应发展的要求,制度也在不断完善。2011年,所有生产和辅助单位一律实行“增人不增工资,减人不减工资”的政策,鼓励单位少用人,提高劳动效率;2012年,工资总额由原来的年终考核结算转变成按月考核按月兑现,体现了考核的及时性,考核结果更加清晰透明,这些措施得到了二级单位的拥护和支持。“吨位工资制体现了收入分配向一线倾斜的原则,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这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一位分厂负责人如是说。
与此同时,二级单位也积极开展绩效考核创新。在内部绩效考核运作下,合理分配收入,从而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株硬公司型材合金事业部绩效考核的亮点是将考核量化。该事业部副总经理阳立庚介绍,事业部根据岗位责任制及工作职责,将考核指标进行分解,每项工作都依据职责和权重固定标准工时。在此基础上,事业部又在内部推行了低、中、高式分档计酬。
来自压制岗位的漆艳打了一个比方,如果一个月上班25天,你努力用18天完成了定额任务,之后干的工时会比定额任务内的工时更值钱,甚至翻番。“我们这是在鼓励员工,只有干得多,干得好,收入才会增加。”事业部合金厂厂长曾惠钦说。
绩效考核的完善,使得生产更规范,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劳动生产率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2014年,型材合金事业部合金厂有员工230人,年产量为1038吨;2015年,该厂员工减至205人,年产量却达到了1211吨。
面对劳动生产率不够高的现实,株硬公司的另一举措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控制用工人数。
2011年,人力资源部参照相关原则,重新核定各生产单位和辅助单位定员编制,比原编制人数下降10%。
人员怎么优化?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员工的正常退休,二是优化劳务派遣员工队伍,三是建立和完善合理的退出机制。
在株硬公司提出优化组织机构和员工队伍的要求下,各二级单位积极展开了岗位整合和优化人员配置工作。近几年,株硬公司钨钴合金厂大刀阔斧地对多个岗位进行整合。该项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诸如年度业绩排名,人员的竞聘上岗。尽管如此,个别员工对这项工作还是有看法、存在消极情绪。“我们怎么办?只能顶住压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取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该厂厂长蔡海燕说。
三年多来,该厂对多个岗位进行了撤消或合并。厂技术室原有员工20多人,整合后只留下12人。喷砂、钝化岗位原有员工18人,如今只保留8人。人员减少,不但没使劳动生产率降低,反而使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有效提升。2012该厂员工人数为150人,年产量366吨;2013年员工人数为145人,年产量462吨;2014年员工人数为135人,年产量达到527吨。
株硬公司钽铌制品事业部和型材合金事业部的劳动生产率提升,也与岗位整合,优化人员配置工作密不可分。钽铌制品事业部原有5人轮流值班的调度岗位,现只保留1 人。型材合金事业部深加工厂2013年原有员工130余人,如今降至110人,而年产量从2013年的600吨不到,增至为现在的780余吨。
严控劳务派遣员工总数,也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举措之一。岗位整合后的富余人员,大部分人被分到生产一线。一线岗位的人数又饱和了,怎么办?为此,株硬公司专门针对劳务派遣员工队伍制订了优化方案。经过三年的努力,劳务派遣员工总数从2012年初的698人降至目前的271人,人数下降了60%。
株硬公司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优化劳务派遣员工队伍,一是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二是使劳务派遣员工人数得到了控制,三是通过考核将一批优秀的劳务派遣员工,转为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为生产一线注入了新活力。
在采访过程中,员工们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还与株硬公司重视培训工作和重视自动化生产密切相关。一位二级单位负责人表示,这项工作之所以得到二级单位积极响应,在于公司实行了“减人不减薪”的政策。
近几年,型材合金事业部发展势头良好,为了进一步突破产能,在公司的支持下,事业部的设备不断更新和升级,提高了自动化生产能力。对该事业部压制岗位的员工而言,机械手的引进,无疑将他们从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放了出来。此前,一人只能操作一台压制设备,劳动生产率低,产品稳定性差,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引进机械手后,一人可看管四台设备,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也更高,钽铌制品事业部也享受到了提升设备自动化能力带来的“红利”。原本需要多名员工的岗位,改进后压缩了人员编制,更多的员工充实到缺少人手的岗位。如对纯水设备改进,实现了无人操作。
钨钴合金厂自2011年技改后,设备自动化程度提升更为明显。以往某合金产品的分解工作须手工进行,技改后全部实现了机械分解,工作效率一下提高五倍。
员工的培训也是生产单位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钨钴合金厂每年都会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培训中引导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钽铌制品事业部培训工作的亮点,在于把员工培养成“多面手”。通过对员工多岗位培训,使他们可以胜任两个及以上的岗位。如拉丝车间的大部分员工可以承担修模、拉丝、型轧班的工作;制件车间的员工多数能操作磨床、轧机、切割、数控加工中心等设备。
此外,一些单位还通过人员委培、岗位练兵、名师带高徒的方式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钨钼制品厂维修电工谢小震表示,她在岗位练兵活动中受益匪浅,从一个只能换几个灯炮的电工,逐渐成长为株硬公司的高级技师、一级操作能手。
在采访中,株硬公司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几年的努力,本部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国外先进硬质合金企业,甚至国内某些企业比较,差距不小。我们只有克服各种困难,加大工作力度,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方能为公司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